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_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了爱,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施爱要全面公平。“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也要爱,要满腔热情地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每一个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还要当好学生人生的领路人,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老师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真正收到以情看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的效果。
  综观古今中外,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可以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日本学者大成竹对698名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爱和宽容”占学生喜欢教师品质的第一位。我国的教育专家对2000名中小学生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是宽容和富有爱心的教师。
  心与心交流,是教育者爱心奉献、教育个人、教育集体的一个沟通过程。只有心心相通,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师生关系才会更加融洽。一个学生往往会从崇敬一个全身心地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的教师开始,从体验师生之间的美好感情开始,从而正确看待人生,执著地向往、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
  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所以,老师要想了解学生,就必须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当我认真地倾听、让学生看到我专注的神情时,事实上就是在告诉学生:我很注意。这样就建立了更深一步的交往关系——思想上的交往。
  倾听了学生的心声,我们就找到了谈话的突破口。话,人人会说;但话,不是人人会谈。无论是交流还是谈话都是一种思想、观念和情感的交流,它不仅需要真诚和信赖,而且还需要技巧和机智。
  和学生的沟通与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也可以充分利用非正式场合,如网上聊天、课间、操场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这样,可使学生感到自然、轻松,从而解除顾虑,打开心扉。只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能以心换心,用真诚换真心,那么你的一切沟通行为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爱、被尊重的,也许就既能从理智上,又能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谈话时,我们一定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尤其是对成绩差、行为差的学生,不能流露出厌恶的情绪,而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我们在宽容他们的不足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换位思考,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被爱与尊重的需要,他们渴望老师真心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需要老师用欣赏的态度赞赏和肯定他们。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一味地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挖苦、讽刺伤学生。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做心灵的交流,这樣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记得在某一堂课上,我发现有一名平时就很爱捣乱的学生整个一堂课都很不老实。于是下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严厉地批评了他的错误,并且让他把错误写下来。看到他满不在乎的写完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是对事不对人,希望你今后好好学习。如果不再犯错误,这次的事情就当没发生过,好吗?”果然,一听我这么说,他的神情平静下来。并且从那以后,课堂上他老实了,也开始认真学习了,最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学校。
  老师要从爱心出发,从爱心出发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对其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当一个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热忱的爱护和关怀,得到良好的感情体验时,他才会逐步懂得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对待别人,才能学会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 吉林省磐石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老师头疼的问题,往往会遇到学生不知从何写起,不知写什么,无话可说。学生头痛、惧怕习作,老师着急,束手无策。虽然习作教学是小语文界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但由于我们长期受到传统文化谨严的影响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使我们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十几年来,我在不断学习也在不断探索,下面就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同行们简单交流。  一、多种方法,激发写
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也给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带来了新的活力。  我们知道,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潜能,没有适宜的外部条件,就很难诱发出来。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引导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我们教师不要怕学生提问,
[案例点击]  前些日子,笔者参加了一次省级教研活动。活动期间,主办方特意邀请了省内外的名师进行同课异构研究,三位名师同上了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这一课,他们以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教法展示了他们或平实、或大气、或智慧的课堂,给与会者奉献了一道道美餐。三位老师都通过引导,让学生得出了平移现象“直”的属性。其中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出示儿童乐园图,有摩天轮、观光缆车、大风车、垂直极限、小火车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失去兴趣,而应该让他们学有兴趣,学有动力,学有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而电脑教育游戏具有集声、乐、画、光、色于一体,画面生动活泼、表现力极其丰富,交互性较强等特点。另外,电脑教育游戏又是现代科
为了深入贯彻 “阳光2 1工程”,提高学校的体育与艺术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广大音体美教师专业化发展,鼓励优秀的原创性校本教研成果不断推出,由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中小学体卫艺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秘书处主办的“2008年体育学科优秀教案、论文评选、颁奖暨‘阳光工程’教育教学论坛及培训”系列活动,于2008年6月16日启动。  一、活动组织机构: 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中小
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用传统的满堂灌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卷面上得高分,到了交际场所,则成了听不懂对方话的“哑巴英语”。如何才能使“哑巴英语”变成流利的“活英语”,使学生高分又高能呢?  首先,组织课前英语演讲。每节英语课前2~5分钟让学生按座位顺序上台演讲,每天1~2人,内容不限,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故事,还可以是介绍自己的朋友或亲人或自己,家庭,学校等。  其次,创设情景语境,使英语
去年这个时候,写过一篇文章《我们同欢乐——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当时切身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那份快乐,老师把任务“推”给学生,学生在小组中热烈讨论,争抢着上台汇报表演,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在快乐中度过每一节课。  随着合作学习模式的深入,又赶上学校今年的教学中心任务是抓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同时业余时间又读了很多关于合作学习方面的文章,再一次让我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与去年相比,我又有了更深刻的认
学生的负担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学业上的负担,二是心理上的负担。而我们的“减负”只注重减除学业上的负担,而忽视了心理上的负担。这就使“减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学生的心理负担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几个方面,心理上的负担不解决,课业上的负担也就无从减轻。  学校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升学率,因为一个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会影响学校的声誉、社会地位以及生源。如果一个学
摘要:数形结合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一种常规方法,但教学效果不佳,以下采取一些措施,打破了遇到的瓶颈,有效地提高了授课质量。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数形结合  关于一元二次函数,初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但一元二次不等式对于五年高职学生,尤其是学医学的同学来说,依然是新的知识点。鉴于数形结合法直观、简单易行,当前大多数教材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求解一元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弊端:一是教师讲得多;二是学生“参与少”;三是教师“目中无人”,缺乏民主。于是造成学生依赖性过大,自信心不足,主动参与的心态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习效率不高。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重视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