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新授课的导入演绎数学课的精彩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个有效、新颖、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加强知识联系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为此,数学课的新课导入,要在“妙”字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使得数学课堂更加有效。
  關键词:唤起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86-02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导入新课对一节数学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导入新课,是指新授课中,从开始组织教学到学习新知识之间这一段时间内的师生双边活动。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而精当,就能在顷刻间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并为新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文章对设计妙趣横生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进行相关研究。
  一、“游戏活动式”导入,唤起学生生活经验
  游戏活动导入就是指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转换成“游戏”,通过游戏的感性活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揭开新知学习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的认知需求。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会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这时,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生1:我们一般会用抛硬币的方法,谁抛到正面朝上,谁先发球。生2:我们会用猜左右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发球。又问:“你们认为,这样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进行讨论后达成一致看法:公平。因为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对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最后我提问:像这样每个运动员猜对和猜错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1/2?
  这个教学片断,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争夺发球权”的游戏活动开始进行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对可能性定型的基础上,有意义地理解“猜对和猜错的可能性都是1/2”。
  二、“情境展现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展现,就是通过充分利用影音、图像、典型的场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听课时,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和发掘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题材,创设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情境,有意识地把深奥、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趣味化、通俗化,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数学学习需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性质”一课时,经过认真思考与分析,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个情境。动物王国里举行数学比赛,小兔、小牛、小狗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大象爷爷提出了这样一道题,比较下面3个数的大小:0.1米,0.10米,0.100米。小兔看到后马上就说:“第3个最大。”小牛说:“不对,应该是第1个最大。”小狗想了想说:“你们说错了,这3个数是一样大的。”于是,小动物们就争论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认为这3个数究竟谁大谁小呢?”接着,我又顺势引导:“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啦。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奥秘吧。”
  这一教学片断,很好地运用了情境展现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和学生配合,利用影音、图像、典型场景,让学生有种“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的感觉。同时,在情境生活化的情况下,很好地保留了“教学味”。从学生的现场反应来看,学习的效率非常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
  三、“认知冲突式”导入,增强学生探索欲望
  认知冲突是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解决这种认知冲突获得心理平衡的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找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混淆点、易错点、盲点和缺失点,根据这些再运用必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用原有的知识对当前的现象进行解释,发现不能解释时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发探究欲望。实践证明,这正是新课导入的极佳契机。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在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两个0呢?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什么变化?这里复习了旧知识,唤起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接下来话题一转说: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这时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受整数变化的思维定式,认为小数的大小也会随着变化,另一种意见是认为小数的大小不会变化,并用生活中钱数来举例说明。这个片段中,通过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猜想。这种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进一步探索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思维迁移式”导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导入,是不具有实效性的。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很强,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绝大部分新知识都由旧知识的引申、发展或综合而来。在导入新课时,我们要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链接点,瞄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给学生学习新知一个铺垫。
  例如,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是2/3,女生有多少人?在教这个例题前,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方式进行铺垫,给学生以较大的思考空间来激发他们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首先提问:“农场里有鸭x只,鸡的只数是鸭的3/4。看到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就给拓宽了,纷纷举手回答。他们会想到:鸡的只数占3份,鸭的只数占4份;鸭的只数是鸡的4/3;鸡的只数占总数的3/7;鸭的只数占总数的4/7……接下来的例题学习,学生们就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去建构新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自然会在主动探索中发现“转化”策略的魅力所在。这种“思维迁移”式导入新课,既联系了旧知识,又是对新知识的再创造。在让学生经历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思维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同时数学思维、数学情感都得到了相应培养,也培养了创新意识。
  五、结束语
  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个有效、新颖、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加强知识联系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为此,数学课的新课导入,我们要在“妙”字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有效。
  一堂好课的开头,犹如一台好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让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用巧妙的导入为学生创设积极探索新知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路搭桥的工作,为学生参与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知识上和智能上的准备,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注入鲜活的能源。
  参考文献:
  [1]张道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与共同特点[J].小学教学研究,1998(12).
  [2]普明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J].云南教育,2000(02).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要有适当的运动量,即运动负荷;二是要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即注重兴趣的激发;三是要有明确的技能传授,即学习运动知识。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运动负荷;兴趣激发;技能传授;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53-01  
目的探讨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1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5min,术后疼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 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6%,对
目的观察汽化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寻找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汽化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120例(术后发生膀胱痉挛68例),回顾性分析护理对策并进行改进。
目的神经结扎引起的损伤可以导致包括异常触痛的疼痛综合征。大鼠鞘内使用v.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或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治疗异常触痛。本实验采用神经结扎损伤大鼠模型,研究
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美术鉴赏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突破了传统绘画的局限性,更多地注重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重视美术鉴赏教学,进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