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包装的色彩设计中,一方面,要选择易于记忆、辨认的色相为主色调;另一方面,要通过鲜明的包装色彩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购买欲。
关键词:传递;情感;心理联想;色彩工艺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06-1
在这个追求时尚和体验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当我们步入超市的时候,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优美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在花花绿绿的色彩映衬之下,各类产品仿佛争着与我们对话交流,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优点。然而,我们在目不暇接、仔细享受那些独特造型和美妙色彩的商品的同时,更容易被那些具有强烈色彩的包装所吸引。这便是色彩的功劳,因为颜色在现代商品包装上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召力和表现力,有助于人们对商品产生认识和联想,从而激起购买欲。
研究表明:人观察物体时,最初20秒,色彩影响占80%,形态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态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可见,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应的是色彩,对视觉刺激最为敏感,是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当一个包装精美的商品出现在货架上时,一般都会与其他商品形成对比,它能吸引顾客,给人们留下清晰的记忆,产生一定的广告效应。要使包装设计起到广告作用,并不是色彩用得越多越好,有经验的设计师都懂得惜“色”如金。以少胜多的道理在色彩工艺问题上表现为尽可能简化用色的种数,从成本上作整体规划。
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有意无意之中形成了根据颜色来判断和感受物品的能力。不同的颜色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它不仅会增强消费者的审美愉悦,更能激发消费者的判断力和购买自信,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陶冶顾客的心智,真正让我们感到包装设计色彩的价值与力量之所在。设计师应具有广泛的艺术爱好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努力追求高品位的设计格调,达到色彩使用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增强商品外包装的审美性和艺术感染力,能为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而努力。
不同的色彩在心理上会给人们带来酸、甜、苦、辣等不同的味觉感,从而产生生理上的某些反应,这就是色彩的心理联想。长期以来人们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思想感情,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我们只要利用色彩的心理联想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对商品包装进行色彩的设计。例如:食品包装很少采用无彩色;使用色彩鲜艳明快的粉红、橙黄和橘红等暖色,可以强调食品的香甜;而冷饮食品宜于使用冷色系;巧克力、麦片等食品,多用金色、红色等,给人以新鲜美味、营养丰富的感觉;茶叶包装多用绿色,给人清新、自然、健康的感觉;粉红色的糖果包装,往往产生甜美感;清淡的黄色应让人联想到奶油的香味,可用于白色蛋糕;威士忌等多用咖啡色,令人感觉浓郁;胡萝卜汁包装用橙黄色,奶粉用乳白色,让人自然联想到原料的新鲜;小五金、机械工具类常用蓝色、黑色及其他深色的色块,以体现坚实、精密和耐用的特点;儿童玩具常用鲜艳夺目的纯色和冷暖对比强烈的各种色块,以迎合儿童的心理和爱好;体育用品类多采用鲜艳明亮的色块,以增加活跃、运动的感觉等等,消费者的眼球被极大刺激,购买欲望也大大增强了。
另外,冷色相与暖色相的包装分别给人以相应的温度感,在严寒的冬季,商品包装宜用暖色相温暖人心,元旦春节更是可以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炎炎夏日商品包装采用冷色相,往往给人带来丝丝凉意,例如矿泉水包装多用蓝色和绿色,对于同一系列的产品,还可以赋予不同色彩,区别不同口味或档次。相同品牌的果冻,分别采用紫、绿、橙、红色,分别表示葡萄味、苹果味、香橙味和草莓味等,非常逼真和生动。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我们要研究消费者的习惯和爱好以及国际、国内流行色的变化趋势,以不断增强色彩的社会学和消费心理学意识。
在包装的色彩设计中,一方面要选择易于记忆、辨认的色相为主色调(如红、绿、橙、蓝),或以单纯的色彩组合来表现商品的特定品质和个性风格。不同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同类色搭配:色相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例如深紫和浅紫。同一色相的配色,色彩极易调和,但由于缺乏对比,容易产生单调感。在配色时要注意加强各色彩之间的明度、纯度的对比,使其在调和统一中求得明快对比的效果。进而产生和谐、温馨、安逸、平静的心理感受。
邻近色搭配: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色彩之间邻近,逐渐变化,秩序性强,色彩的组合搭配十分协调,极易形成统一色调。相形之下也不缺乏色彩变化,配色效果统一调和,清新明快,产生优雅、和谐、浪漫的心理感受,例如绿色和蓝色。
对比色搭配:对比色属色相的强对比,效果强烈,放在一起,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具有饱满、华丽、活跃、兴奋的感情特点,例如红色和绿色,给人一种热烈、活泼、明快、醒目的心理感受。
另一方面,通过鲜明的包装色彩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购买欲。同时考虑商品的消费对象,从使用者年龄、观念、文化层次、审美品位去定位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以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色彩爱好。还可以巧妙利用包装的材质色,根据商品属性选择呼应主题的包装材料,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可以更好的表达商品属性。而且,材质选择的不同,传达给人们的情感就会不同。例如,在包装用纸中,牛皮纸的自然色彩赋予它朴实憨厚的感觉,因此,只要印上一套色,就能表现出它的魅力,又由于它经济实惠等优点,是包装设计的好材料。如今,在商品包装上,出现了一些运用环保天然材料的包装。如草、绳、麻、布、皮革等。这些材料纯天然能突出其与众不同的风格,其固有色就能很好地运用在包装上。如一些土特产的包装,是利用稻草捆扎而成,整个包装体现出一种民族风味,以其本身固有的黄色,再加上黑色的手写书法文字,以及红色的点缀,包装色彩独特、清新、明了,让人感到浓浓的乡情风味,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境。
每一个设计者都有自己的经历,便会很自然地跟随自己的视角,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好比一个设计者设计了自己的作品,而消费者能从他设计的产品中感受到快乐,只是不同的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产品。消费者也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但是他无论买了那件产品,那件产品绝对有他感性的因素。而一件产品传递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当代人的需求!把感性的设计健康地引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更多的爱、关怀、体贴和安慰,让人们感受到设计师希望每一个人快乐的良苦用心。人们是渴望快乐的,我们要在设计包装的同时制造快乐,再消遣快乐!时光飞逝,快乐的源头也就越来越多了。
参考文献:
[1]赵德昌,于鲲.商品包装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3.
[2]王洪.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1.
[3][美]诺曼著,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作者简介:
李媛媛,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关键词:传递;情感;心理联想;色彩工艺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06-1
在这个追求时尚和体验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当我们步入超市的时候,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优美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在花花绿绿的色彩映衬之下,各类产品仿佛争着与我们对话交流,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优点。然而,我们在目不暇接、仔细享受那些独特造型和美妙色彩的商品的同时,更容易被那些具有强烈色彩的包装所吸引。这便是色彩的功劳,因为颜色在现代商品包装上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召力和表现力,有助于人们对商品产生认识和联想,从而激起购买欲。
研究表明:人观察物体时,最初20秒,色彩影响占80%,形态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态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可见,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应的是色彩,对视觉刺激最为敏感,是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当一个包装精美的商品出现在货架上时,一般都会与其他商品形成对比,它能吸引顾客,给人们留下清晰的记忆,产生一定的广告效应。要使包装设计起到广告作用,并不是色彩用得越多越好,有经验的设计师都懂得惜“色”如金。以少胜多的道理在色彩工艺问题上表现为尽可能简化用色的种数,从成本上作整体规划。
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有意无意之中形成了根据颜色来判断和感受物品的能力。不同的颜色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它不仅会增强消费者的审美愉悦,更能激发消费者的判断力和购买自信,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陶冶顾客的心智,真正让我们感到包装设计色彩的价值与力量之所在。设计师应具有广泛的艺术爱好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努力追求高品位的设计格调,达到色彩使用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增强商品外包装的审美性和艺术感染力,能为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而努力。
不同的色彩在心理上会给人们带来酸、甜、苦、辣等不同的味觉感,从而产生生理上的某些反应,这就是色彩的心理联想。长期以来人们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思想感情,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我们只要利用色彩的心理联想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对商品包装进行色彩的设计。例如:食品包装很少采用无彩色;使用色彩鲜艳明快的粉红、橙黄和橘红等暖色,可以强调食品的香甜;而冷饮食品宜于使用冷色系;巧克力、麦片等食品,多用金色、红色等,给人以新鲜美味、营养丰富的感觉;茶叶包装多用绿色,给人清新、自然、健康的感觉;粉红色的糖果包装,往往产生甜美感;清淡的黄色应让人联想到奶油的香味,可用于白色蛋糕;威士忌等多用咖啡色,令人感觉浓郁;胡萝卜汁包装用橙黄色,奶粉用乳白色,让人自然联想到原料的新鲜;小五金、机械工具类常用蓝色、黑色及其他深色的色块,以体现坚实、精密和耐用的特点;儿童玩具常用鲜艳夺目的纯色和冷暖对比强烈的各种色块,以迎合儿童的心理和爱好;体育用品类多采用鲜艳明亮的色块,以增加活跃、运动的感觉等等,消费者的眼球被极大刺激,购买欲望也大大增强了。
另外,冷色相与暖色相的包装分别给人以相应的温度感,在严寒的冬季,商品包装宜用暖色相温暖人心,元旦春节更是可以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炎炎夏日商品包装采用冷色相,往往给人带来丝丝凉意,例如矿泉水包装多用蓝色和绿色,对于同一系列的产品,还可以赋予不同色彩,区别不同口味或档次。相同品牌的果冻,分别采用紫、绿、橙、红色,分别表示葡萄味、苹果味、香橙味和草莓味等,非常逼真和生动。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我们要研究消费者的习惯和爱好以及国际、国内流行色的变化趋势,以不断增强色彩的社会学和消费心理学意识。
在包装的色彩设计中,一方面要选择易于记忆、辨认的色相为主色调(如红、绿、橙、蓝),或以单纯的色彩组合来表现商品的特定品质和个性风格。不同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同类色搭配:色相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例如深紫和浅紫。同一色相的配色,色彩极易调和,但由于缺乏对比,容易产生单调感。在配色时要注意加强各色彩之间的明度、纯度的对比,使其在调和统一中求得明快对比的效果。进而产生和谐、温馨、安逸、平静的心理感受。
邻近色搭配: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色彩之间邻近,逐渐变化,秩序性强,色彩的组合搭配十分协调,极易形成统一色调。相形之下也不缺乏色彩变化,配色效果统一调和,清新明快,产生优雅、和谐、浪漫的心理感受,例如绿色和蓝色。
对比色搭配:对比色属色相的强对比,效果强烈,放在一起,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具有饱满、华丽、活跃、兴奋的感情特点,例如红色和绿色,给人一种热烈、活泼、明快、醒目的心理感受。
另一方面,通过鲜明的包装色彩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购买欲。同时考虑商品的消费对象,从使用者年龄、观念、文化层次、审美品位去定位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以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色彩爱好。还可以巧妙利用包装的材质色,根据商品属性选择呼应主题的包装材料,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可以更好的表达商品属性。而且,材质选择的不同,传达给人们的情感就会不同。例如,在包装用纸中,牛皮纸的自然色彩赋予它朴实憨厚的感觉,因此,只要印上一套色,就能表现出它的魅力,又由于它经济实惠等优点,是包装设计的好材料。如今,在商品包装上,出现了一些运用环保天然材料的包装。如草、绳、麻、布、皮革等。这些材料纯天然能突出其与众不同的风格,其固有色就能很好地运用在包装上。如一些土特产的包装,是利用稻草捆扎而成,整个包装体现出一种民族风味,以其本身固有的黄色,再加上黑色的手写书法文字,以及红色的点缀,包装色彩独特、清新、明了,让人感到浓浓的乡情风味,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境。
每一个设计者都有自己的经历,便会很自然地跟随自己的视角,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好比一个设计者设计了自己的作品,而消费者能从他设计的产品中感受到快乐,只是不同的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产品。消费者也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但是他无论买了那件产品,那件产品绝对有他感性的因素。而一件产品传递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当代人的需求!把感性的设计健康地引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更多的爱、关怀、体贴和安慰,让人们感受到设计师希望每一个人快乐的良苦用心。人们是渴望快乐的,我们要在设计包装的同时制造快乐,再消遣快乐!时光飞逝,快乐的源头也就越来越多了。
参考文献:
[1]赵德昌,于鲲.商品包装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3.
[2]王洪.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1.
[3][美]诺曼著,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作者简介:
李媛媛,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