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视觉健康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健康是指我们的眼睛保持健康的状态,能够清晰地看清楚我们想要看的东西。相当多的眼病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视野缺损。当远视力下降到0.05以下时,则为盲眼;当视力下降到0.3以下时,则为中重度视觉损伤眼;当不能看清近物时,则称为近视力损伤。我们的社会是建立在以“看见”为能力基础之上的。当发生盲、中重度视觉损伤或近视力损伤时,对个人和其家庭会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当发生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后,就会看不清楚远处的东西,使行走等一些日常基本活动发生了障碍;当发生近视力损伤时,就看不清近处的东西,使看书读报,甚至数钱、看药品标签都会发生困难。



  视觉损伤不仅仅是影响到眼部,还会影响到全身健康。视觉损伤的人走路容易发生摔跤,由此会容易发生骨折等问题。青光眼患者由于视野缩小,驾车时发生车祸的可能性增高。这些情况都会产生更大的健康问题。当视觉损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他人扶助和照顾,这样就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防治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以及近视力损伤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盲和视觉损伤的发生常常与一些眼病相关联,如白内障、青光眼、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混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屈光不正和老视眼和沙眼等。眼病相当常见,任何人只要活得足够长,至少会发生一种眼病。实际上,很多人一生中发生的眼病不止一种。发生这些眼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有老龄、遗传、生活方式和行为、感染和各种全身性疾病等。相当多的眼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老龄是许多眼病的主要因素。白内障、老视眼、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指出,全球发生视觉损伤者至少有22亿人,其中至少有10亿人本来是可以预防或者还有待于得到解决的。
  在老年人群中视觉损伤患病率较高,大约80%的盲和远视力损伤,以及三分之二的近视力损伤发生在5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而在农村,盲和远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要高于城市地区。我国的情况与此相似,大约80%的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者发生在5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致盲性眼病也在大量增加。因此,做好防盲治盲、眼病防治就越发重要。这不但是适应公众追求美好生活,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的需要,而且也能让广大群众体验到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能够密切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在全球发起了“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当时估计,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加剧,我国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将会成倍增加。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我国实施了“视觉2020”行动,大力开展防治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防盲治盲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于2006年和2014年两次进行了全国九省的眼病研究,表明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中,在2006年至2014年的8年间,盲的患病率下降了38.1%,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下降了26.0%。这表明,即便在人口增加和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只要不断努力,采取恰当的政策和策略,降低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患病率是可以实现的。
  近20年来,我国防盲治盲的经验表明,不同的致盲性眼病需要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白内障曾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在“视觉2020”行动开展之前,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白内障盲人。白内障是不可能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来治愈的,但是可以施行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来恢复视力。当白内障干扰和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而且估计白内障手术又能提高视力时,就应当施行白内障手术。在实施“视觉2020”行动中,专门实施了针对白内障盲的项目,如“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我国白内障年手术量从2000年48.1万,增加到2019年的440万例,白内障手术率(每年每百万人群中白内障手术数量)从2000年的370增加到2019年的3140。大量的白内障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患者恢复了视力。
  青光眼是我国另一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除了一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会有急性发作,需要急诊处理外,所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大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都是慢性的,甚至是无症状的。对于青光眼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及终身持续性复查。虽然早期青光眼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也没有视力下降,但患者可有前房变浅和前房角变窄,或者视神经乳头发生一些轻微的病理性改变。通过眼科的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这些改变,再进一步进行诊断试验,往往可以诊断早期青光眼。青光眼一旦确诊,就要进行合理的治疗,可以应用药物或激光、手术,将眼压控制在一个不使病情发展的水平,这称为“目标眼压”。然后,应当终身持续性复查,及时发现青光眼控制不稳定的状态,调整治疗方案,这样可使青光眼患者终身保持有用的视功能。要做好青光眼的防治工作,更需要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防治系统,使绝大多数的青光眼患者都能得到合理的预防与治疗。



  角膜混浊常常由于外伤,以及病毒、细菌、真菌引起的角膜炎的终末期结果。由于角膜混浊,光线不能照入眼内而导致盲或中重度视觉损伤,这种情况常常需要角膜移植手术才能恢复视力。目前,我国的角膜供体仍然非常缺乏,需要動员人们在身后捐献角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常常会产生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严重后果。控制糖尿病是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前提。同时,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检查眼睛,发现眼部并发症后应当及时处理,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也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尤其是湿性黄斑变性。近些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定期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消除发生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保持了很多患者的视功能。沙眼是一种传染性眼病,曾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新中国建立70多年来,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群众性防治工作,目前沙眼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仍会有少量沙眼患者和倒睫等沙眼后遗症,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来进行治疗。
  屈光不正和老视眼,可以佩戴矫正眼镜来矫正视力。近年来,已经确定高度近视眼也是导致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人们重视。高度近视眼,除了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视力之外,由于其眼轴不断增长,容易引起视网膜变性、萎缩或脱离等严重并发症,而且高度近视眼患者中青光眼、白内障患病率比普通人群明显增高。目前,对于高度近视眼还缺少有效的处理方法,需要加强研究,探索有效的处理策略。对于高度近视眼患者,应当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加以处理。更重要的是,应当做好青少年的近视眼防治工作,尽量减少高度近视眼的发生。
  高龄虽然是许多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但是现代眼科学的进展已经可以使老年人不仅看得见,还可以看得清,看得舒服。老年人应当定期到眼科检查和诊治,使他们能够保持一双明亮的眼睛,以便健康、幸福地生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轻度脑外伤患者心理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轻度脑外伤患者12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从随机号码表上抽取样本号码进行录入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普通护理,干预组予延续性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命质量量表(SF-36)评价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周、1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洛铂腹腔热灌注对中晚期恶性结直肠癌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中晚期大肠癌并伴恶性腹
目的编制基于患者报告的ICU过渡期护理质量评测量表,并检验其性能。方法参考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研制指南,在ICU过渡期护理扎根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ICU过渡期患者体验与需求,构建基于患者报告的ICU过渡期护理质量评测量表条目池;通过患者认知测试与Delphi专家函询法,形成初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9年3—8月由ICU转出至普通病房患者177例行项目分析
目的在MD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公共量表的基础上,创建符合我国特色的食管癌模块,两者共同组成食管癌围手术期症状评估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临床访谈、参考症状评估工具,初步确定食管癌症状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评价和小样本预调查,形成食管癌模块预试量表。结合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C),评估150例在围手术期的食管癌患者的症状,逐一分析条目,并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和反应度。结果可行
目的调查肿瘤患儿鞘内注射后不同平卧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的依从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日间病房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28日进行鞘内注射的55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4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鞘内注射的274例设为对照组,鞘内注射后去枕平卧4 h;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8日进行鞘内注射的279例设为试验组,鞘内注射后去枕平卧2 h。观察2
目的探讨分娩腹压训练装置对行硬膜外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健康初产妇按住院顺序编号后以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2例。对照组产妇在进入第二产程后采用常规的口头指导用力,观察组产妇使用分娩腹压训练装置引导用力,观察学会用力所需的时间、第二产程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学会正确用力时间、第二产程
目的探讨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消肿止痛的应用疗效。方法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11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2018年1—8月入院的患者53例为对照组,使用普通芒硝袋联合冰袋外敷;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患者58例为观察组,使用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局部外敷。观察2组患者伤后72 h内疼痛程度、皮纹症出现时间、重度肿胀出现例数、等待手术时间、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