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语言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来源 :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对每个英语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更新了英语课程理念,更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作用,强调对英语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的能力。本文就整体语言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整体语言教学法 初中英语 应用
  为了提高语言教学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家都十分流行使用整体语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我国初中英语的口语教学当中,也已初见成效。
  一、 整体语言含义及教学法原理
  整体语言教学法通过对一个主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重复出现,让学生在这个主题当中,把自己的新旧知识结合到一起,在头脑中形成网状的记忆和联想,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质量。整体语言教学法理念具有下列特征:
  1. whole language(语言的整体性)
  整体语言教学法要求突出语言的整体性,因此在教学当中,语音、词汇和语法并不分解教学,而是从语言的整体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以提高。
  2. whole learners(学生的整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人因素,比如他们的兴趣、学习动机等,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教师和教材应该去适应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whole teachers(教师的整体性)
  在整体语言教学法当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播者,而成了学生的伙伴,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合作,并且为学生解答各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担当起咨询、辅导和組织学生学习的任务,制定出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4. whole texts(教材的整体性)
  现在教材的编排考虑到了让学生既能掌握其中的知识,又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好地应用,注重教材的整体性,就是注重教材的真实性、趣味性及题材的广泛性。
  5. whole skills(教学方法的整体性)
  注重教学方法的整体性不是指教师要使用所有的教学方法,而且看在怎样的环境中教师适合采用哪一种方法来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为每个学生建立好学习档案。
  二、 整体语言教学法及应用
  2011版英语新课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以下四条教学原则。第一,必须把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进行整体教学,不应该割裂开来单项反复讲解和机械练习。第二,必须把听说读写看作一个整体,不可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第三,学生和教师是不可分开的一个整体,英语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的过程。第四,学生需求和现实教学环境也是一个整体,整体的教学环境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运用整体语言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面,整体语言教学法要求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组织学生用英语讲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将英语诗歌扩展成故事等。
  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整体教学法提出,阅读的重点在于获取所阅读材料中包含的有用的信息,而并非阅读本身;阅读的过程是通过阅读者之前所获得的经验与所阅读材料进行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通常使用三段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只对文章的题目和故事的开头部分进行阅读,并对故事的内容和后续情节展开想象,猜测故事发展过程;然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对所想象的内容进行构思和推理,并验证之前的猜测;最后,让学生对整个故事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并思考自己的构思与作者构思的差异之处。
  在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整体语言教学法要求联系实际。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并对生活中所需要使用的各种文体进行练习。此外对学生的优秀习作要及时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表扬,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
  三、 结语
  如何立足于我国教育的实际国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外语人才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本文中所探讨的整体语言教学法的应用就是教学观念转变的一部分,希望能对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改进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蔷.凸显英语学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英语课程标准修订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12(Z1).
  2. 邱建华.整体语言教学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05).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