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10月在该院肝胆外科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机 构】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江苏徐州,22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10月在该院肝胆外科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术后舒适度、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提前(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管理符合优质护理内涵,可降低老年腹部患者术后疼痛分值,增强患者舒适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低剂量CT(LDCT)筛查肺癌能显著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并能降低肺癌高危人群的病死率。目前LDCT筛查肺癌争议主要有:假阳性过高带来的不必要的有创检查,LDCT的辐射问题,费用问题,以及筛查的目标人群尚不明确。优化筛查方案,并将LDCT同其他手段联合起来,能在降低假阳性率的同时提高早期诊断率,最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措施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
疟疾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所引起的并发症在人群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在疟疾流行区,由于抗药性原虫株的产生和蚊媒的扩散,使疟疾防治难度不断加大.为此,寻找新的抗疟药和研究疟疾疫苗显得尤为迫切.这些研究首先需要对疟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有充分的了解.在疟原虫感染与免疫的研究中,树突状细胞作为宿主对抗疟原虫感染免疫的关键环节,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文就当前树突状细胞在宿主抗疟原虫感染中作用
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为一种异源二聚体型促炎症性细胞因子,能够诱导产生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诱导Th0细胞向Th1分化,是联系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间的桥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巨噬细胞在感染病原体后产生IL-12,IL-12的产牛依赖于不同编码基因的表达调节,Toll样受体(Toll-like re
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作为肺癌早期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为肿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Micro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MicroRNA与肺癌增殖、侵袭、治疗、预后和复发有着密切关系。DNA甲基化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形式,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使DNA染色质构象发生改变导致转录失活,引起肿瘤发生。DNA甲基化和MicroRNA在功能上相互调控,对肺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及用药依从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致死的首要原因。近年来,针对肺癌的传统治疗手段虽不断发展和改善,但肺癌的病死率未明显改变。除了大力倡导戒烟,化学药物预防有望降低肺癌的发生及抑制肺癌的发展,从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化学药物预防是应用饮食和/或药物来抑制或逆转肿瘤的形成,目前已成功用于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预防。虽然已有的研究未能找到有效预防肺癌的药物,但鉴于大部分肺癌的发生是支气管上皮经历正常分化、增生、化生、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