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红色名录评估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中国现存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灭绝风险,我们按照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3.1)首次开展了国家水平上的红色名录评估。三人评估小组通过查阅文献、标本以及向其他30位中国蕨类同行征询物种信息等途径,历经1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此次评估。经统计,中国目前所知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计2,244种(包括亚种和变种,但不包括变型和杂交种)。评估结果为:极危(CR)43种(其中6种可能已经灭绝)、濒危(EN)68种、易危(VU)71种、近危(NT)66种、无危(LC)1,124种、数据缺乏(DD)872种。受威胁种类(包括VU、EN、CR)共计182种,其中79种为中国特有或准特有种。特有而又极度濒危的植物有24种,分别是梅山铁线蕨(Adiantum meishanianum)、荷叶铁线蕨(A.nelumboides)、秦氏莲座蕨(Angiopteris chingii)、壮乡铁角蕨(Asplenium cornutissimum)、海南实蕨(Bolbitis hainanensis)、直叶金发石杉(Huperzia quasipolytrichoides var.rectifolia)、东方水韭(Iso?tes orientalis)、台湾水韭(I.taiwanensis)、云贵水韭(I.yunguiensis)、台湾曲轴蕨(Paesia taiwanensis)、海南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subimmersa)、基羽鞭叶耳蕨(Polystichum basipinnatum)、洞生耳蕨(P.cavernicola)、微小耳蕨(P.minutissimum)、倒披针耳蕨(P.oblanceolatum)、岩穴耳蕨(P.speluncicola)、长柄新月蕨(Pronephrium longipetiolatum)、尾羽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caudipinnus)、罗浮牙蕨(Pteridrys lofouensis)、细叶凤尾蕨(Pteris angustipinna)、十字假瘤蕨(Selliguea cruciformis)、黑柄叉蕨(Tectaria ebenina)、河口叉蕨(T.hekouensis)和冈本氏岩蕨(Woodsia okamotoi),它们应予以最优先保护。目前的红色名录只是一个初步评估结果,若要得到一份更完整更准确的红色名录,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信息收集和评估工作,特别要加强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今后评估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类群主要有莲座蕨属(Angiopteris)、铁角蕨属(Asplenium)、蹄盖蕨属(Athyrium)、对囊蕨属(Deparia)、鳞毛蕨属(Dryopteris)、石杉属(Huperzia)、耳蕨属(Polystichum)、凤尾蕨属(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这些类群的物种分布与生存信息目前最为缺乏。
其他文献
文章以《基础会计》中的登记账簿项目为例,设计在实训操作型的会计教学中使用微课,通过实验班和参照班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的分析,证实微课在该类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反映
目的 对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了解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 ,1996~ 2 0 0
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心馆实施RFID项目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做法,为拟采用该技术的传统服务模式图书馆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利用1998—2014年29个省的面板数据,从省际以及东、中、西部视角出发,采
"互联网+"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转变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也促进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互联网+会计工厂"实训体系的形成。高职院校建立"互联网+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高危因素,为BPD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