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的意思。诚信教育问题,历来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共同面临的永恒教育话题。技工学校诚信教育就是要运用有关教育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和训练,以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让学生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道德观念,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普遍出现诚信危机的背景下,深入思考技校诚信教育问题,探索技校生诚信教育新举措,提高技校生诚信品德,这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技工学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诚信问题,古已有之。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不良思潮也一度甚嚣尘上,“人心不古”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中,诚信缺失现象尤为严重,对于技工学校学生而言,有以下具体表现。
1.诚实为人意识淡薄
表现在:
(1)编造理由逃学与违规。部分学生厌学情绪较大,不惜编造各种谎言,请假外出逃避上课;部分学生懈惰思想作祟,挖空心思找借口,回避出操、劳动等集体活动。
(2)考试作弊习以为常,屡禁不止,手段五花八门。
(3)学业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实验实习报告等,对于不少技校生已是家常便饭,有些班级超过2/3的学生抄袭,令人触目惊心。
(4)互相包庇现象严重。技校生出于讲义气、怕报复等各种心理,常常在违纪、损坏公物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表现出群体相互包庇现象,令老师一筹莫展。
(5)小偷小摸行为不绝。学生宿舍隔三岔五会有钱物丢失的事情发生,大至电脑、手机,小至牙膏、香皂等,令人防不胜防。
2.缺少基本的信用观念
表现在:
(1)拖欠学费。部分学生虽从家里带来了足额学费,但并不及时交给学校,而是挪作他用。也有的学生谎称家庭经济困难,无期限一次又一次地拖欠学费。
(2)借钱借物不归还。部分学生用钱无度,只好向同学、老师借钱度日,一到归还期,又“拆东墙补西墙”,或者干脆不了了之。
(3)损毁公物。部分学生将学校的图书占为己有,还有的学生借用学校的实验工具却不“完璧归赵”。
3.人际关系错位
表现在:
(1)祸嫁他人。少数学生做错事死不承认,把责任推给他人。有的学生喜欢搬弄是非,背后造谣中伤他人。
(2)早恋动机不纯。少数技校生有早恋行为,态度很不严肃,没有什么责任感,只是为了游戏人生好玩。
(3)人际关系淡薄。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部分学生或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与他人交往,或孤僻离群不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二、技工学校学生诚信缺失形成的深层原因
面对技校生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我们没有权利一味地去指责、批判他们,毕竟他们所处的现实社会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当代技校生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时代,生活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的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道德追求、价值判断让人一时无法取舍。事实上,绝大多数技校生都认为讲诚信是好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当代为数不少的技校生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忽视乃至放弃了诚信呢?
1.社会管理群体方面的原因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种道德的广泛影响就依赖于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而道德榜样却常常被人误解为社会树立的几个道德典型。准确地说,道德榜样是靠一个社会的榜样示范群体树立的。而必须指出的是,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的管理者是全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道德榜样示范群体。比如,在一个单位里,单位的管理者是全体员工的示范群体;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的示范群体;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示范群体等。一旦社会道德榜样示范群体出了问题,整个社会的道德也就会出问题。在不少的地方和部门,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买官卖官等,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其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领导干部如果不实事求是,那么老百姓也就会觉得说句谎言,或生产销售点假货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家长如果不诚信守信,那么耳濡目染的孩子就会觉得说句假话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特别是,如果新闻媒介在宣传、广告等方面不讲诚信,那么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就更加巨大了。
2.诚信评价监督机制方面的原因
首先,社会诚信监督机制目前还不健全。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金融、税务等领域的信用监督机制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但在经营、房地产等社会诸多领域的信用管理仍处于严重失范状态,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约束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讲诚信的行为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进而滋生蔓延,使社会上屡屡出现不讲诚信者获利,讲诚信者反而受损的非正常现象。加上社会对不讲诚信的现象又无特别的舆论压力和监督制约等,技校生诚信缺失的思想种子就会在社会失信的土壤中自然地发芽、成长。其次,学校诚信评价监督措施不到位。目前许多技校生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上仍存有较大的片面性,对学生诚信等基本道德评价没有硬性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很大的误导。
3.技校生个体方面的原因
目前在校的学生,都是“90后”,经济实惠观念根深蒂固,当其面临眼前利益和诚信二者必须择一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抛弃后者。当然,也有放弃眼前利益而选择诚信的时候——那就是当外在的道德力量的制约比较强大且抛弃诚信会影响其长远利益之时。总的来看,技校生在价值取向上普遍看重物质利益,轻视道德素养,这种“腐腿”走路的畸型发展趋势,已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三、加强和改进技工学校诚信教育的措施
加强和改进技校生诚信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有利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造和谐社会奠定思想文化基础,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技工学校务必从社会大局的战略高度,切实把技校生诚信教育问题摆至德育教育的首要位置,积极稳定推进,务求实效长效。
1.努力构筑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
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诚信素质的养成以及诚信资源的积累,与其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当然,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的构筑光靠学校的单方努力是不行的,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作为学校,一要努力建设有利于诚信教育的校园文化,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推动家庭诚信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三要拓展诚信教育的渠道,加强与社区的诚信宣传联动。四要创建各种诚信教育平台,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活动,如:举行诚信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墙报比赛;举办诚信教育签名仪式等。五要创设自我体验诚信的情境,如建立“无人监考考场”等。
2.以针对性教育为载体,推进诚信品质量化教育
一是加强对“情”的针对性了解。即对技工学校学生诚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而科学的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其是非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是什么,诚信教育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以进一步完善诚信品质的量化标准。二是加强对“人”的诚信教育针对性。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将学生“分门别类”,如新、老生,先、后进生,干部、普通学生等,或激励或鞭策,或引导或制止,进行针对性教育。三是加强对“事”的诚信教育针对性。对先进事迹、落后行为、课堂环节、生活环节等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针对性教育,从容易发生不诚信的环节抓起,从诚信的具体细节落实开始,以预防教育为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3.激发技校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技校生无论是在身心和智力的发展上,还是在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方面,都已使他们基本具备分析、判断、思考与选择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他们自主教育的积极性,开掘他们的主体性,在诚信教育的方法上,以平等、民主性的教育方式取代传统的填鸭、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他们从认知的层面上升到实践的层面,把诚信认识内化为诚信行为。如针对学生存在借钱借物不归还的情况,我们可以挑选一个合适的时间,让学生就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处理的方式进行民主讨论,畅所欲言。
4.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技校生诚信教育的主导示范作用
首先,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诚信道德进行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对诚信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代替学生去判断和选择)。其次,教育者的示范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可以使受教育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技工学校教师必须以自己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学术的求真务实的态度,促使学生养成诚实做人、做事的习惯;必须以身作则,以诚待人,以诚示人,取得学生的信任,影响和带动学生,也只有这样,诚信教育才会真正取得实效。
5.切实加强技校生诚信教育的制度建设
对技校生的诚信教育,要靠教育者来教育,也要靠学校制度来约束,更要靠落实制度来保障。换言之,就是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化、制度化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管理机制,才能保障技校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比如,目前国内许多学校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让学生签署诚信保证书、定期举办诚信活动、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等措施来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的作法,无疑都是值得技工学校去借鉴的。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技工学校)
一、技工学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诚信问题,古已有之。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不良思潮也一度甚嚣尘上,“人心不古”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中,诚信缺失现象尤为严重,对于技工学校学生而言,有以下具体表现。
1.诚实为人意识淡薄
表现在:
(1)编造理由逃学与违规。部分学生厌学情绪较大,不惜编造各种谎言,请假外出逃避上课;部分学生懈惰思想作祟,挖空心思找借口,回避出操、劳动等集体活动。
(2)考试作弊习以为常,屡禁不止,手段五花八门。
(3)学业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实验实习报告等,对于不少技校生已是家常便饭,有些班级超过2/3的学生抄袭,令人触目惊心。
(4)互相包庇现象严重。技校生出于讲义气、怕报复等各种心理,常常在违纪、损坏公物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表现出群体相互包庇现象,令老师一筹莫展。
(5)小偷小摸行为不绝。学生宿舍隔三岔五会有钱物丢失的事情发生,大至电脑、手机,小至牙膏、香皂等,令人防不胜防。
2.缺少基本的信用观念
表现在:
(1)拖欠学费。部分学生虽从家里带来了足额学费,但并不及时交给学校,而是挪作他用。也有的学生谎称家庭经济困难,无期限一次又一次地拖欠学费。
(2)借钱借物不归还。部分学生用钱无度,只好向同学、老师借钱度日,一到归还期,又“拆东墙补西墙”,或者干脆不了了之。
(3)损毁公物。部分学生将学校的图书占为己有,还有的学生借用学校的实验工具却不“完璧归赵”。
3.人际关系错位
表现在:
(1)祸嫁他人。少数学生做错事死不承认,把责任推给他人。有的学生喜欢搬弄是非,背后造谣中伤他人。
(2)早恋动机不纯。少数技校生有早恋行为,态度很不严肃,没有什么责任感,只是为了游戏人生好玩。
(3)人际关系淡薄。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部分学生或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与他人交往,或孤僻离群不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二、技工学校学生诚信缺失形成的深层原因
面对技校生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我们没有权利一味地去指责、批判他们,毕竟他们所处的现实社会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当代技校生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时代,生活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的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道德追求、价值判断让人一时无法取舍。事实上,绝大多数技校生都认为讲诚信是好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当代为数不少的技校生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忽视乃至放弃了诚信呢?
1.社会管理群体方面的原因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种道德的广泛影响就依赖于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而道德榜样却常常被人误解为社会树立的几个道德典型。准确地说,道德榜样是靠一个社会的榜样示范群体树立的。而必须指出的是,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的管理者是全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道德榜样示范群体。比如,在一个单位里,单位的管理者是全体员工的示范群体;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的示范群体;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示范群体等。一旦社会道德榜样示范群体出了问题,整个社会的道德也就会出问题。在不少的地方和部门,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买官卖官等,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其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领导干部如果不实事求是,那么老百姓也就会觉得说句谎言,或生产销售点假货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家长如果不诚信守信,那么耳濡目染的孩子就会觉得说句假话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特别是,如果新闻媒介在宣传、广告等方面不讲诚信,那么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就更加巨大了。
2.诚信评价监督机制方面的原因
首先,社会诚信监督机制目前还不健全。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金融、税务等领域的信用监督机制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但在经营、房地产等社会诸多领域的信用管理仍处于严重失范状态,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约束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讲诚信的行为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进而滋生蔓延,使社会上屡屡出现不讲诚信者获利,讲诚信者反而受损的非正常现象。加上社会对不讲诚信的现象又无特别的舆论压力和监督制约等,技校生诚信缺失的思想种子就会在社会失信的土壤中自然地发芽、成长。其次,学校诚信评价监督措施不到位。目前许多技校生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上仍存有较大的片面性,对学生诚信等基本道德评价没有硬性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很大的误导。
3.技校生个体方面的原因
目前在校的学生,都是“90后”,经济实惠观念根深蒂固,当其面临眼前利益和诚信二者必须择一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抛弃后者。当然,也有放弃眼前利益而选择诚信的时候——那就是当外在的道德力量的制约比较强大且抛弃诚信会影响其长远利益之时。总的来看,技校生在价值取向上普遍看重物质利益,轻视道德素养,这种“腐腿”走路的畸型发展趋势,已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三、加强和改进技工学校诚信教育的措施
加强和改进技校生诚信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有利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造和谐社会奠定思想文化基础,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技工学校务必从社会大局的战略高度,切实把技校生诚信教育问题摆至德育教育的首要位置,积极稳定推进,务求实效长效。
1.努力构筑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
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诚信素质的养成以及诚信资源的积累,与其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当然,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的构筑光靠学校的单方努力是不行的,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作为学校,一要努力建设有利于诚信教育的校园文化,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推动家庭诚信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三要拓展诚信教育的渠道,加强与社区的诚信宣传联动。四要创建各种诚信教育平台,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活动,如:举行诚信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墙报比赛;举办诚信教育签名仪式等。五要创设自我体验诚信的情境,如建立“无人监考考场”等。
2.以针对性教育为载体,推进诚信品质量化教育
一是加强对“情”的针对性了解。即对技工学校学生诚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而科学的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其是非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是什么,诚信教育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以进一步完善诚信品质的量化标准。二是加强对“人”的诚信教育针对性。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将学生“分门别类”,如新、老生,先、后进生,干部、普通学生等,或激励或鞭策,或引导或制止,进行针对性教育。三是加强对“事”的诚信教育针对性。对先进事迹、落后行为、课堂环节、生活环节等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针对性教育,从容易发生不诚信的环节抓起,从诚信的具体细节落实开始,以预防教育为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3.激发技校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技校生无论是在身心和智力的发展上,还是在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方面,都已使他们基本具备分析、判断、思考与选择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他们自主教育的积极性,开掘他们的主体性,在诚信教育的方法上,以平等、民主性的教育方式取代传统的填鸭、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他们从认知的层面上升到实践的层面,把诚信认识内化为诚信行为。如针对学生存在借钱借物不归还的情况,我们可以挑选一个合适的时间,让学生就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处理的方式进行民主讨论,畅所欲言。
4.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技校生诚信教育的主导示范作用
首先,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诚信道德进行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对诚信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代替学生去判断和选择)。其次,教育者的示范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可以使受教育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技工学校教师必须以自己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学术的求真务实的态度,促使学生养成诚实做人、做事的习惯;必须以身作则,以诚待人,以诚示人,取得学生的信任,影响和带动学生,也只有这样,诚信教育才会真正取得实效。
5.切实加强技校生诚信教育的制度建设
对技校生的诚信教育,要靠教育者来教育,也要靠学校制度来约束,更要靠落实制度来保障。换言之,就是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化、制度化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管理机制,才能保障技校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比如,目前国内许多学校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让学生签署诚信保证书、定期举办诚信活动、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等措施来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的作法,无疑都是值得技工学校去借鉴的。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