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UbD理论,采用逆向教学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预期教学目标,制定评估依据,设计了“走‘进’生石灰干燥剂”的科学说理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以学习预期结果为出发点的逆向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与评一致性的有效路径之一。
关键词 初中化学 UbD理论 逆向教学设计 科学说理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是由美国学者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设计模式,核心是“意义学习,理解为先”,强调为理解而教学,促进学生持久而深入地理解知识,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明确的预期目标为起点,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为宗旨,强调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开展[1]。這种逆向教学设计与科学说理的结合使用,能促进知识的理解、迁移与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说理能力。科学说理,是指运用科学事实、概念和原理,通过科学的逻辑推理,使用准确的科学语言来解释某一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过程[2]。以下,笔者以“走‘进’生石灰干燥剂”一课为例,展示依据UbD理论而设计的教学的三个阶段:制订预期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教学过程。
一、制订预期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教师要在了解学情、依据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后制定预期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需要迁移的知识,教师还要根据预期教学目标确定基本问题,并围绕这些基本问题确定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3]3。本课例以变质的生石灰干燥剂作为教学情境,以鉴别物质、定性定量鉴定其成分等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并对学生掌握“物质的转化、物质的检验、含量的测定”等核心知识的程度进行检测和评价。笔者从教学目标、基本问题、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三个方面出发,设计了预期教学目标,详见表1。
三、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认真思考:选取哪些资源和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源和活动如何呈现?设计的活动要充分考虑情境素材的生活化、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的参与性和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因此,需要通过把问题任务化并融入表达、书写、合作、实验、观察、讨论、展示等具体活动的方式来设计教学过程,以驱动学生学习。据此,笔者设计了本节课例的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以教学流程图为主线,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以下“科学说理”简称“说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食品——波力海苔,打开包装袋,取出干燥剂。查看干燥剂名称:生石灰干燥剂。
(二)复习回顾,唤起前知
【设计意图】巧用情境,以生石灰干燥剂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说理兴趣。通过复习回顾,先设置三个较为简单的说理目标,再根据说理目标来设置问题或问题链,引导学生在CaO、Ca(OH)2和CaCO3三种钙元素化合物之间建立联系,认识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建构。通过演示实验,归纳物质检验方法。从学生的说理、方程式书写中寻找证据,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说理目标一:生石灰为什么能做干燥剂?
设置问题1:生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看干燥剂包装袋说明:不可浸水、不可玩耍等。
设置问题2:为什么不可浸水?
设置问题3:很多新闻报道,小孩把干燥剂放入有水的矿泉水瓶中玩耍,发生了爆炸,造成人体严重损伤。为什么会爆炸?
学生思考,表达观点: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CaO能与水反应,所以能做干燥剂;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不可浸水,否则会发生爆炸。
说理目标二:如何检验干燥剂是否有效?
设置问题:这包生石灰干燥剂有效吗?如何检验?
目的:检验干燥剂中是否还含有氧化钙。
原理:检验物质要依据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化钙的性质之一:遇水反应且放热。
学生表述实验步骤并说理: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触摸试管外壁,若温度升高,说明还含有氧化钙,干燥剂应该有效。
教师演示实验,师生一起归纳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取样品、加试剂、看现象、得结论。
说理目标三:暴露于空气中久置的干燥剂含有哪些成分?请作出解释。
设置问题:新制得的干燥剂成分是生石灰,久置后还有效吗?若失效,会变成哪些物质?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说理:CaO H2O[
关键词 初中化学 UbD理论 逆向教学设计 科学说理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是由美国学者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设计模式,核心是“意义学习,理解为先”,强调为理解而教学,促进学生持久而深入地理解知识,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明确的预期目标为起点,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为宗旨,强调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开展[1]。這种逆向教学设计与科学说理的结合使用,能促进知识的理解、迁移与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说理能力。科学说理,是指运用科学事实、概念和原理,通过科学的逻辑推理,使用准确的科学语言来解释某一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过程[2]。以下,笔者以“走‘进’生石灰干燥剂”一课为例,展示依据UbD理论而设计的教学的三个阶段:制订预期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教学过程。
一、制订预期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教师要在了解学情、依据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后制定预期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需要迁移的知识,教师还要根据预期教学目标确定基本问题,并围绕这些基本问题确定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3]3。本课例以变质的生石灰干燥剂作为教学情境,以鉴别物质、定性定量鉴定其成分等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并对学生掌握“物质的转化、物质的检验、含量的测定”等核心知识的程度进行检测和评价。笔者从教学目标、基本问题、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三个方面出发,设计了预期教学目标,详见表1。
三、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认真思考:选取哪些资源和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源和活动如何呈现?设计的活动要充分考虑情境素材的生活化、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的参与性和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因此,需要通过把问题任务化并融入表达、书写、合作、实验、观察、讨论、展示等具体活动的方式来设计教学过程,以驱动学生学习。据此,笔者设计了本节课例的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以教学流程图为主线,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以下“科学说理”简称“说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食品——波力海苔,打开包装袋,取出干燥剂。查看干燥剂名称:生石灰干燥剂。
(二)复习回顾,唤起前知
【设计意图】巧用情境,以生石灰干燥剂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说理兴趣。通过复习回顾,先设置三个较为简单的说理目标,再根据说理目标来设置问题或问题链,引导学生在CaO、Ca(OH)2和CaCO3三种钙元素化合物之间建立联系,认识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建构。通过演示实验,归纳物质检验方法。从学生的说理、方程式书写中寻找证据,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说理目标一:生石灰为什么能做干燥剂?
设置问题1:生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看干燥剂包装袋说明:不可浸水、不可玩耍等。
设置问题2:为什么不可浸水?
设置问题3:很多新闻报道,小孩把干燥剂放入有水的矿泉水瓶中玩耍,发生了爆炸,造成人体严重损伤。为什么会爆炸?
学生思考,表达观点: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CaO能与水反应,所以能做干燥剂;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不可浸水,否则会发生爆炸。
说理目标二:如何检验干燥剂是否有效?
设置问题:这包生石灰干燥剂有效吗?如何检验?
目的:检验干燥剂中是否还含有氧化钙。
原理:检验物质要依据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化钙的性质之一:遇水反应且放热。
学生表述实验步骤并说理: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触摸试管外壁,若温度升高,说明还含有氧化钙,干燥剂应该有效。
教师演示实验,师生一起归纳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取样品、加试剂、看现象、得结论。
说理目标三:暴露于空气中久置的干燥剂含有哪些成分?请作出解释。
设置问题:新制得的干燥剂成分是生石灰,久置后还有效吗?若失效,会变成哪些物质?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说理:CaO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