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yr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雷始响,惊天动地,犹如突然间降临的一场轰炸声,在万籁俱寂中奏出了一个序幕。这是春耕最显著的象征,“正月启蛰”,新的一年开始耕种。记得每当这个时令过后,爷爷就会扛起锄头,埋头弯腰在田地里锄地。春来秋去,任凭岁月滔天流逝……
  这一声巨大的春雷,积蓄了一整个寒冬的力量,在庞大的云层中炸开一般,惊动了冬眠的动物。它们因为这声巨响而苏醒过来,于是随着大地上人们逐渐忙碌的脚步声,很快明白:新的一年开始了。动物们开始四处游走,似乎想在这崭新的天地间寻找食物,寻找合适的地方筑巢,寻找合适的地方繁衍后代。春雷,就像一声礼炮响,庆祝这崭新的季节的到来。
  爷爷的耕种似乎在这无形之中逐渐地加快,他的那头老黄牛经历一个寒冬,不免有些饱经风霜,它脸上的褶纹似乎也加深了好几道。但惊蛰过后,它的神气变得精神起来。爷爷说,老黄牛是识气象的,当春雷惊天动地般轰轰隆隆之时,它在后院里也随其發出声响。我数次回到老家,重复望到的是它慢悠悠地嚼着草根,依稀可见它那一排整齐的牙齿,依旧有节奏地嚼着,似乎嚼着的是岁月,是它垂暮的岁月。也许,生命就在这无声无息之中偷偷地溜走了一大半风华。
  伴随着惊蛰而来的是绵绵不断的小雨,细如牛毛,柔如棉丝。“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春雨总是默默地在大自然中扮演滋润万物的角色。不仅如此,“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给人一种绝美诗意的画面。范成大在《浮云集》里描写的情景“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在惊蛰天里,别有一番韵味。在绵绵细雨中,一株株秧苗被插进了水田或土壤里,增添了千万点生机盎然的新绿,它们虽小,仍旧笔直地站立在那儿,似乎在诉说着它们与春天完美的邂逅。崭露锋芒,却为这惊蛰后的场景安排了一个恰当的描述——“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我在田间的小路上惬意地走过,感受那抹来自故土的亲切的问候。故土,总是弥漫着一种鲜香的青草和树叶混杂的味道。吸入鼻子,立即便感到舒畅和轻松。田地两旁的油菜花只露出青绿的茎,却体现出它们体内蕴含的无限生机。白天,常伴着的雨天在冲刷着每一个角落,清晰可闻的滴答声轻柔地回绕在每个人的心间,迷迷蒙蒙的世界中,看似寂静无声的村庄已开始了忙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晚时分,在院子里都已经能感受到昆虫生物的活动。在这充满新意的春天,它们怎么不会从无聊的冬眠里醒来,呼唤伙伴们一同去玩耍呢?鸟儿们已在枝头欢快地跳跃着,用它们独有的语言交流着彼此的心情。树梢间、地面上、田野里、电线杆上,都是它们玩耍间隙停靠歇息的地方。
  惊蛰代表着春耕,代表着新的开始,代表着好运。对于村庄的人们来说,丰收则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而惊蛰天那震天动地的雷鸣是上天对人们的回应,雨水顺调,天气回暖,一年的好兆运的开端便从这时开始。
  爷爷的那头老黄牛仍然慢慢地在路边走着。爷爷去割草的时候,老黄牛就使劲摇着身后的尾巴,时不时从鼻腔中发出一阵阵喘气,不像寒冬时那样沉闷,而是听起来轻松多了。
  惊蛰过后,一切都是充满生机的景象。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苏步青学校
  指导教师:洪玉泼
其他文献
没有客气的寒暄,没有礼貌的客套,甚至没有一句问好,不过是朗朗的早读声,我便完完全全回归到久别的校园中。  和以往上学的每个早晨一样,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拖着因爬了好几层楼梯而微微出汗的身体,慢慢移进教室——前脚还说想念校园生活,后脚在此刻便显出不情愿来。  还是发亮的日光灯,还是同学们低垂的脑袋与后墙上花花绿绿的黑板报。我坐在座位上,一抬头就可以瞧见没有粉尘痕迹的黑板与讲台上遗落的几颗粉笔头。拿出
一位普通的中国妇女,被两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布什)赞誉为“伟大的母亲”。她就是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神探李昌钰的母亲。  她叫王淑贞,江苏太仓如皋人,2003年去世,享寿106岁。她自幼家境殷实,上过女中,喜诗词爱音乐。19岁那年,嫁给李浩民,从此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那个年代,人们崇尚多子多福,她生了8个女儿、5个儿子。丈夫主外,经营粮行。她主內,相夫教子。8女5男健康成长,一家人过着神仙都羡慕的日子
【模拟金题】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草色青青,花儿绽放。自然如此,人亦如此。生命里总有那么一些物,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那么一些情愫、思绪、精神、民情等,它们就像一缕清新而和煦的春风,明媚了我们的心房,延展了生命的篇章。从此,生活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生命中仿若永远置身在春天。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那缕春风明媚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选材力求新颖,能表
盛夏,我在棉花地里鋤草时,发现了一棵西瓜秧苗。  这很不对头。这个季节,地里的西瓜,大多已经成熟了。没有人会在夏天栽种西瓜秧,不等它开花,未及结出西瓜,秋风就来了,寒霜接踵而至,它很快就会霜冻而死。但棉花地里这颗不知道从哪里跑来的西瓜子,还是发芽了。  我的锄头,在它旁边停下。我犹疑着要不要将它像其他杂草一样,锄掉。对棉花地来说,除了棉花株,其他的都是杂草,都理应被锄掉,好腾出空间和营养,让棉花株
我是一颗花籽,熬过了严冬,即将乘风远航,寻找春天的色彩。  我多么渴望领略春天的色彩啊!或西湖拂堤杨柳之翠绿,或田间迎春花海之鹅黄,或南京梅花山春梅之淡粉,或九寨沟云杉林之清幽……我闭上眼,静候那一刻的到来……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风在耳畔呼呼吹过,云在脚下匆匆飘过,不知飘了多远……  终于落地了,我迫不及待地睁开眼,却突然一怔,眼前是万丈冰原,地上长满苔藓,远处白山黑水,密布着广袤无垠的针叶林
每天,七点整,我准时出门,踏入早晨清冽的空气中。只需几步,便拐入一条安静的小巷。或瞥见满枝珊瑚珠般的小青果,或踩着落叶发出酥脆的轻响,四季变换,小巷的风景各有不同。我且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这份情致。  走出去,是一个很大的十字路口,人行道边停着一辆超市直通车,有不甚悦耳的胡琴声传来。又是那位老人在拉胡琴吧,我一笑。  老爷爷胖乎乎的,中等身材,霜雪已浸染了大片發际,可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从开学的第一
一生何其漫长,多少时光堆砌而成;一生又何其短暂,不过几句诗行。那些文人从我生命中路过,留下几许芳香。  ——题记  一卷大唐一卷光  玄宗年间,都城长安。  这是一座古老的都市,一个离天子最近的地方。多少人背负着行囊,满怀希望地来到这里。他们或买醉于酒肆,或倘佯于茶楼,或踟蹰于街道,或止步于客栈。他们追寻着荣华富贵,风光一生。  他一袭素衣,时间未曾在他的眉目中刻下沧桑,那眸,清澈地望向时光。  
盛夏,风起。  海面起起伏伏,前浪拍打在沙滩上,后浪紧拥上来,在沙滩上留下一道道浪痕。海风从面颊上吹过,又在耳旁喃喃细语着,伴随着起伏拍击的海浪声呼啸而过。  此刻,海是无私的,是强大的。它哺育万物,在永不停息的起伏中供養了无数的生命,造就了无数的奇迹;它是美丽的、神秘的,在这清澈的水下,在那海底的深处,所包含的未知是人类所无法探究的。  这样的海,一直是被人们所夸赞的,并给予期盼的,无数诗人被它
有时候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于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没有人的外表永远光鲜亮丽。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时光总会厚爱你几分。而如此,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  冬天,过年了。在那个大铁锅里倒上一碗水,在灶炉后面点燃一把柴火,火苗蹿起来了,屋顶上的烟囱开始冒烟了。风吹着,那灰白的人间烟火,慢悠悠、惬意地飘着。在锅里撒上面粉,盖上锅盖,焖起来,一会就熟了。米糊奶白的、晶莹的,就那么一碗热
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树,浓荫匝地。夏日晴好的时候,罗小鸥就摇着轮椅行走在院子里,感受阳光清风,心里却总是觉不到自由。十四岁的年龄,便被桎梏在轮椅上,就像鸟儿被困囿在笼中,可笼子再大,也不是天空。  罗小鸥只好每天对着庭中熟悉的一切,渐渐地,她发现树上有两只鸟儿是一直都在的。每天许多鸟儿来来去去,只是它们总会回来,因为树上有它们的一个巢,小小的,在密密的枝杈间,像一个黑黑的果实。她很羡慕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