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炭疽病菌果生刺盘孢效应子的筛选

来源 :林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筛选分析果生刺盘孢效应子,并验证其功能,为其致病相关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油茶病害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果生刺盘孢非侵染期(分生孢子)和侵染时期(油茶叶片病斑组织)进行 RNA-seq 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 BUSCA、Target P、big-PI Predictor 和 GO、KEGG、PHI数据库分析转录组数据,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效应子,再利用 qRT-PCR 技术对效应子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克隆候选效应子全长基因,通过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 DAB染色验证相应基因功能.[结果] 1) 转录组结果数据显示,侵染时期相对于非侵染时期有7 850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分析,345个为经典分泌蛋白,占总数的4. 39%.经典分泌蛋白氨基酸长度在各区间段分布较为均匀,而符合效应子筛选条件(<300 aa)的蛋白约占经典分泌蛋白总数的 36% ,数量相对较少.信号肽长度集中在 18~20 aa(占 48. 7% ) ,信号肽切割位点以 SPase I型为主(占 88. 41% ) . KEGG功能富集分析得到 164条 Pathway信息,多为真菌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的通路. PHI致病菌数据库同源比对结果表明,在经典分泌蛋白中含有 80 条与真菌致病力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 1个已知效应子.以氨基酸长度<300 和半胱氨酸残基数≥4 为筛选条件,并过滤已经注释过功能的蛋白后,在果生刺盘孢中筛选出 17个候选效应子. 2) 随机抽样选取 9 个候选效应子做 qRT-PCR分析,结果显示 9个基因均为上调表达,与转录组数据结果相符. 3)克隆出 4 个候选效应子,并通过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 DAB染色,验证出 4个候选效应子均能引起植物细胞坏死.[结论] 果生刺盘孢在侵染油茶时期有多个效应子表达,而在分生孢子时期此类蛋白多为不表达或少量表达,这验证了效应子是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三、X12季调和HP滤波法分解影响钢材库存的四种因素rn影响钢材库存的四种因素,虽然从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出它们的一些表现,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无法分辨,不能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钢材库存进行预测,因此将这四种因素分离出来,成为预测钢材库存的前提条件.
期刊
[目的] 为探明湖北、安徽两省 20 个典型采样地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 AMF)多样性,对枫香根际土壤中 AMF 种类、分布、菌根侵染等状况进行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枫香林区 AMF 资源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当地枫香林地 AMF 群落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以 10、20、50 和 100 年生枫香为对象,采集枫香根际 5~25 cm 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基于形态特征对分离的 AMF 孢子进行分类鉴定, 利用 KOH 脱色锥虫蓝染色法观察 20 个采样地枫香根系的 AMF 侵染状
[目的] 研究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 AplaOBP2 在触角中的表达定位,解析 AplaOBP2 重组蛋白的配体结合特性及配体活性,旨在通过气味结合蛋白筛选白蜡窄吉丁新的信息化合物.[方法] 原核表达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 AplaOBP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 AplaOBP2 在白蜡窄吉丁触角中的表达定位,通过荧光竞争结合试验分析 AplaOBP2重组蛋白与 58 种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进一步通过触角电位仪和“ Y”型嗅觉仪测定AplaOBP2的配体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活性.[结果] 在原核表达系
为全面把握钢铁行业前三季度运行情况,研判全年及明年行业走势,听取企业有关建议、意见,10月22 日,中钢协在北京召开三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主持会议,副会长骆铁军、副秘书长石洪卫出席会议.宝武、鞍钢、首钢、河钢、沙钢、中信泰富特钢、山钢等17家钢铁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期刊
[目的] 次生维管系统再生能够在树干维管系统丧失后通过去分化、再分化或转分化等组织修复手段实现维管组织的再生.为了鉴定和研究次生维管系统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和调控元件,本文利用毛白杨次生维管再生系统,分析了不同再生时期的基因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揭示木材形成的基因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将 4年生毛白杨无性系在形成层活动旺盛期进行环剥取样.对剥皮后的树皮内侧和树干表面的样本,以及再生第 7、10、14、18和21天5个不同时期获取的再生材料进行高通量转录组分析,并利用基因共表达分析( WGCNA)方法,得到
[目的] 分析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13年生青冈栎天然林特征,为探究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为天然阔叶林的基本条件、人工林的植被控制、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和乡土阔叶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福建省永安市由巨桉人工林转型的青冈栎天然林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每块样地分割成 4 个 10 m×10 m 样方,对样方乔木层林木进行每木调查,并在每块样地内选择 1 个有代表性的样方进行灌木层调查,同时在每块样地中心各设置1个4m×4m的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调查.选用物种重要值、常用生物多样性指标和主要测树因
[目的] 对入侵性致瘿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进行 EST-SSR引物开发和隐种鉴定,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遗传学研究及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 Illumina HiSeqTM 2000 测序平台对 3个地理种群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 MISA和 Primer Premier 3软件进行 EST-SSR 标记的搜索、挖掘和引物设计.选取 400对 EST-SSR引物,结合国外报道的 14对多态性 G-SSR引物,应用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效率,并用 8%
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人们围绕降低和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开发了很多新的技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碳捕捉、利用与储存技术(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以下简称CCUS或碳捕捉技术).此项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钢铁企业降低碳排放量的一种可行方法.借鉴国外应用技术手段捕获和存储CO2的做法,以减少对大气的碳排放,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目的] 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木材识别系统,实现木材树种在多场景条件下的自动精准识别,为我国提升 CITES履约执法能力、加强林产品产业链监管以及保障木材安全提供科技支撑.[方法] 采集 15种黄檀属和11种紫檀属木材标本横切面构造特征图像,建立图像数据集 Rosewood-26; 构建 AlexNet、VGG16、DenseNet-121和 ResNet-50 共4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基于 ImageNet图像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迁移学习,采用 Rosewood-26图像数据集训练、测试和比较模型,优选识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射线分割的林木应力波断层成像算法,研究应力波在林木横截面上的信号分布情况,提高应力波断层成像精度,准确反映林木内部缺陷的位置、大小和腐朽程度.[方法] 选取4株原木样本(松树、乌桕)和4株活树样本(香樟、圆柏、柳树)进行应力波断层成像试验,利用FAKOPP 应力波检测仪采集样本横截面应力波数据.首先校正采集的应力波速度,绘制应力波传播射线图,对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划分; 然后分割每一条应力波传播射线,基于已知射线传播速度估算待分割射线上多条线段的速度,增加应力波信号量,得到改进的应力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