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品种与耐贮性:不同的地理起源的品种,由于它们是在生态因素差异很大的条件下经过长期培育、选择而形成的,因而其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及其耐贮性也有很大差异。晚熟品种比早、中熟品种耐贮藏。因为晚熟品种生长发育期长,果肉致密,果皮富有弹性,营养物质积累较多,含糖量较高,并且采收期气温较低,呼吸作用较弱,处于较低的代谢水平,因此耐贮藏。耐贮品种应具有果皮韧厚而富有弹性,果面及穗轴含蜡质较多,穗梗木质化程度高,果刷长,耐拉力强,果肉丰满致密,含糖量高等特点。红地球、瑞必尔、黑大粒3个品种几乎全部具备上述特点,所以是耐贮性最好的品种之一。
二、栽培条件和管理技术与耐贮性:葡萄果实的耐贮性与浆果品质直接相关,而浆果品质又与葡萄生长期的光、热、水及土壤营养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光照充足,积温高,降雨量适中,浆果发育良好,果粒大而整齐,果肉致密,着色好,含糖量高,则耐贮性强。特别是在浆果成熟期,秋高气爽,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有利于浆果营养物质的积累,在这种条件下成熟的葡萄更耐贮藏。光、热不足,降雨量大,浆果发育不良,含糖量低,则不耐贮藏。如在浆果成熟期阴雨连绵,高温高湿,浆果营养物质消耗过多,积累受阻,含糖量很低,这样的葡萄绝对不能用作贮藏材料。
葡萄园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会直接影响到气候条件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浆果的品质。据资料介绍,地理纬度每增加1度,气温一般会降低0.5℃;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降低0.5-0.6℃,光强增加4%-5%,紫外线辐射增加3%-4%,并且纬度越高,年降雨量越少。因此,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纬度越高,光、热、水条件越适于葡萄的生长发育,浆果品质越好。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合理的负载量、合理的肥水管理,有效的病虫防治等,均可以提高葡萄浆果的内、外在质量,从而提高浆果的耐贮性。
供贮藏的葡萄,单位面积产量不宜过高,一般667平方米产量应限制在1500—2000千克,产量过高,浆果成熟不好,糖度低,酸度高,品质差,不耐贮藏。试验证明,旱地葡萄比在灌溉条件下生长的葡萄较耐贮藏,葡萄采收前10—15天不下雨或停止灌溉,将会明显提高耐贮性。此时如土壤含水量大,不仅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浆果含水增加,品质下降,不耐贮藏。
在肥水管理上,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特别是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可提高浆果的综合品质。适当增加底肥和硼肥,可以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呼吸作用,防止某些生理病害的发生,这些措施均可以提高浆果的品质和耐贮能力。
三、采收技术与耐性:充分成熟的葡萄着色好,含糖量高,品质最佳,最耐贮藏。因此,适期采收也是提高贮藏效果的重要因素。
葡萄是一种呼吸非跃变型水果,没有明显的后熟期和后熟过程。因此,供贮藏的葡萄必须在达到充分成熟时才能采收。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收愈晚,耐贮性俞好。晚采的葡萄色泽好,含糖量高,糖酸比适当,果粉多,果皮韧性强,穗梗木质化程度高,耐贮藏。
采取时间和方法对葡萄贮藏效果均有影响,阴雨天气采收,浆果的含水量增高,含糖量下降,并且果穗带水较多,会给贮藏带来较多病害,不利于长期贮藏。采收方法不当,给果穗、果粒造成过多机械伤害,均会影响贮藏效果。
四、贮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及气体成分与耐贮性:贮藏环境中的温度是影响葡萄贮藏寿命的关键因素。适当的低温可以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酶的活性,减少果实水分蒸发,从而延緩其衰老过程。葡萄浆果的冰点一般在3’E-左右,葡萄贮藏选择1-0℃的低温环境,既可以使葡萄生命活动降到最低限度,又不会发生冻害,可以达到长期贮藏的目的。
贮藏环境中的湿度也是影响葡萄贮藏寿命的重要因素。贮藏中的果实同生长期的果实一样,仍在不断地进行着水分蒸发。生长中的果实蒸发的水分可以通过树体得到补充,但贮藏中的果实却因水分得不到补充而萎蔫,穗梗干枯,果粒皱缩。这不仅使果实重是减轻,失去鲜度,降低了酶活性增强,也加速了浆果细胞、组织的衰老,从而降低了果实的耐贮性和抗病性。因此,在葡萄贮藏中,防止果实水分的过多蒸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葡萄贮藏中,防止果实水分的过多蒸发是十分重要的。采用塑料袋包装、穗梗封蜡、地面喷水等措施均可有效地防止水分蒸发和保持果实鲜度。但湿度过大,也会给微生物侵染创造条件,引起浆果腐烂。因此,在贮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贮藏方法,保持贮藏环境中一定的湿度,是提高贮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单:161600黑龙江省克山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驻曙光乡农业技术推广指导站)
二、栽培条件和管理技术与耐贮性:葡萄果实的耐贮性与浆果品质直接相关,而浆果品质又与葡萄生长期的光、热、水及土壤营养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光照充足,积温高,降雨量适中,浆果发育良好,果粒大而整齐,果肉致密,着色好,含糖量高,则耐贮性强。特别是在浆果成熟期,秋高气爽,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有利于浆果营养物质的积累,在这种条件下成熟的葡萄更耐贮藏。光、热不足,降雨量大,浆果发育不良,含糖量低,则不耐贮藏。如在浆果成熟期阴雨连绵,高温高湿,浆果营养物质消耗过多,积累受阻,含糖量很低,这样的葡萄绝对不能用作贮藏材料。
葡萄园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会直接影响到气候条件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浆果的品质。据资料介绍,地理纬度每增加1度,气温一般会降低0.5℃;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降低0.5-0.6℃,光强增加4%-5%,紫外线辐射增加3%-4%,并且纬度越高,年降雨量越少。因此,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纬度越高,光、热、水条件越适于葡萄的生长发育,浆果品质越好。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合理的负载量、合理的肥水管理,有效的病虫防治等,均可以提高葡萄浆果的内、外在质量,从而提高浆果的耐贮性。
供贮藏的葡萄,单位面积产量不宜过高,一般667平方米产量应限制在1500—2000千克,产量过高,浆果成熟不好,糖度低,酸度高,品质差,不耐贮藏。试验证明,旱地葡萄比在灌溉条件下生长的葡萄较耐贮藏,葡萄采收前10—15天不下雨或停止灌溉,将会明显提高耐贮性。此时如土壤含水量大,不仅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浆果含水增加,品质下降,不耐贮藏。
在肥水管理上,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特别是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可提高浆果的综合品质。适当增加底肥和硼肥,可以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呼吸作用,防止某些生理病害的发生,这些措施均可以提高浆果的品质和耐贮能力。
三、采收技术与耐性:充分成熟的葡萄着色好,含糖量高,品质最佳,最耐贮藏。因此,适期采收也是提高贮藏效果的重要因素。
葡萄是一种呼吸非跃变型水果,没有明显的后熟期和后熟过程。因此,供贮藏的葡萄必须在达到充分成熟时才能采收。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收愈晚,耐贮性俞好。晚采的葡萄色泽好,含糖量高,糖酸比适当,果粉多,果皮韧性强,穗梗木质化程度高,耐贮藏。
采取时间和方法对葡萄贮藏效果均有影响,阴雨天气采收,浆果的含水量增高,含糖量下降,并且果穗带水较多,会给贮藏带来较多病害,不利于长期贮藏。采收方法不当,给果穗、果粒造成过多机械伤害,均会影响贮藏效果。
四、贮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及气体成分与耐贮性:贮藏环境中的温度是影响葡萄贮藏寿命的关键因素。适当的低温可以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酶的活性,减少果实水分蒸发,从而延緩其衰老过程。葡萄浆果的冰点一般在3’E-左右,葡萄贮藏选择1-0℃的低温环境,既可以使葡萄生命活动降到最低限度,又不会发生冻害,可以达到长期贮藏的目的。
贮藏环境中的湿度也是影响葡萄贮藏寿命的重要因素。贮藏中的果实同生长期的果实一样,仍在不断地进行着水分蒸发。生长中的果实蒸发的水分可以通过树体得到补充,但贮藏中的果实却因水分得不到补充而萎蔫,穗梗干枯,果粒皱缩。这不仅使果实重是减轻,失去鲜度,降低了酶活性增强,也加速了浆果细胞、组织的衰老,从而降低了果实的耐贮性和抗病性。因此,在葡萄贮藏中,防止果实水分的过多蒸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葡萄贮藏中,防止果实水分的过多蒸发是十分重要的。采用塑料袋包装、穗梗封蜡、地面喷水等措施均可有效地防止水分蒸发和保持果实鲜度。但湿度过大,也会给微生物侵染创造条件,引起浆果腐烂。因此,在贮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贮藏方法,保持贮藏环境中一定的湿度,是提高贮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单:161600黑龙江省克山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驻曙光乡农业技术推广指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