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群内,通过一定的传播,最后在全国广为流传。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人数多,具有时代性和动态性,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反应。对社会流行语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积极有效的推动现代汉语的发展,促进现代汉语的推广,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 社会流行语 现代汉语 规范化 普遍性 时代性
一、社会流行语
(一)社会流行语的内涵
对于社会流行语内涵的概念界定,现在的学术界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流行语是一个有着宽广意义的概念,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总而言之,社会流行语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期中广为传播、快速流行的词语,具有迅速性、流行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二)社会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来源
鲜明的时代性是社会流行语的重要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在某一特定范围,某一特定时期所关注的焦点。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社会流行语就会随着新生事物和新的社会现象的产生而产生,同时也会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消失。社会流行语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动态性,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流行语的时代性特点与动态性特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时代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流行语的时代性决定了社会流行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例如,建国时期的社会流行语是“三反五反”等,六七十年代是“造反派”、“大跃进”等,八九十年代是“小康社会”、“脱贫致富”等,直到最近年代流行的“给力”、“喊XX回家吃饭”等等。这些社会流行语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动态性特点也贯穿始终。
社会流行语的来源是非常的复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源于方言词汇、源于外来词汇、源于网络、源于著名人物,作品或事件、源于新生事物的新词汇。
其中源于方言词汇包括:
(1)北京方言:“撮一顿”(去大吃大喝)、“宰人”(对服务对象拿要高价);(2)吴方言:“门栏精”(极其会算计,不易吃亏);(3)东北方言:“忽悠”(骗人,吹嘘)、“唠嗑”(聊天);(4)粤方言:“买单”(结账)、“靓仔”(美丽、酷);(5)港台方言:“热线”、“天王”。
来源于外来词汇,这个外来词汇也叫借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各地的语言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都相互吸收了各自感兴趣的词汇。现代汉语也不例外,它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如:“巴士”、“伊妹儿”、“黑客”、“绿卡”、“丁克”、“优盘”等等。
来源于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的时间逐渐增多,许多在网络上的流行用语也被逐渐的引用到普通生活的交流用语中。如:“木有”(没有)、“斑竹”(版主)等等。
来源于著名人物,作品或事件,如:“9.11”、“非典”、“陈冠希”等等。
来源于新生事物的新词汇,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会带来新的词汇。如:“刷卡”、“炒金”、“绿色食品”等等。
作为社会流行语,它在一定的程度上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逐渐形成一种不断流变的一系列符号表征,是最能衡量社会价值和历史变迁的量尺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网络用语、流行方言,以及外来词汇等大量社会流行语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大量入侵到生活用语中,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有着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客观的看待这种现象。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社会中最直接最直观的现实便是语言,尤其是包括社会流行语在内的新生词汇,是最能快速地反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客观、公正、理性、科学地评价社会流行语,除了可以客观地认识社会现实,探析社会发展轨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则是科学地引导、规范流行语的流行和使用”。
对于社会流行语的现代汉语规范化,主要集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现代汉语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语音是一个由1200多个音节构成的语音系统,其内容包含了声韵、儿化、变调、轻声、韵母、声母等方面。只要掌握了这1200多个音节的发音,语音的规范标准是很容易确定的。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则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语法规范是相对封闭和稳定的,它完全能够清除社会流行语中不规范、不合语法的词汇。
我们所讲的现代汉语规范,这个“规范”是相对意义上的规范,是动态发展的。单纯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一系列国家有关语言规范的文件来规范社会流行语,是不全面的规范。社会流行语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新的社会流行语的产生,证明了其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人为阻止它。例如一些大众俗语,本身的生命力就很强大,而且对社会有着的积极的一面,对于这些流行语,我们应该予以积极的引导。如果是些江湖黑话、不文明、粗口等不健康的流行语,我们就应当予以坚决制止。总而言之,对社会流行语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积极有效的推动现代汉语的发展,促进现代汉语的推广,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中原.现代汉语规范化研究[J].青春岁月,2011,17(11):102.
[2]刘光婷.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05):63-66..
作者简介:
尹岗寿,1970.10-11.男,朝鲜族,籍贯:延吉 ,学历:硕士,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社会流行语 现代汉语 规范化 普遍性 时代性
一、社会流行语
(一)社会流行语的内涵
对于社会流行语内涵的概念界定,现在的学术界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流行语是一个有着宽广意义的概念,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总而言之,社会流行语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期中广为传播、快速流行的词语,具有迅速性、流行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二)社会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来源
鲜明的时代性是社会流行语的重要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在某一特定范围,某一特定时期所关注的焦点。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社会流行语就会随着新生事物和新的社会现象的产生而产生,同时也会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消失。社会流行语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动态性,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流行语的时代性特点与动态性特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时代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流行语的时代性决定了社会流行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例如,建国时期的社会流行语是“三反五反”等,六七十年代是“造反派”、“大跃进”等,八九十年代是“小康社会”、“脱贫致富”等,直到最近年代流行的“给力”、“喊XX回家吃饭”等等。这些社会流行语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动态性特点也贯穿始终。
社会流行语的来源是非常的复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源于方言词汇、源于外来词汇、源于网络、源于著名人物,作品或事件、源于新生事物的新词汇。
其中源于方言词汇包括:
(1)北京方言:“撮一顿”(去大吃大喝)、“宰人”(对服务对象拿要高价);(2)吴方言:“门栏精”(极其会算计,不易吃亏);(3)东北方言:“忽悠”(骗人,吹嘘)、“唠嗑”(聊天);(4)粤方言:“买单”(结账)、“靓仔”(美丽、酷);(5)港台方言:“热线”、“天王”。
来源于外来词汇,这个外来词汇也叫借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各地的语言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都相互吸收了各自感兴趣的词汇。现代汉语也不例外,它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如:“巴士”、“伊妹儿”、“黑客”、“绿卡”、“丁克”、“优盘”等等。
来源于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的时间逐渐增多,许多在网络上的流行用语也被逐渐的引用到普通生活的交流用语中。如:“木有”(没有)、“斑竹”(版主)等等。
来源于著名人物,作品或事件,如:“9.11”、“非典”、“陈冠希”等等。
来源于新生事物的新词汇,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会带来新的词汇。如:“刷卡”、“炒金”、“绿色食品”等等。
作为社会流行语,它在一定的程度上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逐渐形成一种不断流变的一系列符号表征,是最能衡量社会价值和历史变迁的量尺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网络用语、流行方言,以及外来词汇等大量社会流行语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大量入侵到生活用语中,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有着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客观的看待这种现象。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社会中最直接最直观的现实便是语言,尤其是包括社会流行语在内的新生词汇,是最能快速地反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客观、公正、理性、科学地评价社会流行语,除了可以客观地认识社会现实,探析社会发展轨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则是科学地引导、规范流行语的流行和使用”。
对于社会流行语的现代汉语规范化,主要集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现代汉语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语音是一个由1200多个音节构成的语音系统,其内容包含了声韵、儿化、变调、轻声、韵母、声母等方面。只要掌握了这1200多个音节的发音,语音的规范标准是很容易确定的。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则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语法规范是相对封闭和稳定的,它完全能够清除社会流行语中不规范、不合语法的词汇。
我们所讲的现代汉语规范,这个“规范”是相对意义上的规范,是动态发展的。单纯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一系列国家有关语言规范的文件来规范社会流行语,是不全面的规范。社会流行语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新的社会流行语的产生,证明了其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人为阻止它。例如一些大众俗语,本身的生命力就很强大,而且对社会有着的积极的一面,对于这些流行语,我们应该予以积极的引导。如果是些江湖黑话、不文明、粗口等不健康的流行语,我们就应当予以坚决制止。总而言之,对社会流行语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积极有效的推动现代汉语的发展,促进现代汉语的推广,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中原.现代汉语规范化研究[J].青春岁月,2011,17(11):102.
[2]刘光婷.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05):63-66..
作者简介:
尹岗寿,1970.10-11.男,朝鲜族,籍贯:延吉 ,学历:硕士,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