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报告57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能力及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表明患者PBMC产生IL-2的能力及NK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病人血清对正常人和病人PBMC产生IL-2的能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产生TL-2功能降低,而巨噬细胞(Mφ)功能无明显异常INK活性与皮疹范围大小有关,IL-2和NK活性与患者病程长
【机 构】
: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皮肤科,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皮肤科,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57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能力及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表明患者PBMC产生IL-2的能力及NK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病人血清对正常人和病人PBMC产生IL-2的能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产生TL-2功能降低,而巨噬细胞(Mφ)功能无明显异常INK活性与皮疹范围大小有关,IL-2和NK活性与患者病程长短无关.作者认为IL-2和NK活性降低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机理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我们用ATP酶染色、抗HLA-DR和抗Te两种单克隆抗体的酶标亲和素一生物素化抗体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了21例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皮损中的郎格罕细胞(LC).结果表皮内LC密度明显减低,细胞分布不均,树枝状胞夹减少、变短或消失.真皮内见较正常皮肤墩多的T6+细胞.电镜下表皮LC有明显损伤迹象.表皮中层的LC内见明显增多的郎格罕细胞颗粒(LG).真皮内未见带有LG的细胞,但见淋巴样细胞
1968年,Berggard等首先从肾小管疾病患者尿中提出β2-微球蛋白(简称β2-M)。近年来β2-M的研究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3例SLE患者血清和尿中β2-M水平,并与52例正常人作了对照比较,结果如下。
例1,男,31岁.上唇淡黄色丘疹8年.初为少量淡黄色丘疹发生于上唇红缘,逐渐增多,无何自觉症状.
我们曾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131份正常人血请,证实正常人血清中广泛存在着天然IgG、IgA, IgM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1],同时期不同方法的类似研究[2,3],结论虽大致雷同,但有关AK auto Ab的生理、病理意义尚未阐明.
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Allergic granulomatous angiitis, AGA),为一组可以累及全身各系统伴有发烧、关节痛、肌无力、体重减轻,四肢出现紫瘫和(或)结节等症状为主的疾病。现将我们所见的5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16岁.1984年6月9日初诊.病史:两手甲根皮肤不明原因出血两天.6月4日自觉甲根皮肤轻度发痒,但未见皮疹.
患者男,45岁.于1988年4月15日上午被一只黄蜂螫伤前额,即感面部肿胀痛,随之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周身出冷汗、发不出声音,约5分钟后神志不清.
本文对SLE无皮肤损害的正常皮肤组织进行了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IF)检测,并讨论其临床价值.
本文报告1988年6-9月门诊接诊的因使用代森铵后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共计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发病年岭在9-72岁之间.全部病例均自诉用1:300的代森铵溶液喷洒三七或其它植物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