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黛玉出场鉴赏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a1583258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黛玉出场安排巧妙,匠心独具。在黛玉正式登场时,作品并没有直接描写出其容貌,而是先展开了一系列的侧面描写。而在宝玉的出场上,作者设置了许多悬念,在层层铺染之中,使其跃然纸上。
  关键词:林黛玉;宝玉;登场亮相;侧面描写;铺染
  
  《林黛玉进贾府》一回是《紅楼梦》众多主要人物亮相登场的重头戏,除男主人公贾宝玉以外,贾府女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三春姊妹全都露面了。中国古代小说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曹雪芹描写人物出场调动了多种手段,是浓妆淡抹,各具佳妙,给文学画廊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群芳图”。尤其是宝玉、黛玉的出场安排更是费了一番心思,是颇多变化的。
  林黛玉,聪明灵慧、清丽高雅、超尘拔俗,前三回都有描写,但是每次描写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在黛玉正式登场时,作品并没有直接描写出其容貌,而是先展开了一系列的侧面描写。林黛玉丧母后,因“上无母亲教养,下无兄弟姊妹扶持”只好投奔外祖母家。写她刚进贾府时,受众人簇拥,初示来者不凡;紧接着写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贾母,疼爱万分地将黛玉“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正透露着这个老祖宗因痛失女儿而对外孙女的无限怜爱之情,再次彰显黛玉不凡;再接下来,写荣国府中见多识广的实际掌权人物王熙凤的一番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虽别有用心,却道出了黛玉容貌之标致。而此时,黛玉到底长的如何标致,在读者的心目中,仍是扑朔迷离。可以说,在黛玉容貌的展示上,曹雪芹极尽“渲染”之能事,千呼万唤也不出来。
  而在宝玉的出场上,作者设置了许多悬念,在层层铺染之中,使其跃然纸上。
  第三回,先从侧面百般铺染宝玉的性格特点,然后才从正面尽情描画其面貌。在这一章中,先是借王夫人的伤心语评价宝玉,黛玉回忆母亲以前说过的关于宝玉的一些话,“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就在宝玉“一阵脚步响”,准备跨进房门之际,丫鬟因宝玉赶到而按捺不住的隐着异趣的“笑”致使黛玉愈来愈深的感觉到“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甚至以“蠢物”目之。在做足了这种种侧面渲染之后,作品才让宝玉灿然登场。
  宝黛初会,作品又如何去描写其容貌呢?此时,曹雪芹又使出极为高明的一招:借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来写宝玉的英俊非凡。“面若中秋之月,……即瞋视而有情”黛玉原来对宝玉那种负面的感觉霎那间荡然无存,黛玉眼中的宝玉又是他心中早有的另外一个宝玉“面如敷粉,……看其外貌最是极好”作者在须臾之间,让宝玉两次出场亮相给黛玉和读者,两次出场各有千秋,足见作者功力之深厚。至此,一个眉清目秀、潇洒英俊、善良多情的年轻公子便跃然纸上。借宝玉的眼睛写出黛玉的娇弱绝尘,“细看形容,……病如西子胜三分。”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宝黛初会的心灵感应、感情相通,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吸引,是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情感,是相当强烈的心理共振、情感共鸣!这便是作者精妙的出场安排所产生的美妙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策要放,决要收《决策》:毛泽东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决策和用人是领导工作的两件大事,那么究竟什么是“决策”呢刘峰:关于决策我想做以下几个区分.首先,决策的“策”,实际上是
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也有了出国留学的机会.随着出国成本的降低,签证更容易取得,国家
期刊
期刊
企业集团是指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投资及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集团及成员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以信息和数据为基础搭建的三维建筑模型,通过一系列的仿真,完成建筑工程造价产业链条的管理功能.利用该模型,可以将最全最准确的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