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栏状包膜神经瘤七例分析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_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栅栏状包膜神经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栅栏状包膜神经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

结果

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2岁(22~41岁),男女比例为2∶5。皮损均为单发孤立的小丘疹,质地由软到韧,呈皮肤颜色、红色或黄白色,均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界限清楚、有包膜的良性肿瘤,以Schwann细胞增生为主,呈束状排列,肿瘤组织间可有人工裂隙。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S100抗体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阴性;上皮细胞膜抗原抗体在肿瘤包膜阳性。

结论

栅栏状包膜神经瘤主要依靠组织病理诊断。临床上需要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平滑肌瘤等鉴别。

其他文献
减重代谢外科手术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在我国迅速普及。正确预防及识别围手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减重代谢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和吻合口溃疡。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重于治疗,具体措施包括物理预防(梯度加压弹力袜和间断充气加压腿套)和药物预防(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主要为溶栓或手术取栓。肺动脉栓塞的治疗包括缓解肺动脉高压、抗凝、溶栓、手术取栓
期刊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同步放化疗的24例结直肠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IMRT,总剂量44 ~ 54 Gy,每周照射5次,持续5周;同步行卡培他滨片单药或XELOX方案化疗。结果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7例(29.2%),部分缓解6例(2
期刊
期刊
临床上逐渐开展的内镜下减重手术,具有更小创伤,可逆性及可重复性等优势,与传统减重手术有着相似的减重效果。从手术原理角度,内镜下减重手术可分为限制摄入型手术、吸收不良型手术和内镜下修正胃旁路术。限制摄入型手术包括胃内球囊术、胃引流术、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ESG)和经口胃成形术。胃内球囊术通过球囊减少胃容积引起进食减少及诱发进食后饱胀感,在减重效果上优于药物及生活方式改变等治疗方式,但稍差于袖状胃手术
目的探讨术前同期放化疗(CRT)对胃癌患者颗粒蛋白前体(PGRN)表达及肿瘤组织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6例胃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术前同期CRT加手术治疗为放化疗组(38例),术前单纯放疗加手术治疗为放疗组(48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指标(CD3+、CD4+、CD8+)、PGRN表达情况及肿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营养管理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LSG)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接受LSG的22例肥胖型T2DM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严格接受临床专职营养师全程营养指导,包括术前予以3 347.2~5 020.8 kJ(800 ~ 1 200 kcal)/d的低热能糖尿病称重饮食,术前1 d予以2 510.4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