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按》的现代研究概况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笔者收集了历年来对《古今医案按》的研究文献,对作者生平、著作概况、学术特色、按语特色、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以促进中医医案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古今医案按》;中医文献;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3-0042-02
  Abstract:This article collected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onsilia Comment over the years, settling and concluding the contents according to the biography of the author, book summary,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editori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basis.
  Keywords:Ancient and Modern Consilia Comment;the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search work
  《古今医案按》一书,为清代医家俞震所撰。该书共10卷,选载了历代60余位名家的医案,全书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病证160余种,共计约1060余例案例[1],但以明清时期医案为主。笔者将全书以不同病证分类,大致分为19类。
  医案是历代医家的丰富经验得以传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研究的资料[2]。张琳叶[3]认为该书“精选历代名医之案,参合己意以评按之,较《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潘华信[4]言:该著乃明清诸医案选之最佳范本。虽然,目前对该书的研究涉及作者生平、学术特色、按语评析、治疗方法等方面,但仍感涉猎不深且较为有限。笔者将收集到的历来年研究《古今医案按》的文献综述如下。
  1 俞震及其著作概况
  俞震,字东扶,号惺斋,浙江嘉善人。焦振廉[5]认为俞震不仅早年习医,且尊崇经典。鲁兆麟[6]评论其“平时喜好浏览古今医案,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条分缕析,辨其异同,择其精要,其晚年著成《古今医案按》,在医案著作中颇有影响。”
  《古今医案按》纂书历时五年时间,成书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3],当年便刊行于此。该书所选的医案皆为医案中精确典型者。俞氏虽是一位学富思深的医学理论家,且注重实践,书中入选的医案大抵俱从实际治疗中体现出一个理论问题来。这与明清部分医者一味空谈玄理,炫逞笔墨的不良治学风气迥然有别[4]。可见俞震对于治学秉持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且崇尚经典,注重实践。
  2 学术特色
  后代医家为了更好地学习与应用《古今医案按》,对其学术特色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苏礼[7]认为,该书集中展示了历代名医的诊疗经验和思路方法,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一是广收博采,取材严谨;二是分析疑惑,按语精当;三是别树一帜,影响深远。张家玮等[1]归纳了该书的四点学术特色:一是选案得当,按语精妙;二是同病异治,启迪后学;三是见解独到,发人深省;四是归纳总结,择善而从。广收博采,予以归纳,但却非一概录之,而是所选必择精当。潘华信[4]对俞震的治学思想进行研究,认为俞氏剖析异同、授人以巧;不鹜玄理,崇尚经典;阐扬精义,立异鸣高。其见解即使就今日来说,也颇耐人寻味,不乏现实意义。
  《古今医案按》一书为整理研究古代医案的第三本专著,编排体例与江、魏二氏同,但比江瓘、魏之琇抉择尤精[8]。《古今医案按》不仅记载了历代的名医名案,而且反映了俞震的中医治学思想。其学术价值,诚如吴江李龄寿在光绪九年为该书所作序文中言:“俞氏有《古今医案按》一书……视江氏书《名医类案》抉择尤精……而案每有发明,其圈点处,尤启发人意,足以驾江氏书而上之无疑焉”[7]。
  3 按语特色
  清代在医案评注方面,亦较前代长进,其中代表作就是俞震的《古今医案按》[9]。笔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认为其按语主要分三类:一则医案后附一则按语,一则医案后附多则按语,数则医案后附一则按语。学者谢晓丽[10]也认为按语与医案相为呼应,是其书的价值所在及其名之为“古今医案按”的依据,其将按语总结为一案而按,一案再按,数案一按三类,还对书中五十九条以“附”为题的内容做了概述,认为其以补所选正案之不逮。
  按语是该书的独特之处。乔靖[11]在读《古今医案按》心悟中写道:其按语论析切当,辨真伪,别是非,析异同,详疑似,剖析入微,评论精辟。精读其按语,在领悟医案本身医理的基础上,又拓宽了对医案认识的深度。而且按语虽少,但细细品来,却寓意深刻。
  4 治疗方法的研究
  4.1 自然疗法 王铮宇等[12]选录《古今医案按》中应用自然疗法的案例,详细解说了薰浴熨敷法、平中见奇法、奇症奇治法等方法,“以彰显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之多样、精奇、高效”。
  4.2 中药外治法 吴闪闪[13]通过研究《古今医案按》中的外用中药剂型,探讨其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以拓展临床上治疗手段及思路。池建淮[14]等认为《古今医案按》中汗法的运用匠心独具、思路奇巧,多有“常法”所不备,称之为“汗之变法”,这对于临床灵活运用汗法,颇有启迪意义。
  4.3 针灸疗法 陈峰[15]对《古今医案按》的针灸治疗进行研究,提出了针、灸、药三者不可缺一,虚损病提倡使用灸法,急重病症提倡针药合用以提高疗效。   4.4 行为疗法 李兆建等[16]对古代医案中的行为疗法进行探析,在行为满足法之去除病因法和权宜法里分别提及俞震《古今医案按》中的两则医案,以发挥心理治疗在心身疾病中的积极作用。
  有关《古今医案按》治疗的研究,有用心独匠的自然疗法,有探讨中药外治的方法,有研究八法之一汗法的独特用法,有研究其中的针灸治疗方法。对情志疾病治疗的研究,王铮宇等在奇症奇治法中提及一则与情志有关的治法,李兆建等在行为疗法中列举了两则医案。纵观全书,该书还有丰富的中药内服法和情志疗法,因此,该书治法方面的内容具有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的深度和广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俞震是清代潜心研学的医家,其医学造诣较高,所著《古今医案按》一书为中医医案名著。俞震言:“多读医案,能与医者治法之‘巧’”[17]。学习医案,“仿佛名师在堂,就医林中之俊彦,医案中之精华,娓娓道来,细加指点,余面聆馨咳,如坐春风,真的是不亦快哉” [18]。钻研此书,在深入体会与揣摩古代名医“医之法”、“法之巧”的过程中,可使中医思维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后世对该书的研究较少,不过10余篇文章。目前尚无对《古今医案按》中医案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的系统整理研究。因此,这方面的学术价值有待进一步整理挖掘。因该书以收集明清著名医案作为其主要著述内容,并且以大量医案按语作为本书的突出特色,通过研究本书的医案及按语,从中梳理出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较为有价值的学术内容,择其精华,运用于今,能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另外,该书收集的大量情志疾病医案,多为现代医家所引用,医案中所关注的人的心理与行为在疾病发生发展方面的作用,突出体现了中医“形神一体”观的特色所在,并且与当前“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吻合。故而其中有关情志疾病的诊疗特色可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为现代心身疾病的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家玮,鲁兆麟.《古今医案按》学术特色探析[J].世界中医药,2014,9(4):432-434.
  [2]胡方林.中国历代名医医案选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
  [3]张琳叶.《古今医案按》考论[J].陕西中医,2010,31(10):1419,1431.
  [4]潘华信.俞震治学思想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6,(3):10-13.
  [5]焦振廉.清代医家俞震生平及其学术观点述略[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3):7-9.
  [6]鲁兆麟.清代名医医案专著临床点评本[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88.
  [7]俞震.古今医案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5.
  [8]陶广正,高春媛.古今名医医案评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9.
  [9]卞雅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中医医案研究方法探讨[J].光明中医,2011,26(7):1340-1341.
  [10]谢晓丽.《古今医案按》按语略析[C].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49-52.
  [11]乔靖.读《古今医案按》心悟[J].中医药通报,2013,12(4):34-35.
  [12]王铮宇,崔红,王爱军.从《古今医案按》谈中医自然疗法[J].河南中医,2006,26(5):22.
  [13]吴闪闪.浅谈《古今医案按》外用中药剂型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24(1):23-24.
  [14]池建淮,万毅,王先贵.试述《古今医案按》“汗之变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8(2):11-13.
  [15]陈峰.俞震《古今医案按》针灸疗法特色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79-81.
  [16]李兆建,陆新茹.古代医案中的行为疗法探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7,19(2):118-121.
  [17]柴瑞霭.读案析案 可法可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痢案赏析与运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7):42-44.
  [18]朱炳林.选评家的目光--医案絮语之一[J].江西中医药,2008,39(4):67-68.
  (收稿日期:2016.04.1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患者采用CT、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与CT进行检查,对诊断结果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实质性脏器损伤利用CT、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88.23%、91.17%,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利用CT、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1.17%、67.64%,CT检查准确率较高,
目的:观察不同卡马西平血清药物浓度对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18名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高浓度组(A组)和低浓度组(B组)各59例。A组按高卡马西平血药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西医对症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远期疗效不理想。中医外治法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优势。笔者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人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0-80μmol/L芹菜素处理5637细胞,MTT法检测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瘤能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胰岛素中空栓对糖尿病兔模型的降血糖作用。方法:运用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ALX)复制糖尿病新西兰大白兔的动物模型,直肠给予胰岛素中空栓,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结果:直肠给予胰岛素中空栓后血糖在0.5h开始降低,0.5~1.5h达高峰,4h内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胰岛素中空栓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兔模型的血糖。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中空栓;降糖作用  糖尿病(Dia
【摘 要】 乳腺增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蔡国良教授认为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和冲任二脉关系密切,而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瘀滞,脾失健运为其发病之标,拟定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调补冲任之法,选方用经验方止痛消结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 乳腺增生;止痛消结汤;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
【摘 要】 目的:观察虫草菌粉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11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D组。A组(健康对照组)7只,B组(单纯染毒组)35只,C组(虫草菌粉治疗组)35只,D组(虫草菌粉对照组)35只。B、C组给予一次PQ 20mg/Kg腹腔注射,A、D组给予一次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D组每日给予虫草菌粉5g/kg灌胃。观察4组大鼠状
【摘要】 目的:为昆明龙胆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药材质量标准的要求,对昆明龙胆进行较为系统的质量标准研究。结果:对昆明龙胆的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检查进行描述。结论:初步制定昆明龙胆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 昆明龙胆;鉴别;检查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6-0033-05  Abstract:
【摘 要】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微波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桃红四物汤并辨证加味,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0d,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