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新课程,我们探索了许多关于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景象和新路子,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如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只强调分数的效果和价值,不重视学习态度、价值和人生观方面的引导等等,导致学生只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和吸收者。
一代具有较高思想品德素质和科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基础教育如何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呢?这就是需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广大教育者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讨,探索出了很多教育教学经验。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实践学习主体参与式教学。主体参与式教学,是应改革和消除传统教学中“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的弊端的需要提出来的。这种施教法的目的在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即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能力,独立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与竞争能力,自主独立地思考、判断、辨别与决择的能力,自觉践行能力,独立的动手与操作能力,自我评价与调控能力,责任心与自我负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等。怎样指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实践呢?
(1)总体设计。变过去的“节”教学设计,为“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把握全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社会热点与学生认识的误区点,大体规划全书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参与的内容,时间的比例以及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2)组织落实。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班理论学习指导小组,负责全班的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二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形成的四人学习小组,这是参与教学的最基层组织;三是学习大组,由三个小组组成,班的理论学习指导组由教师直接培训,具体指导,落实上述组织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个体和集体共同研究,互相启发,并且进行联合参与。
(3)循序渐进。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动态与多样化的,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点到面,实施阶段性教学。
(4)自主选择。分析课本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个人的条件和小组的条件,可分别选择阅读,采集报刊杂志的资料,收录或制作记录,录像及电脑软件资料,或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还可以利用成语故事、演讲辩论、模拟角色等多种形式来参与教学。
(二)坚持开放与活动式的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相对于封闭式教学而言,它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空间、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向社会开放,向校园开放,向学生开放,跨学科开放。它有以下特征和要求:
首先、把以活动促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实现的,唯有活动才是提供学生参与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其次、以活动作用教学的基本原则。活动的目的是要求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享有课堂教学中更多思想和行为,自由选择发展自我的机会。
第三、强调活动过程的自主性、開放式和创造性。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时空和人文环境时,享有一种环境开放,宽松合作的人际氛围,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独立、主动探索心态,从而为学生获取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学习提供条件。
第四、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活动教学要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并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为良好人格的形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最后、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与学生平等合作的咨询者和指导者。
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式教学内容。
七年级将良好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教育相结合,配合教材中有关“自尊自信”“培养良好心理个性”“学会自律”等内容,可分别开展忆革命先烈故事会,“我怎样正确对待挫折”的演讲会,进行收集艺术珍品、集邮、生物标本、摄影、小制作等展示会、个人性格分析会、“自律会失去自由吗”等辩论会。
八年级重点开展法律常识教育,可分别设置“今日说法”“身边法律谈”“案例重演…专案分析”“漫画说法”,收集执法、守法、普法的典型资料,开设模拟法庭等活动。其作用有:
①满足学生“表现自我,体现价值”的心理发展的需要,通过参与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并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②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操作、体验活动,了解知识的获得过程,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改变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的结构的被动学习方法。
③强化主体性体验,促进个人与集体、他人情意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去面对和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如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只强调分数的效果和价值,不重视学习态度、价值和人生观方面的引导等等,导致学生只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和吸收者。
一代具有较高思想品德素质和科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基础教育如何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呢?这就是需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广大教育者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讨,探索出了很多教育教学经验。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实践学习主体参与式教学。主体参与式教学,是应改革和消除传统教学中“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的弊端的需要提出来的。这种施教法的目的在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即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能力,独立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与竞争能力,自主独立地思考、判断、辨别与决择的能力,自觉践行能力,独立的动手与操作能力,自我评价与调控能力,责任心与自我负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等。怎样指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实践呢?
(1)总体设计。变过去的“节”教学设计,为“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把握全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社会热点与学生认识的误区点,大体规划全书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参与的内容,时间的比例以及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2)组织落实。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班理论学习指导小组,负责全班的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二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形成的四人学习小组,这是参与教学的最基层组织;三是学习大组,由三个小组组成,班的理论学习指导组由教师直接培训,具体指导,落实上述组织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个体和集体共同研究,互相启发,并且进行联合参与。
(3)循序渐进。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动态与多样化的,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点到面,实施阶段性教学。
(4)自主选择。分析课本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个人的条件和小组的条件,可分别选择阅读,采集报刊杂志的资料,收录或制作记录,录像及电脑软件资料,或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还可以利用成语故事、演讲辩论、模拟角色等多种形式来参与教学。
(二)坚持开放与活动式的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相对于封闭式教学而言,它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空间、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向社会开放,向校园开放,向学生开放,跨学科开放。它有以下特征和要求:
首先、把以活动促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实现的,唯有活动才是提供学生参与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其次、以活动作用教学的基本原则。活动的目的是要求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享有课堂教学中更多思想和行为,自由选择发展自我的机会。
第三、强调活动过程的自主性、開放式和创造性。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时空和人文环境时,享有一种环境开放,宽松合作的人际氛围,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独立、主动探索心态,从而为学生获取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学习提供条件。
第四、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活动教学要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并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为良好人格的形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最后、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与学生平等合作的咨询者和指导者。
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式教学内容。
七年级将良好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教育相结合,配合教材中有关“自尊自信”“培养良好心理个性”“学会自律”等内容,可分别开展忆革命先烈故事会,“我怎样正确对待挫折”的演讲会,进行收集艺术珍品、集邮、生物标本、摄影、小制作等展示会、个人性格分析会、“自律会失去自由吗”等辩论会。
八年级重点开展法律常识教育,可分别设置“今日说法”“身边法律谈”“案例重演…专案分析”“漫画说法”,收集执法、守法、普法的典型资料,开设模拟法庭等活动。其作用有:
①满足学生“表现自我,体现价值”的心理发展的需要,通过参与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并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②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操作、体验活动,了解知识的获得过程,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改变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的结构的被动学习方法。
③强化主体性体验,促进个人与集体、他人情意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去面对和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