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掷球“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_nast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通过矛盾运动,推动着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常常以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去判断分析新事物,不希望家长和老师过多地干预,左右他们的行为。教学作为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认识与实践的社会活动,同样需要创新,需要教师“教”的创新和学生“学”的创新双方互动。
  为了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地掷球方面的人才,社会需要我们将“教”与“学”的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淡化两者之间的对立界限,创出新时期地掷球“教”与“学”的新模式。
  
  一、“教”与“学”的区别性
  
  在活动目标方面,教师的“教”是通过对学生认识、实践能力与教学目标、内容、程序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研究分析,创设教学环境;而学生的“学”是在自身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行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创新实践。
  在信息处理方面,教师的“教”表现为信息“加工”创新,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通过运用教学语言、选择教学方法、安排练习内容、调整节奏等手段对教学信息“加工”,便于学生高效、迅速地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而学生的“学”主要是作为教学信息的“内化”创新,通过听讲、练习、问答等手段掌握前人积累下来并由教师加工再现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人格得到新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地位方面,教师的“教”是基础,具有领导、决定和调控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除了对学生智力水平、技术基础及其预习程度进行分析外,还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实际进行变更和调整。比如,教学内容的重新确定、练习频率和占频数的增减等。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除了按已经规定的方向和途径对练习做出安排外,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进行调整。比如,对教学内容进行新颖、灵活、临时性的变动,对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迅速做出教授安排等。而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引导指点下主动的学习,积极感知思维和活动,理解和消化知识,化书本知识为自我精神财富。如果没有教的创新,教师只是说教、灌输和注入,即使存在学的创新也必然是杂乱无序的。地掷球课堂教学将会失去在创新增减人才方面的价值。
  
  二、“教”与“学”关系的辩证统一
  
  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的。在地掷球教学中,学生的学练是不断接受“教”的指导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争取摆脱“教”的灌输方式,以求独立组织探究并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体,教师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对地掷球运动的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比如,在学习完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安排一些靠球进圈比赛、击球比赛和综合性练习等。还可以结合地掷球规则和裁判法学习,开展教学比赛和裁判实习。让学生自主组织比赛和执裁,从而提高他们技术、战术水平和执裁能力。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加入学生的教学比赛中去,在比赛中激励学生勇于突破与创新,甚至采用激将法,故意使教师本人参与方处于下风状态,或让一定分数给对方队,从而激起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练的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细致分析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深浅情况、组织能力和执裁能力,分层次地辅导,纠正其错误动作,培养他们组织竞赛、运用理论、研究问题和执裁能力。表扬动作规范和组织执裁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相互间扬长避短,共同提高,达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三、如何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一)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地掷球课的心理与生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当今,学生选修地掷球课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固然是争取拿学分,但更主要的是看到地掷球项目中的金属球和小金属球已列入全国体育大会正式比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也把高校推广地掷球运动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这无疑是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不断发展的良好契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自主活动时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质量,把学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自我锻炼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同时学生则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将地掷球理论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经常性的自我评定。学生在得到教师认同的自我评定中,形成一定的自制、自励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的能力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相互促进。教师要使学生获得的地掷球理论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得到最优发展,必须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和个性的学生,主动地促进他们组织能力全面发展和形成。在“教学相适应”观的基础上,顺应学练活动的组织特点,发展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控能力。及时向学练系统提供教学信息的交换。鼓励学生正确否定自己,为其内在的反馈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学生学练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就越佳。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达到“学”的创新境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而创新是主体在诸多实现选择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境界,是对历史继承和现实存在的超越。但这种超越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新,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的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的创新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把学生作为“具有一定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来对待。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对“历史的继承”,另方面要重视学生“现实发展”的需要。这是达到主体性创新最高境界的立足点。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经验、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学目标。比如在练习中设定不同距离靠球进圈,在有障碍球情况下靠球进圈以及靠顶球战术等。又如击球战术中,如何击留球、击重叠球和一箭双雕的击球效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并由低向高发展。否则,学生创新能力只会是“海市蜃楼”和“空中楼阁”。
  (三)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根本体现。地掷球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地掷球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这就要求教师把育人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人和教育人,既管教又管导。其次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体现在提高教师的师德、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与培养人才的一致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仪态、一举一动要做好榜样。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无道,何以传之,师业平平,何以出高徒。因此,要求教师注重教书育人。同时,对其自身修养、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也提出较高的要求。要积极探索掷球教学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排除心理障碍和各种干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好掷球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于社会,少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广东药学院广州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新型测量技术,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测量数据精度高、速度快、内业数据自动化处理程度高、作业成
配电线路的建设工程中,对于线路的设计环节是将电力可靠传递至每个用户的重要保障。本文就10k V配电线路设计的流程与要点进行分析,以实现促进配电线路设计的优化与改进的作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分
随着转炉一次烟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在中国国内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该系统技术国产化的研究步伐,使其快速全面、成熟发展,其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包括冶金、有色等行业的相关烟气净
在中国经济不断壮大的背景下,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也将增加,但煤炭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情况存在巨大矛盾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阐述厂房钢结构的工程特征,以及钢结构中的钢网架制作,详细分析了钢结构工业厂房钢网架制作的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对相关工程提供借鉴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