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内异物伤继发急性眼内炎的诊断及预防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chengli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结膜囊及玻璃体液细菌培养及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等措施研究眼球内异物伤继发急性眼内炎的诊断及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因球内异物伤行一期急诊手术者48例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手术前均取结膜囊分泌物及玻璃体液作细菌培养,术毕均于玻璃体注射万古霉素1 mg及头孢他定1 mg.回顾收集2010年以前同等情况病例但未采取眼内注射抗生素病例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细菌培养结果及眼内炎的发生率,视力恢复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眼内炎发生率为14.58%(7例),注射组为2.08%(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注射组为2例(4.17%),对照组1例(2.08%),阳性菌均为表皮葡萄球菌.而玻璃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注射组细菌培养阳性率17.39%(8例),即潜在感染率为17.39%,与实际发生率2.08%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14.58%(7例),即潜在感染率为14.58%,与实际发生率14.58%(7例)一致.结论 眼球内异物伤一期眼内注射抗生素可以减少继发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及相对好的视力预后.玻璃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远高于结膜囊细菌培养,更接近继发眼内炎的发生率,对眼球内异物伤继发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调节和非调节状态下眼前节部分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横断面研究.采用超生生物显微镜(UBM)检测福州市54例小学生及55例中学生在调节和非调节状态下的睫状体、虹膜及房角等位置相关数据,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非调节状态下小学生组各指标数值如下:睫状突长度(CPD)值(160.53±17.78)μm,睫状突宽度(CT)值(90.01 ±3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创刊于1999年,本刊致力于报道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期刊数字化的脚步,更好地为广大眼科医生、视光配镜师、眼视光学科研人员等同仁服务,本刊特创建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网站,网址为www.cjoovs.com。
期刊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泡性迟发性眼内炎的病因、病原菌、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6例青光眼滤过泡性迟发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6只眼)青光眼滤过泡性迟发性眼内炎发生在青光眼滤过术后10个月至2年,均为薄壁滤过泡患者,4例玻璃体未积脓患者行玻璃体内注药术,2例玻璃体积脓者行自体结膜瓣移植滤过泡修复术+玻璃体切割术+硅油填充术,1例玻璃体注药后炎症加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
目的 探讨无需肌电仪引导的A型肉毒素(BTA)联合或不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外伤性外展神经麻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入选的27例年龄≥16岁病程<6个月的外伤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无需肌电仪引导直视下行患眼内直肌注射0.05 ml BTA 2.5~7.5 U联合透明质酸钠;B组无需肌电仪引导直视下行患眼内直肌注射0.03 ml BTA溶液2.5~
患者女,20岁.自幼右眼视力低下左眼近视8年来我院就诊.视力检查右眼眼前指数,左眼0.05.右眼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3.75DS矫正1.0.角膜曲率:有眼K144.25;K245.00,左眼K145.00;K246.00.眼压:右眼16.0mmhg,左眼16.3mmhg.眼轴:右眼29.27mm左眼23.58mm.中央角膜厚度:右眼:552μm,左眼:532μm,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正常,散瞳下发
期刊
患者男,42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4年加重1年,于2007年3月5日入院.6年前因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在我院先后行右眼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割+重水+光凝+巩膜外环扎冷凝+注气术、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愈出院。
期刊
目的 比较iTrace像差仪和Pentacam系统分别引导的个性化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的视觉质量,探讨分别利用这2种仪器引导IOL植入使术后全眼球差为+0.1 μm的可行性.方法 的瞻性病例研究.分别应用Pentacam系统及iTrace像差仪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5例(58眼)术前1d测量6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Z40),分为iTrac
患者男,15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年余于2011年8月17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特殊家族遗传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5,均矫正无提高,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无混浊,眼底镜检查视盘及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黄斑中心凹亮点欠清.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一步检查,造影剂为爱尔康生产的10%荧光素钠,5 ml/支,过敏试验用1%荧光素钠稀释液5 ml自肘静脉缓慢静脉
期刊
患者,女,76岁,因“口干、多饮、多尿20年,加重1周”住院治疗,于我科会诊.查体:血压162/66 mmHg,视力右眼0.12,左眼0.5,矫正无提高.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虹膜色素正常,瞳孔等大同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散瞳后可见晶状体周边部皮质混浊,晶状体核淡黄色,裂隙灯投射照法可见双眼玻璃体腔内悬浮大量黄白色结晶样颗粒,随眼球转动同向移动,转动停止后悬浮物逐渐回复原位.透
期刊
目的 研究两种散光轴向切口白内障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武汉艾格眼科医院就诊的60例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的方法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30只眼).在IOL-MASTERA检测出的角膜散光引导下,A组行3.2 mm角膜散光轴向切口,B组行双轴向切口.由同一位手术医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