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将与北京、天津“平起平坐”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5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 更名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
  河北省涞水县蘧家磨村,与北京市房山区的郑家磨村,两村只有一条马路之隔。蘧家磨村的村民,只需跨过村东头的一条马路,就到了首都北京。尽管两村只有咫尺之遥,但生活水平却大相径庭:一边饮水靠打井,另一边自来水通到户;一边村支书月工资400多元,另一边1200多元;一边每月养老金55元,另一边涨到了350元……
  住在河北蘧家磨村的李岚,特别关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她希望京津冀一体化能带给她实实在在的利好,她尤其希望“京津冀社保转移接续”能尽早实现,“这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养老和医疗,希望以后到北京看病,也能够报销。”
  目前,众所期盼的,莫过于京津冀一体化相关规划的出台。《中国经济周刊》近日独家获悉,原计划今年6月份出台的《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有可能更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名称的变化,更强调了京津冀三地实现协同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首都经济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这块国土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000万的土地上,唯有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的限制,注重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才能让河北摆脱在北京这棵“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尴尬。
  规划更名,石家庄成最大受益者?
  今年4月,据一位参与京津冀一体化相关规划起草的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规划的名称很可能叫“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在汇总京津冀三地规划的基础上,初稿已基本完成,但仍处于深入研究和提升阶段,待提交国务院审议,“应该在6月份出台”(详见《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13期《“首都圈”大猜想》等报道)。
  半年过去了,规划依然犹抱琵琶,迟迟未露真容。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之所以延迟出台,是因为规划又有所变化,“从原来的《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更名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相关内容亦随之进行调整。”
  此次改变,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看来,是立足点的改变。
  “原来的‘首都经济圈’或者‘首都圈’(的提法),更多的还是以首都为核心的都市圈,核心是围绕首都功能发挥作用,影响的空间范围都是以首都为中心,是一个点。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立足点至少是京津冀三点,更加强调了一个区域的平等规划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以首都为中心。”李国平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如果按照原有首都经济圈的空间划分,估计连石家庄都未必能包括进去。
  有专家表示,名称的更迭,意味着未来在京津冀这样一个大区域内,“冀”将作为独立的一部分与北京、天津“平起平坐”。
  李国平向《中国经济周刊》强调了石家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预计,未来有可能以石家庄为中心城市,支撑和带动包括唐山、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等周围城市的发展。如果这样,石家庄定要上升到比较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才能担当重任。”
  9月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在会上指出,要尽快完善协同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框架,为编制总体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如不出意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或将于年内出台,“毕竟国务院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以及相应的办公室,史上最高规格,很值得期待”。
  “首都经济圈”还要吗?
  但对于未来是否还需要出台《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学界看法不一。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同时还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
  李国平认为,如果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这样一个总体规划,只需要在规划中把“首都”这一部分定位好发展方向就可以了。“有关首都经济圈的规划也许就可以暂时不出来了。在协同发展规划大的盘子中,首都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
  但是,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看来,“首都圈”规划不仅不可或缺,甚至可以出台《首都圈法》,来加强首都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首都圈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体现了一种选择、一种要求和一种追求。它需要北京跟相关的省市真正建立起一个开放、统一的圈子,建立共同的区域价值理念,共同的区域行动,共同的区域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以及共同的区域治理。”杨开忠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要推动首都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在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中国的《首都圈法》,使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够纳入到法制的轨道,让地区的发展能够长期沿着协同发展的方向推进,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
其他文献
乡土葬礼具有仪式复杂、程序烦琐与历时长久等方面的特点.在乡土葬礼中,其操办者、参与者与围观者都遵循着各自的行为逻辑,它实际上是多种主体共同合作的产物.虽然在一定程度
2003年《美国研究》  大32开 月刊 每期10元 全年订价40元  自2003年起,本刊的发行工作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编辑部承担,开本、页码、刊期及定价不变。凡需订阅2003年《美国研究》者,请将款汇至: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电  话:(010)64039131, 64039129  传  真:(010)
期刊
水利施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此外,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使得企业对施工资源更加重视,对于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混凝土裂缝而言,
在SaaS领域创业,融资时拿美元还是拿人民币?这是个问题。  卢山说,SaaS相当于把原来买企业服务软件的方式变成租赁,其实这是最核心的一个东西——降低企业使用企业软件的成本。“原来用一个企业软件,成本非常高。我经常和SaaS人员出去跑客户,他们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这个软件能替代你一个员工,一个员工六千,这个软件一个月一千卖给你。老板很开心,节省一个人力,还省了五千块钱。所以出现SaaS软件的根本原
乡村葬礼在很长的历史跨度里保持着独特的乡土风格,村民对于葬礼习俗的遵循是无须外在强制的,这些内化于乡村社会的民间非正式规则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存在是作为“理性人”
社团作为纠纷解决机制的主体,其所可能扮演的角色当有一种当事人角色。但当前社团在该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完成其所设立的目标。因此本文暂时忽略纯理论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目前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因为这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我国的建筑企业也逐渐增强了房屋建筑质量建设的意识,在质量建设上面逐渐加强了管理的力度。在近几年的努力下房屋建筑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施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还是缺乏经验,因此本文针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运用专业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给出最佳的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
中国的制定法地位在社会急速转型时期不断增强,作用领域日渐广泛.然而不能由此否认当下中国习惯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广大汉族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习惯法仍在诸多领域
当下民间法研究主要是在价值分析方法和社会实证方法的支配下展开的,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偏重于价值选择和经验描述。法治社会应该是形式之治和程式之治,应更加重视规范分析方法
《中国海关》是一份有50年光荣历史的杂志,在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进出关境监督管理的政策法律方面作出了贡献。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国海关》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对外经贸领域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