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品味阅读之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引领孩子们步入课外阅读的深处,回归到一种更朴实、更科学,与儿童天性更为切近的阅读状态中呢?窃以为,兴趣激发不可或缺,方法迁移不可或缺,自主自悟不可或缺,以此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关键词:兴趣激发;方法迁移;自主自悟
  小学语文阅读常常由课内到课外,由学到用,由理论到实践。在这条拓展之路上,由于师生阅读理念的不同,自然呈现出不同的阅读风貌,其阅读效果也不尽相同。
  那么,如何引领孩子们步入课外阅读的深处,回归到一种更朴实、更科学,与儿童天性更为切近的阅读状态中呢?窃以为,兴趣激发不可或缺,方法迁移不可或缺,自主自悟不可或缺,以此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一、 兴趣激发不可或缺
  “教学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趣’的问题,只有引导学生寻回学习的兴趣、乐趣、情趣,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老问题。”小学生课外阅读同样需要寻回“趣味”,才能活泼泼地点燃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才能给一些阅读匮乏的重灾区带来或许希望。
  可以通过巧用故事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可以通过介绍读物内容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可以通过畅谈感受引起共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总之,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乐趣、情趣,教师都可以大胆一试。
  比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可以引领孩子们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告诉学生:“同学们,这本书中是有很多幽默、风趣、生动的小故事,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世界之初,日月星辰、木石水火,能够开阔你们的视野,丰富你们的精神世界,大家想不想去阅读这本书呢?”
  还可以开展“名家名作伴我成长”主题班会、课前三分钟进行经典故事演讲、“魅力语文阅读伴我行”知识抢答赛、“我、诗和诗人”及“好书大家评”等活动,引领学生把课外阅读置于一个大视域下向前“挺进”,以求收到以少胜多,整合全文的效果。
  二、 方法迁移不可或缺
  真正的课外阅读应该实现课内阅读方法到课外阅读的对接、迁移和印证。比如联系上下文阅读全文的方法,整体把握的方法,跳读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其责任不在于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什么书,而在于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一定要从课内迁移到课外,那种无关痛痒的浅尝辄止和浮光掠影式的无效阅读都是不可取的,要读得熟,读得深,读得透。
  比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其突出的特点是“咏物抒怀”,也就是借樟树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学完此课,就可让学生用刚刚掌握的“咏物抒怀”,去阅读课外其他一些“咏物抒怀”的文章。
  比如,《石榴》一文,表面写石榴,实际上颂扬中华民族“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马说》一文,表面写千里马,实际上对知识分子怀才不遇表示愤懑,对统治者不能知人善任进行嘲讽与鞭挞。
  在具体的阅读中,要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比如,可以预测猜想(比如观察封面、看书名、或目录,引导学生就故事大致内容做一些猜想),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字背后的密码,揣摩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
  可以采用选读法(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文章或重点片段),精读法(抓住重点词句开掘、体味和涵咏,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略读法(大概浏览全文,综述大意),摘录批注法(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体会,见解,联想,或褒或贬,自由发挥)等方法,指导孩子们实现真切、多元、畅快的阅读体验。
  三、 自主自悟不可或缺
  时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理性指向有余,独立阅读不足”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表面看,“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似乎意味着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但孩子们的阅读权、个性解读权和多元解读权仍然没有落到实处。
  好的阅读,应充分重视孩子们的自主自悟、个性解读和多元解读,让孩子们通过有创意的阅读打造有创意的人生。
  例如,孩子们喜欢猪八戒,自有他之所以喜欢的理由,千万不能硬性规定“猪八戒贪吃懒做”,而没有其他优点;孩子们喜欢张飞,也肯定有他喜欢的理由,教师千万不要铆足了劲要在刘备身上验证为人处世的曼妙,从而屏蔽其他的一切“杂音”;孩子们认为武松并不是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也自有其充足的理由,因为武松在打虎過程中的确“有过畏惧、有过犹豫、甚至想过‘退却’”等心理,但这并不影响武松这个英雄的高大形象……
  这样的阅读有孩子们真实的、平实的、个性的体验和感受,不受功利化阅读和应试化阅读的拘囿和限制,因而更受孩子们欢迎,更能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更能拓展孩子们的心的边界,更能从多方面锻造和滋养孩子们。
  当然,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不仅仅是这三点。在今天,课外阅读已不仅仅是一个渠道,一扇窗户。当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等多样化的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扑面而来时,教师应该首先并且勇敢地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供生动的背景、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最为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智峰.追求教学之“趣”[J].教师月刊,2017,(4):19.
  [2]王继忠.经典滋养,不是单轨道[J].中德育,2016,(12):15.
  作者简介:
  冉俊梅,重庆市巫山县师范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基于现实情况和教材“非连续性文本”的统计情况,在小学课堂中灵活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一、 理念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笔者在CNKI网站上,搜索了2000年至今所有关于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课堂教学的文章,发现一个问题,近几年虽然有一些教师在研究“非连续文本”的课堂教学,但往往是各
摘要:中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项目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的大胆尝试,它以项目作为引导,用任务形成认知驱动,在提高电子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是对项目教学法具体的应用与实施进行的详细阐述。  关键词:中职电子;项目教学法;改革;思路  项目教学的“灵感”来自于欧洲“劳动教育”思想,它最早的体现形式是“工读教育”和“合作教育”,之后伴随社会经济和信息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再只限于课文基础基础教育,还要帮助中学生激发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灵活的语文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对于中学生的語文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传授作用,经常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发育。近几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关注的是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学生;策略;思维能力  一、 前言  为了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教育要随着
摘要: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如今的社会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要改变以前“填鸭式”教学手段,运用“合作式”教育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交流有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成为研究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能力。基于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本文根据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方法,通过研究给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手段,提高
摘要:“班班通”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活动,给教学带来了活力;它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法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数学教学;兴趣与热情;整合;价值及魅力  一、 “班班通”的涵义  “班班通”是学校每个教室创设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资源获取、知识显示的软硬件环
摘 要:近年来,在大生态理念的引领下,生态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以生态理念为引领,建设生态校园,推行生态管理,实施生态教育,打造生态式的幼儿园课程,倍受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青睐。因此,生态教育对幼儿园文化建设有何影响这一话题日渐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就生态教育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从多方位、多角度作了阐述,其目的是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找准坐标,探明方向和道路
摘要: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探究日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Pカラ、Q」「Pノデ、Q」与汉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因为P,所以Q”“P,所以Q”“因为P,Q”“P,Q”的对应关系和对译模式。结论为两个日语句式都是译成无标形式的倾向最强;两个日语句式在翻译倾向最弱的句式上倾向不同,「Pカラ、Q」句式为后空标形式,「Pノデ、Q」句式为全标形式。  关键词:因果关系;日汉对比;对译语料库  日
摘要: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魅力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学,是所有教师的共同愿景。“同题异构”,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而“同题异导”,别出心裁、不拘一格的教学导入设计,同样能使同一位老师面对不同的
摘 要:目前,随着国家和地方对水产养殖专业卓越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卓越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工作,旨在探索我国农业高等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在本科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卓越人才培养;高等院校  我国教育呈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现象。学生的任务就是将老师教导的理论、方法熟记于心,思想受
摘 要:邓小平曾说过“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创新能力对于教育来讲可以说是教育的翅膀,创新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现如今,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对于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缺乏的,很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而不能真正的领悟到其中的创新思维,其实书本是死的,书本中包含的创新思维是活的,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呢,其实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