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劝说艺术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007ji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有的国家依靠强大的武力结束战争,这是军事实力的体现;有的通过和平外交方式平息战争;还有的靠一个人单枪匹马游说阻止一场战争,这则是高超的语言艺术的体现,它要求这样的人能审时度势,把握对方的心理,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弱点,让对方心服口服,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烛之武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在秦晋两国联合进攻郑国的危急时刻,只身一人来到秦国,言简意赅地说服秦国国君,让郑国化危为安,令人拍案叫绝,成为了经典。
  一、迂回策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矛盾纠纷,当调解人进行说合时,如果直接进行调解往往效果不好。有经验的人会避开矛盾不谈,从其他生活细节谈起,慢慢引入到中心话题,给矛盾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双方都能接受,从而达到调解的目的,烛之武采用的也是这种方式。
  公元前630年,秦国和晋国两大强国联手进攻弱小的郑国,来势汹汹,势不可挡,郑国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郑国国君派烛之武出使。烛之武见到秦王后只字不提让秦国退兵的事,而说了现在秦国与晋国两个超级大国联合起来攻打郑国,郑国肯定要灭亡了。一开始让秦王内心感到高兴,看怎么样,郑国那么弱小,还未开始攻打就害怕了,连忙派人来了。让秦王产生沾沾自喜的情绪,与紧接着让他感到害怕形成强烈反差,容易使秦王进行沉思,继而达到预期目的。
  有许多外交故事运用了这种迂回策略,如触龙为了劝说赵太后让公子去齐国做人质,从而得到齐国帮助,见面后不提主要问题,从自己脚有毛病不能快走谈起,接着关心太后的身体情况,让赵太后心里感到温暖与感动。再请求赵太后安排孩子到宫中工作,以解除后顾之忧,由孩子说起家常,无形之中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紧接着说出赵太后也应为公子后路考虑,不要顾眼前得失,要长远打算的道理。最后赵太后同意公子到齐国做人质。
  迂回策略是一种处事技巧,它能很好地避免双方直接面对问题焦点,给对方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对方从心理层面有一个接受的机会,给双方创设一种相对和谐的相处空间,从而更有利于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击中要害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各个国家都在为发展而绞尽脑汁,有联合、有结盟、有合纵,也有连横,这些举措都离不开利益二字。烛之武正是看到这一点,围绕利益展开劝说,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烛之武先用迂回策略让秦王沾沾自喜,闭口不谈让对方退兵的事。接着话锋一转,如果灭了郑国秦国能从中得到一些利益,那也值得这么做,让秦王顿时一愣,不知对方话中什么意思,与刚才的喜悦形成对比,从而专注地听下去。烛之武紧接分析了具体情况:郑国在最东方,西方是强大的晋国,而秦国又在晋国的西边,也就是说秦国与郑国并不相连,中间隔着一个晋国,假若郑国被两个国家所灭,那么郑国的土地、人口及资源等一定会划分给晋国,即使一部分划分给秦国,秦国如何能相隔晋国来管理那片土地?晋国一定不会让秦国在他们的地盘上自由来往的,最后还是归晋国所有。郑国的许多资源归晋国所有,无疑增大了晋国的整体实力,对方实力增强就是自己实力减弱啊!“邻之厚,君之薄也”这句话能抓住利益的要害处,极大地震动了秦王。接着烛之武又分析了晋国,晋国一直是贪得无厌,他们的野心是有目共暏的。今天他灭了东方的郑国,实力壮大了,明天他就会向西方扩大,他们的胃口什么时候能够满足啊?
  烛之武从战争于秦国的利益出发,分析即使灭了郑国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只能是秦国出力,让晋国得到利益,这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其次是晋国称霸天下的野心早已路人皆知,晋国实力增强,很快就会来侵略秦国,到那时秦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太不划算了。秦王心中产生极大震撼,天平很快向郑国倾斜。
  三、推心置腹
  烛之武从利益方面为秦王作了分析,使其心中的天平明显倾向于郑国,并趁热打铁婉言相劝,让秦王彻底打消进攻的念头。他是这样叙说的:如果您让郑国保留下来,郑国在东方,秦国在西方,将晋国夹在中间,我们两个国家联合起来,对晋国形成震慑使之不敢轻举妄动,让秦国无以为忧。再者让郑国保留下来,每年都向您秦国朝贡觐见,如果有一天秦国的人到东方去,我们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在途中给您提供补充的资源、停留休息的地方,不也很好吗?这一番话让秦王感觉非常有道理,对秦国非常有利,于是决心停止战争。
  烛之武让郑国以东道主身份对待秦国,让秦王感觉这对秦国以后的称霸非常有帮助,停止战争不仅仅是为了郑国,更是为了秦国的发展。最终秦王转变了态度,使战争平息下来。
  如果说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那么烛之武就是最高超的国医,他用绝妙的医术让郑国从灾难中脱离出来,他在最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用“妙手回春”一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尤其是他巧妙的策略、犀利的语言、推心置腹的规劝,真正打动了秦王,短短数语,没费一兵一卒,就结束了战争,圆满完成任务,这种审时度势的高度、机智巧妙的言辞技巧令人感动与钦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226534)
其他文献
毛泽东的一生,前后有十个儿女,除后来众所周知的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外,其余六人早年不幸夭折或失落。而这六个孩子中,除毛岸龙是杨开慧所生外,其余五人均为贺子珍所生,然而
一般来说,具有独立学习意识的学生较之被动、要有所倚才能学习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知识的真谛。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感性知识的分量偏重,主要考验学生的感悟力。所以,一道题常常因理解不同会产生多种答案。而教师长此以往的“授之以鱼”,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钻牛角尖,不能举一反三,创新思维被灌输性的教学上了一把沉重的锁,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进行创新的解题,更多的是“人云亦云”,这极
近年来,基础教育又掀起了课改的浪潮,作为当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我很庆幸,也很沮丧。庆幸的是自己可以在课改的浪潮中大显身手,沮丧的是课改课改就是改来改去,效果不佳。合作学习是此轮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词之一,也是我践行的重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合作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模式转变有了点滴感悟。  一、由讲授的喋喋不休到合作下的倾听  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活动,学生被动的输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要更侧重内心的体验与感悟,而非背诵记忆和题海战术。同时,新课改也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重点启发学生,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引导学生学习。下面笔者谈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以期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进步。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民主、融洽的环境能使学生更加愉悦地进行学习,增强学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为刺客立传,这是空前的创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社会恪守纲常礼教的信条,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讲求伦理纲常和仁义礼智。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就产生了刺客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一、刺客产生的时代因素  第一,从春秋后期到刘邦建立汉朝的五百余年间,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这是一个多灾多难、战乱丛生的悲惨年代,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辈出、叱咤风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