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水,水景园林在园林景观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讲,各国古代城市具有独特风貌都是受到山水文化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水景;水景形式;设计要点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积累深厚,对当今水体的规划和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世界上大多传统城市都是依水而生。在某种程度上讲,各国古代城市具有独特风貌都是受到山水文化影响的结果。
一、水景的分类
1.自然式水景
自然式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等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间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合旅游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形态。
2.园林式水景
园林式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环境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跌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从景观的角度看,水态可以分为五大类型即喷涌、垂落、流变、静态及跌水。
3.泳池式水景
泳池式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游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
4.装饰式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满足人的亲水要求。本文着重分析自然式园林及园林式水景在城市园林設计中的独特作用。
二、水景在城市设计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自然式水景营造出自然式园林景观。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在大型自然公园、沿江河及中国古典园林中比较常见。有大的水面效果会比较理想,常结合大型乔木沿水布置,以达到竖向绿化的美好效果。
园林式水景在城市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其对水体的要求较前者低。空间要求伸缩性较大,满足人们亲水心里的不同要求。
三、水景设计要点
总体造型设计应先分析环境氛围的基本要求,再分析各种水景形式,分列不同的组合方案,绘制效果图,从中选优。水景形态有静水、流水、落水、喷水等几种,这几种形态又可衍生出多姿多彩的变化形式,不同的景观形式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音乐喷泉一般适用广场等集会场所。它是以音乐、水形、灯光的有机组合来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同时喷泉与广场又融为一体,形成了建筑的一部分。而住宅区的楼宇间更适合设计溪流环绕,以体现静谧悠然的氛围,给人以平缓、松驰的视觉享受,从而营造宜人的生活休息空间。水因为其柔性和形态多样,在设计时比较难把握,在水景建成之后也必须经常性地维护,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水元素的运用必须谨慎进行。在景观设计中,通常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地理位置差异
人们有亲水的本性,景观设计师也在努力地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但是,南北地域的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造成的资源和气候的差异造成的各种水景建造中的问题,需要格外重视。
南方水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中的水景也有重要的地位,形式多样。而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水景营建显得奢侈。所以在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原则,以营建出美好宜人的水景。
1.1宜“小”不宜“大”——多考虑设计小水体,更能调动人们的参与性,更便于后期养护。
1.2宜“曲”不宜“直”——水体最好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可达到“师法自然”的变换效果。
1.3宜“下”不宜“上”——水景尽可能设计成与自然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同,不要设计太多的喷泉。
1.4宜“虚”不宜“实”——在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地区,设计意向性的水景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水资源日益缺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设计师应利用水资源的特点,发挥各地区地域性的优势,因地制宜,方能营造出更适合人居住的环境。
2、温差问题
在寒冷的北方,设计时应考虑冬季时水结冰以后的处理。考虑驳岸等实体景观冻涨的问题。
3、形式差异
不同形式的水景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学效果是不同的,在设计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一般把景观设计中的水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类,根据特征又分为静止的湖塘式水景、流淌的溪流式水景、跌落的瀑布式水景、喷射的喷泉式水景。
3.1、湖塘式水景
湖塘式水景是相对静止的水景,有自然水塘和人工水池两种,营造一种让人们身心都能得到放松的环境,同时强调水景的参与性。
要合理安排湖塘式水景的位置,尽量使水景处于环境的较低处,因为当水塘位置高于周围时会对较低的地面产生一种不适的压迫感。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是否独到或人性化。不能涉水的水塘中要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营造动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达到美化环境和调节小气候双重作用。供涉水游玩的水池,造型很重要,池边尽可能设计成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提高观赏价值。
3.2、溪流式水景
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适当增大溪流宽度和曲折度,可使水景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和丰富。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3.3、瀑布式水景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人工瀑布多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背景,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人工瀑布因其落水口处的山石卷边或强面坡面处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因此在设计时要特别认真研究。
3.4、喷泉式水景
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利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高度、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喷泉状态。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注意喷泉与其它形式水景的组合设计,能突出喷泉的焦点,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
说到园林水体景观的设计同时应当考虑水资源短缺问题,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关键词:水景;水景形式;设计要点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积累深厚,对当今水体的规划和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世界上大多传统城市都是依水而生。在某种程度上讲,各国古代城市具有独特风貌都是受到山水文化影响的结果。
一、水景的分类
1.自然式水景
自然式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等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间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合旅游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形态。
2.园林式水景
园林式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环境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跌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从景观的角度看,水态可以分为五大类型即喷涌、垂落、流变、静态及跌水。
3.泳池式水景
泳池式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游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
4.装饰式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满足人的亲水要求。本文着重分析自然式园林及园林式水景在城市园林設计中的独特作用。
二、水景在城市设计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自然式水景营造出自然式园林景观。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在大型自然公园、沿江河及中国古典园林中比较常见。有大的水面效果会比较理想,常结合大型乔木沿水布置,以达到竖向绿化的美好效果。
园林式水景在城市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其对水体的要求较前者低。空间要求伸缩性较大,满足人们亲水心里的不同要求。
三、水景设计要点
总体造型设计应先分析环境氛围的基本要求,再分析各种水景形式,分列不同的组合方案,绘制效果图,从中选优。水景形态有静水、流水、落水、喷水等几种,这几种形态又可衍生出多姿多彩的变化形式,不同的景观形式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音乐喷泉一般适用广场等集会场所。它是以音乐、水形、灯光的有机组合来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同时喷泉与广场又融为一体,形成了建筑的一部分。而住宅区的楼宇间更适合设计溪流环绕,以体现静谧悠然的氛围,给人以平缓、松驰的视觉享受,从而营造宜人的生活休息空间。水因为其柔性和形态多样,在设计时比较难把握,在水景建成之后也必须经常性地维护,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水元素的运用必须谨慎进行。在景观设计中,通常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地理位置差异
人们有亲水的本性,景观设计师也在努力地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但是,南北地域的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造成的资源和气候的差异造成的各种水景建造中的问题,需要格外重视。
南方水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中的水景也有重要的地位,形式多样。而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水景营建显得奢侈。所以在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原则,以营建出美好宜人的水景。
1.1宜“小”不宜“大”——多考虑设计小水体,更能调动人们的参与性,更便于后期养护。
1.2宜“曲”不宜“直”——水体最好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可达到“师法自然”的变换效果。
1.3宜“下”不宜“上”——水景尽可能设计成与自然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同,不要设计太多的喷泉。
1.4宜“虚”不宜“实”——在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地区,设计意向性的水景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水资源日益缺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设计师应利用水资源的特点,发挥各地区地域性的优势,因地制宜,方能营造出更适合人居住的环境。
2、温差问题
在寒冷的北方,设计时应考虑冬季时水结冰以后的处理。考虑驳岸等实体景观冻涨的问题。
3、形式差异
不同形式的水景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学效果是不同的,在设计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一般把景观设计中的水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类,根据特征又分为静止的湖塘式水景、流淌的溪流式水景、跌落的瀑布式水景、喷射的喷泉式水景。
3.1、湖塘式水景
湖塘式水景是相对静止的水景,有自然水塘和人工水池两种,营造一种让人们身心都能得到放松的环境,同时强调水景的参与性。
要合理安排湖塘式水景的位置,尽量使水景处于环境的较低处,因为当水塘位置高于周围时会对较低的地面产生一种不适的压迫感。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是否独到或人性化。不能涉水的水塘中要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营造动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达到美化环境和调节小气候双重作用。供涉水游玩的水池,造型很重要,池边尽可能设计成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提高观赏价值。
3.2、溪流式水景
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适当增大溪流宽度和曲折度,可使水景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和丰富。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3.3、瀑布式水景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人工瀑布多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背景,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人工瀑布因其落水口处的山石卷边或强面坡面处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因此在设计时要特别认真研究。
3.4、喷泉式水景
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利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高度、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喷泉状态。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注意喷泉与其它形式水景的组合设计,能突出喷泉的焦点,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
说到园林水体景观的设计同时应当考虑水资源短缺问题,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