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澳大利亚留学仍难走出寒冬?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发布2021年第1号留学预警。赴澳留学笼阴云。
  2021年,随着疫苗研发与接种取得进展,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不少国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对于留学事业来说,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好事。疫情阴霾散去,留学之路有望重迎光明。老牌留学国热度依旧,小众留学国成为新宠,留学行业出现了“多国联申”等新气象和新趋势……然而,在一派复苏气象中,澳大利亚留学却依然面临着寒冬。
  2月初,教育部发布了2021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留学人员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关于澳大利亚留学的话题一时间成为热议的对象,各种消息让人们对赴澳学习产生忧虑和怀疑。留学预警让人们关注到了澳大利亚留学的一系列问题。
  教育部为赴澳留学鸣响警钟
  亚裔歧视现象威胁留学生安全
  在2021年第1号留学预警中,教育部指出:近期,澳大利亚多地连续发生我留学人员遭遇袭击的恶性事件,对我在澳留学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际旅行仍存在较大風险。教育部提醒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做好安全风险评估,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
  这并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发布关于赴澳留学的预警。针对亚裔的歧视和袭击,对我国留学生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这样的现象存在已久。2018年初,我国教育部就因澳大利亚不同地方发生了数起侵犯中国留学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案件而发布了留学预警。2020年6月,在当年的第1号留学预警中,教育部同样发出了谨慎赴澳或返澳学习的提醒。原因同样包括:疫情期间,澳大利亚发生多起针对亚裔的歧视性事件。
  尽管澳大利亚标榜对多元文化的支持,但歧视亚裔的现象是明显存在的。澳大利亚机构近日发布的《2020年社会凝聚力报告》显示,澳大利亚民众仍然强烈支持移民和多元文化主义,但对亚洲、非洲和中东背景澳大利亚人的负面评价仍然很高。数万名调查者中,47%对澳大利亚华人依旧持有负面看法。出生在亚洲国家的受访者中,59%认为种族主义在澳大利亚是“大问题”,39%的人表示他们经历过歧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澳大利亚社会对华人的歧视。据媒体此前报道,一些澳政客和媒体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恶毒篡改中国国旗、国徽图案;很多在澳华人华侨遭受言语侮辱甚至围攻伤害;一些华人和亚裔家庭财产遭到破坏,华人和亚裔在日常工作中遭受不公正待遇;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珀斯等多个城市出现带有对华种族歧视涵意的涂鸦或文字。
  中国留学生无端遭袭
  暴力事件何时休
  2021年以来,歧视和暴力并未平息。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无端遭袭的报道层出不 穷。
  据媒体报道,1月13日,蒙纳士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校外商场购物后回家时,被坐在路边的一陌生白人男子袭击,造成眼镜碎裂,鼻子流血不止。
  1月14日晚,在堪培拉Belconnen的一个公交车站台处,一名中国男留学生遭遇当地青年袭击,造成下颚、右脸颊严重损伤和身体多处擦伤。同行的一名女生也被袭击造成眼角轻微挫伤。据了解,中国留学生与当地青年素不相识,这起冲突完全源自当地青年的无端挑衅。
  2月4日,就读昆士兰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前往火车站的路上,遭遇一名深色皮肤陌生男子袭击。他的眼部因撞击受伤,眼眶红肿,眼角膜擦伤。
  近日,我国外交部针对相关现象也作出了回应。在3月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日,澳大利亚智库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民调显示,18%的澳籍华人去年因种族背景受到人身威胁或攻击,37%的澳籍华人受到区别对待,疫情和中澳关系紧张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此外据报道,近期悉尼有华裔议员也受到了种族主义攻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一段时间以来,澳大利亚国内针对包括华人华侨在内亚裔的歧视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在澳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我们对此深表关切。中国政府此前已发布了赴澳留学预警和旅游安全提醒,希望在澳中国公民做好自身安全防范。“同时,我们希望澳方正视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国民的教育,解决好自己国内的种族主义和歧视现象等问题,维护和保障在澳中国公民的安全和正当权益。”汪文斌说。
  中国学生赴澳意愿下降
  网课降低留学性价比
  一直以来,澳大利亚是颇受中国留学生青睐的目的国。澳大利亚政府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成为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最大来源国。
  中国留学生选择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包括教育质量高、申请便捷等。此外,社会治安好、包容的多元文化也是不少留学机构向学生推荐澳大利亚的理由。然而,随着澳大利亚社会中歧视亚裔的事件不断被披露,许多学生对于赴澳留学的安全性打上了问号。
  澳大利亚移民与边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2012—2017年,中国赴澳留学生批签数持续6年高速增长,增长率高达128%,自2018—2019年起,留学生签证数开始下滑。
  不仅是中国留学生,其他亚洲国家学生对澳大利亚的申请意愿也呈现下降趋势。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数据显示,在2019—2020财年,来自中国学生的签证申请减少了20%,总体减少了33.5%。来自尼泊尔的签证申请减少61%,来自印度的申请减少47%。
  统计显示,2020年6月底,澳大利亚境内共有555310人持有学生签证,比前一季度减少了7000多人。2020年第三季度,在语言学校就读的学生数量同比减少73.8%。
  赴澳留学热度下降,这一趋势在疫情之前就已露出苗头。2020年,全球暴发的疫情,则让情况雪上加霜。澳大利亚移民与边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边境封锁后,2020年3月至6月间,130名国际学生抵达澳大利亚,22280名学生离开澳大利亚。   受疫情影响,澳大利亚高校授课模式以网课为主。网课的质量遭到学生质疑,导致留学性价比降低,学生的留学意愿也相应地降低了。
  2020年澳大利亚教育顾问协会(ECAA)制作了面向中国留学生的网络调查问卷,通过澳各大学中国学联开展调研。
  调查显示,43.6%的中国留学生担心澳大学提供网络教育的质量问题;30.9%的留学生对澳大学提供网络教育但收取全额学费表示不满;25.6%的留学生对网络教育的考试和评价方式感到担忧。另有40.9%的中国留学生表示网络教育带来的学习负担过 重。
  此外,还有18.7%的中国留学生(以新生为主)表示还没有开始接受澳大学提供的网络教育,主要理由一是网络教育配不上所交留学学费的价值,二是网络教育与出国留学预期不符,三是所学专业无法通过网络教育完成,四是虽然已被澳大学录取,但尚未取得学生签证。
  留学生减少 澳大利亚经济遭受打击
  留学是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之一。国际学生为澳大利亚经济带来的贡献是非常可观的。据报道,澳大利亚与留学相关的教育服务产业年市场规模将近400亿澳元,提供了25万个就业岗位。由于购买澳大利亚教育服务的都是留学生,所以在贸易统计中被作为出口项目统计。在2019年,教育服务是仅次于铁矿石、煤炭和天然气的澳大利亚第四大出口产业,超过了牛肉和羊毛。
  国际教育遇冷,对澳大利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据澳大利亚大学联盟(Universities Australia)统计,2019年全澳146万大学生中有44.4万都是留学生。留学生支付的学费高达99.8亿澳元,占到该联盟39所大学经营收入的27%。但是疫情导致留学生数量锐减,这些大学2020年的收入也比前一年减少了18亿澳元,1.73万人因此失业。
  澳大利亚维州大学Mitchell研究所教育政策专家赫尔利(Peter Hurley)近日发表文章,提出亚洲学生是保证澳大利亚高校未来“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称,来自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学生占到澳大利亚总留学生的80%。所有澳大利亚大学都依赖留学生收益。他们通常是行业最有利的部分。一名留学生缴纳的学费通常是本土学生的2倍。2019年,澳大利亚大学收取留学生学费接近100亿元,是澳大利亚整个蔬菜种植年度产值的2倍多。
  赫尔利在文章中指出,2021年前景不佳。目前,仅有12.5万名留学生完成了2021年的注册,较新冠肺炎疫情前减少了近80%。持续关闭的边境意味着大学不太可能弥补留学生减少的损失。不过,尽管2021年看起来是留学生危机开始显现的一年,但仍有一些鼓舞人心的复苏迹象。比如,尽管申请人数比疫情前水平大幅减少,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
  相关人士呼吁制订计划
  接留学生返澳以复苏国际教育
  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亚洲学生减少,引发了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相关行业人士的焦虑。他们希望政府采取措施,接回留学生。
  近日,澳大利亚最大的大学生宿舍供应商Scape表示,如果国家再不对留学产业出台援助措施,将裁减450名员工中的20%,并要求全澳五处工地的建筑商在3月前停工。Scape的主席兼“学生宿舍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人卡拉彻(Craig Carracher)表示,Scape位于墨尔本市中心、拥有754个床位的宿舍楼入住率已经跌至15%。该公司在2020年损失了1.25亿澳元的收入,并在2021年面临2.5亿澳元的亏损。整个住宿业面临10亿澳元的亏损。
  卡拉彻表示,“我们并不是要求政府必须开放边境,我们只希望成立一个联邦和各州部厅长组成的工作小组,制订一个计划,在安全的时候接回留学生。”
  澳大利亚大学联盟(Universities Australia)警告说,如果不嘗试鼓励留学生返澳,2020年和2021年大学将损失多达38亿澳元和1.73万个工作岗位,但教育部长杜吉(Alan Tudge)对后一项数据提出了异议,认为差不多只有5000个。
  澳大利亚高校也为留学的复苏做出努力。2月3日,阿得莱得大学新上任的校长霍伊教授表示,大学可以分批接回留学生,先从低风险国家开始,然后是那些新冠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学生,再来是已经接种过疫苗的学生。
  据报道,澳大利亚维州政府于2020年底出台一项支持该州最大出口行业——国际教育产业复苏的行动计划,内容包括发放奖学金、建立研究伙伴关系以及在亚洲等地建立新的学习中心。同时,维州也制订了接回2.3万名留学生的计划,并允许留学生抵澳后可直接在宿舍进行隔离。
其他文献
〔摘要〕地方高校图书馆设立情报学硕士点为数不多,为了保证培养质量,本文从我国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入手,对山西财经大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分析,在确定指导思想和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融合的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着重就课程教学体系、知识资源平台、教学实践和创新人才培养4个系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立足实际、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知识融合;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文纸本期刊采访工作普遍存在着仅制定一些缺乏可操作性的定性原则、没有选刊标准以及期刊采访工作研究脱离实际等问题,本文从来访原则、采访标准、采访策略等方面提出控制中文纸本期刊采访质量的措施。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对中文纸本期刊的采访原则作了全面修改,并制定了具体的选刊标准。通过调整采访策略,现刊利用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图书馆;中文纸本期刊;采访原则;采访
[摘要]在产业亟需创新升级和高校图情机构面临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图情机构建立产业信息智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海事产业信息智库”的构建案例阐述了产业信息智库的建立思路,指出产业信息智库的构建一方面可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行业特色型高校图情机构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产业信息智库;图情机构;情报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
[摘要]为解决不同学者对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探索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普适性的因素,综合已有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32篇实证研究共8725个独立样本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元分析方法,从四个方面即知识内容特性、技术媒介特性、情境特性和个体特性考虑影响采纳行为的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质量、任务一技术匹配、感知易用性、兼容性、可访问性
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由中国水科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水知识读本》英文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正式发布。  深入浅出寓教于乐  《水知识读本》是我国探索青少年科普之道的结晶。青少年是人类社会的未来,面向青少年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教育,不仅对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更能事半功倍为未来发展奠定可持续的根基。《水知识读本》系列丛书由中国水科院王浩院士领衔,多位青年
教育,是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到自我人格的重塑。  在你的脑海中,对东北有哪些印象?  75年前,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子,哈尔滨作为新中国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68年前,它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诞生在辽宁。  43年前,它是改革开放大业的补给者,承担起支援经济特区建设的重要职责。  17年前,党的十六大提出振
不论是选择考公还是进私企、外企,每一种人生规划都应被尊重。  海归留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似乎不符合多数人的传统认知。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留学生顶着“海外经历”与“名校硕士”的光环,可以轻而易举进入外企或者“500强”。留学生理所应当掌握着强过名校本科应届生的资源与优势,这种看法局限且缺乏常识。在竞争激烈、人才市场饱和的今天,留学生虽谈不上泛滥,但也绝不是保障铁饭碗的“金砖”。  留学与考研一样,
〔摘 要〕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是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实现数据化运营转型的必然选择。以信息生态为基本理念,从数据质量管理的维度着手将其与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出适用于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的信息生态模型,对相关角色群体的不同任务和目标进行功能性划分,进而对数据资产管理的角色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分析数据资产管理信息生态模型的运行机理与具体功能,旨在提高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实现数据资产价值的深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城驻地淳化社区的调查,获取了近郊社区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需求的数据资料,分析了影响大学城驻地社区读者的阅读倾向与阅读需求的因素,社区图书室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大学城驻地社区文化服务机构为社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社区街道;社会读者;阅读倾向;大学城;实证研究;学习型社区;书香社区;社区文化服务;信息资源服务;调查研
19世纪80年代,120个孩子的人生因为国家与世界的风云激荡被永远地改变了。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公派留学活动进行过数次,其中,由清政府派遣的留美幼童便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次。但这场原本雄心勃勃、声势浩大的留学活动,本应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制度的宝贵机会,最后还是变作了清政府洋务运动装点门面之举,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与后来的庚款留学、留日活动相比,这些十二三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