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智能化 参加第八届轻武器与防暴装备论坛有感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g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会代表一行参观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业第二0八研究所《轻兵器》杂志社副主任刘兰芳主持座谈会

  此次论坛的汇报主要围绕新一代轻武器与防暴装备体系展开。较多论述了智能化弹药和智能观瞄装备,亦有涉及装备体系建设和适用环境的探讨。
  光电观瞄领域,我们的报告《智能光电瞄具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围绕智能化发展方向,在瞄具发展历程和智能瞄具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瞄具现状,提出发展智能瞄具所需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无独有偶,江苏北方湖光光电有限公司的报告以狙击步枪为平台分析了智能瞄具的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江苏曙光光电有限公司的报告分析论述了光电火控的关键技术之激光测距技术。从这三家单位汇报中可以看出,智能化是新一代轻武器和防暴装备的发展趋势,突破智能化瞄具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而实现智能瞄具工程化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此次论坛为同领域单位提供难得的座谈机会。大家汇聚一堂,深入探讨所关注领域的发展方向、发展构思,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多思路。除了我们关注的瞄具领域,也学习到了一些工作中较少涉及的智能弹药、智能系统设计相关的新知识,扩宽了知识面,为系统化设计提供参考。
  在此,我们非常感谢《轻兵器》杂志理事会为业界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各个军工领域技术人员汇聚一处,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始之年,确定好未来发展方向,少走弯路。
  同时非常感谢《轻兵器》杂志社为这次论坛顺利举办做出的努力,我们对本次论坛给予满分的评价,也非常敬佩刘主任与孙老师的谦虚、认真和想将论坛办得更好的决心,现将各单位完善论坛的建议整理如下:
  1、在通讯录中加入公司代号;
  2、提早发出征文通知;
  3、尽量发出纸质和电子版双份邀请函;
  4、论坛举办时间,尽量错开工程收官的年底;
  最后祝杂志社越办越好,理事会成员单位队伍不断壮大,技术人才越来越多,打造更为先进、专业,有广度和深度的轻武器与防暴装备知识分享、互惠平台。
  编辑/孙冰颖
与会代表张艾莉在座谈会上发言
与会代表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
其他文献
《除暴》影片宣传海报影片内容概要  1990年,钟诚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赴任常普省公安厅刑侦支队长的第一天就碰上一起持枪抢劫案。钟诚到达常普车站后,省厅派来接站的屈光华开着车找到了他。他们在途中听到一辆赃车被发现的消息,直接赶往现场。  当车辆行驶到出售贵金属和珠宝的友谊商店时,钟诚发现本来在搞店庆活动的商店却关着卷闸门。觉得不对劲的他就让屈光华先去现场,自己留下来查看,但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劫匪布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时常常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能很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带着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既突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又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探究数学的奥秘。笔者在《观察物
面对急剧变革的21世纪,学校教育在要求学生习得知识的基础上,更看重培养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即让学生养成真实性学力。  OECD(经合组织)倡导的“关键能力”,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技能,更是运用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在内的种种心理和社会的资源,在特定的情境中应对复杂问题的一种能力。  美国“21世纪型能力”的界定则涵盖了:思维的方法——创新性,批判性,问题解决与决策和元认知;活动的方法
主题教学是一种跨学科、超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它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学科综合化、学习多样化,真正践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在课程改革这一浪潮中,应将目光投向主题教学,以主题式的知识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以“蓝精灵”主题教学为例,探讨在课程改革视野下如何以主题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以综合的课程突出知识主题  毋庸置疑,学科分类的精细化有利于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但它
长期以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秭归县,始终将扶贫开发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教师的回信中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对秭归来说,最根本的扶贫,是“扶智”,是“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秭归实验中学作为县义务教育阶段窗口学校,它肩负的使命责无旁贷,不仅要立足全县教育未来发展,更要与时俱进,与各兄弟学校携手发展,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
策略三 读懂教材,明确目标  读懂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教师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任何一套教材的编写都不可能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适应所有的学校和学生,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尤为重要的是,“读懂教材”要有科学的研究态度,当教材的编写和设计与我们的教学经验和直觉不一致了,走进课堂,去观察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他们的学习起点在哪?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后习题三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师紧扣读、译、悟、境四个字,将背诵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贯穿“读”字  读是背诵的根本途径之一。  《杨氏之子》篇幅短小,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停顿和声调的指导。《杨氏之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词语含义
当前,语文教学正在经历着从“阅读本位”的“吸收实用型”到“言语表现本位”的“发展创造型”的范式转变。这种范式认为,语文教学必须指向学生的言语表现,本着成全人、丰盈人、实现人的目的,正视人的言语生命欲求,相信人的言语创造力。  本文在“言语表现本位”思想的指导下,立足“指向言语表现的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试图构建“指向言语表现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框架,即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架构和模式,让语文教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6章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为例,谈谈生活化课堂建构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
孙维娇名师工作室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本着“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探索、共同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科学界定和归纳中学语文教学核心知识点”及“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的研究工作,长期坚持“自主读写、情感体悟”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并依托黄石八中全省初中校长培训基地,对省内外参训校长所在初中进行精准帮扶。  孙维娇,湖北名师,特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