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阿片化麻醉与镇痛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临床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滥用、误用产生系列严重问题,权衡其利弊,在麻醉与疼痛管理中阿片类镇痛药的合理使用引起广大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尽管目前我国手术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因此麻醉科医师应积极面对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及滥用、成瘾问题。去阿片化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OFA)与镇痛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麻醉理念,然而国内国际麻醉学界对其评价尚存在争议,本综述对OFA的优缺点及面临的问题挑战等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阐述。
其他文献
笔者对1具男性尸体进行解剖时,发现左侧椎动脉变异。见左椎动脉有2支,其中1支发出部位走行均正常;变异支直接发自主动脉弓,进第5颈椎横突孔。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据和为临床治疗提
室温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中,采用电化学牺牲阳极法直接从金属金制备了球形金纳米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XRD)、带有电子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样品的
目的:探讨谷氨酸受体NR2B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RGC-5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ifenprodil为NR2B特异性抑制剂,分3组培养RGC-5,对照组、高糖组及高糖-ifenprodil组,分组培养3d后显
1-苯甲酰基-3-芳基硫脲和水合肼反应生成了3-苯基-5-芳胺基-4H-1,2,4-三氮唑。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
1-苯甲酰基-5-苯基-2-硫代缩二脲与溴代苯乙酮在弱碱性条件生成了1-苯甲酰胺基-4-苯基噻唑.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分析得到了证实.
笔者在科研解剖过程中,发现腹主动脉及髂动脉走行异常伴骶正中动脉缺如1例,现报道如下。中年男性标本,4%甲醛溶液固定。腹主动脉上端、中段、下端外径分别为22.30mm、21.76mm、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