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三个“突破”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突破“小课堂”,走向“大社会”
  
  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走访、问卷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获得终身发展。教室的空间毕竟十分有限,教材不过是一个“载体”,仅仅是一个“例子”,教师的任务是要用“活”并超越教材。加上政治学科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需要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课的开设,打破政治课原有课堂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实践相联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受课堂束缚,他们会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可以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可以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主动参与的机会多了,参与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现。
  
  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加强学生主体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做到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
其他文献
简介了IEC 61131-3标准软件模型和通讯模型,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IEC五种编程语言(梯形图LD、顺序功能图SFC、功能块图DFB、指令表IL、结构文本ST)在PLC中的编程应用和使用特点。
针对低温条件下S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特点,以污水(CODCr、BOD5、NH3-N、TP(总磷)的去除率为考查目标,在污水处理厂10m3/d的试验中试装置上,进行了工艺条件正交实验及污
在新一轮课改的大潮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渐渐被老师-们接受并实践着。从开始的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课堂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抓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抓住了高效课堂的核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粗
数学新课标强调关注人的发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解释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实现信息进脑,知识上手,用课本死知识解决多类现实问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基础差,底子薄,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这一部分学生成为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瓶颈。我们一般将这一部分学生称为待优生。待优生虽然在班级中数量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孟子也主张:“启而不发,跃如也。”意思是说,要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使他们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然后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根本就无从谈“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学生饱含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才可能彰显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愉悦起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根据已知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用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不拘泥于一种思路,多渠道,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的过程,更是训练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发散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