把职业当成事业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让学生写过一篇材料作文: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同样一份工作,三种截然不同的回答,结果自然也不同。后来前两个人一直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生活状况也一直未曾有大的改变,他们的收入也只能维持养家糊口,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大师。
  三种对“砌砖”行为不同的认知态度,决定了最终三种不同的人生。三者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第三个工人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自然会成为有名的建筑师。这大概就是洪宗礼老师所说的“事业心”。教师这一份“砌砖”工作亦然。
  职业有行业之界、文理之限,并无高下之分、贵贱之别。但能不能把职业当事业却体现了不同的职业观,反映的是不同人生境界和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作当然可称作“砌墙”“赚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更应该是有志者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把工作当作一份职业的人,能够立足岗位,干好本职,但往往缺乏对事业一种持之以恒的追求。教师这份职业,的确不仅需要脑力也需要体力。从早读到上课到晚自修,从备课到讲课到作业批改,从周练到月考到期中考到期末联考,从教学实绩到教科研论文,从专家的评价到家长的挑剔等等,已经磨平了当初从大学校门走出来时的朝气、锐气和豪气,有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
  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的人,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通过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理想抱负,往往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人生精彩。教师这一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真的不同于“挡车工”,我们也不是“美丽的纺织女”,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面貌各异、脾性不同、智商情商各有差异的有生命的个体。当你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准备课件,将一堂堂生动有效的45分钟呈现给学生,他们现出豁然开朗的神态时;当你能及时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他们露出会心的笑容时;当你疲惫地迎接刚从高考考场下来的学生,他们看到你就像看到亲人般过来与你拥抱时;当一封封心仪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呈现到你面前时,你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感是对你“把职业当事业”来做的最高奖赏,因为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就是我们教师职业的意义延伸。
  把职业当事业,就是要用无限的热爱浇灌教育的花朵。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以什么为职业,在根本意义上,就是以什么为生命意义之寄托。而作为一名教师,也就意味着把真正理解教育,做真正的教育作为自己一生意义之寄托。在踏入教师这个行业之初,很多人都曾怀着美好浪漫的憧憬,要在教育战线上干一番事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了工作的动力,降低了工作的标准,只是把教师作为职业,把工作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的谋生手段。而洪宗礼却说:“我钟情语文的人生之路无法改变,献身语文之志不可动摇。”他说,奋斗一生,修炼了两个字:真爱。爱教育、爱母语、爱学生、爱自己。追问事业起点,那就是爱;确立最终归宿,那也是爱。回溯成功的过去,那就是爱;瞻望美好的未来,那也是爱。
  把职业当事业,就要用知识的火花点亮学生的心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阐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事业的一种颂扬。洪宗礼先生认为,语文教师所从事的母语教育事业,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塑人。语文学科是一门使人终身受益的学科,是发展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塑造人的个性、思想和灵魂的综合性学科。评判语文课堂优劣的标准不仅仅是传授了多少书本知识,传授了多少答题技巧,而应该是这节课传递了多少人文的教育。我们要像洪宗礼那样,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不管干什么职业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把职业当事业,就是要用创新的犁铧开垦教育的沃土。10卷本、580万字、历时10年完成的《母语教学研究》凝聚了洪宗礼大量的心血,这是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十分重要的著作,它开拓了语文教材建设的创新之路。有事业心的教师应该像洪宗礼一样,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打量与审视教育现象,孜孜不倦地提升教育层次和教育效果。有事业心的老师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欲望,不愿意简单地重复自己,哪怕是滚瓜烂熟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学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也要反复琢磨,力求讲出新意。我们要像洪宗礼那样,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改革创新的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阳光底下最令人尊敬的职业。教育队伍中多几个洪宗礼,通过无数个洪宗礼的共同努力、接续奋斗,教育事业无疑会铸就一番伟业。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
其他文献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中学语文教学陷入无奈之境。为了中高考,语文教学在各种强化训练习题中挣扎。语文教学似乎越来越远离其自身的规律,陷入令人尴尬的怪圈。多年的语文教学并不能使学生获得应有的语文素养,不少学生讨厌语文,教师也找不到乐趣与成就感。笔者在20年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越来越感觉到,必须重视语文的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
石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是整个项目管理工作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效益问题。对工程项目的采购和施工成本控制进行分析,查找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从而实现工程项目
乱象之一:“主体”不“主”,“主导”不“导”  过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彰显出了“主体性”,也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彰显出了“促进者”的作用。二者之间尚缺乏良性的互动。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问题七、八个学生回答,各不相同的答案教师都加以肯定、表扬,对学生学习中明显的模糊之处、不当
情趣化阅读教学力争以完善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以正确而有效的文本解读观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而又富于个性和创新的文本解读,同时还将力求以完备的课堂教学方法指引学生进行富有情趣的语文阅读学习。  一、课堂情境的个性化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创设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
经过七年新课改的摸爬滚打,要不要进行新课改早已不是需要争论的问题,并且在许多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可行性经验,形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一片热闹和喧嚣的背景下多做一些冷静的思考?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与观察,在语文新课改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与冷静思考。  问题一:随意讨论代替合作学习 策略一:沉淀自我、张弛有度  一些教师犯了形
一、常见问题分析  1.轻视文本阅读  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不少学生总是牢牢抓住老师教给的法宝——“答题技巧”,第一步答什么,怎么答,第二步答什么,怎么答等,把现代文阅读当做数学题般解答。这样的做法尽管能让学生拿到一定的分数,但是这种一味地以题解题、就题论题,会让学生陷入做题的死胡同,只重视答题技巧,而轻视文本的阅读,直接造成了缺乏思考、品析和感悟的过程,这是绝不是真正地阅读,也就绝不会真正深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