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8月开始,美国拉开了新一轮全球军力调整。以期实现战略重心从欧洲向亚太地区的转移,扩大美国在中东和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此次大规模调整全球驻军的主要原因是基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需要,此外还有加快军队转型,控制战略要地,确保世界油气资源供应等原因。美国进行的全球军力调整将对全球安全乃至亚太等地区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潜在的压力。现阶段,我国应加快我国海军现代化的进程,以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的军事调整给我国国家安全造成的消极影响。
2004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为了适应2l世纪未来战争的需要,美国决定在未来10年内将6~7万军人及其家属从驻欧亚两洲的军事基地撤至本土。由此,美国拉开了新一轮全球军力调整。美军此次大规模调整,是美国适应“9.11”事件后新的国际反恐形势,发展新型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全球军事态势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军力调整的态势
此次美国进行的全球军力调整才刚刚起步,具体调整到什么程度目前尚不得而知。就当前的态势来看,缩减海外驻军规模,兼顾欧洲,确保亚太,加强战略要地及对美全球战略利益构成重大威胁地区的军事存在是这次战略调整的主要特点。目前美军力调整的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国将实现战略重心从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在军力部署上将逐步缩减在欧洲的驻军规模,优化欧洲驻军结构。相应地在亚太地区,进一步加强驻西太平洋美军的规模和数量,逐步形成日本和关岛两大军事指挥中心。

“9.11”事件后,美国认为美国本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亚太地区。而在后冷战时期,传统的欧洲地区已没有了前苏联的军事威胁,俄罗斯又奉行亲欧洲政策,欧洲已不需要在军事上“照顾”过多。在2000年5月30日美军公布的《2020联合设想》中强调,美在亚太地区的驻军规模维持在10万人,至少在今后20年内,美国不会削减在亚太地区的驻军,并力争谋求更多的军事基地。从近期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调整将注重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凸显日本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驻日美军的作用。随着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的扩张和美日安保体制的加强,日本在美亚太军事战略布局中日显重要。目前,日本已居于美亚太军事同盟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国已准备将亚太联合作战司令部迁至日本。在海军方面,美已把驻夏威夷海军司令部的大部分职能转移到新设立的驻日美军三泽基地,由该基地负责从西太平洋、印度洋直至海湾地区整个亚洲区域的海上警戒和空中侦察。在陆军方面,美已决定将美陆军第一军司令部从华盛顿州迁到日本的座间营地。美日还正在秘密磋商联合成立反导作战司令部,该司令部一旦成立,美日军队联合作战的机制就将很快形成,日本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前沿的作战司令部。另外,美削减和调整驻韩美军,驻韩美军南移200多公里,超出了朝鲜军队火炮的射程;继续强化驻日美军的指挥和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其维护日本安全和美国远东利益的功能以及作为中继基地向中东海湾地区派遣部队的功能。目前驻日美军有5.7万人,今后美国将增加驻军数量,对海陆空力量实现重组,以保持美军有足够的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
二是加强关岛海空力量,把关岛构建成西太平洋地区美军海空力量投送中心。在美亚太军力调整中,关岛将成为在西太平洋最前沿的本土军事基地。关岛在美亚太军力部署三线体系中居于中间的核心位置,因此,强化关岛的战略功既可为在驻日韩和印度洋的美军提供强大的军力支持又可将第三线以夏威夷为中心基地群的战略威慑明显前移,形成以关岛为核心的有机体系。因此,美国加强了对关岛的军事部署。截止2004年7月,美已在关岛部署64枚空射巡航导弹,2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6架B一52H型战略轰炸机,兵力达3600余人。2005年1月,关岛接收第三艘美国核攻击潜艇——“休斯敦”号。据美国海军的有关人士提供的消息,美国将在关岛集中部署10艘攻击型核潜艇。此外,美军还计划增加1个战斗机联队和空中加油机以及B一2隐形轰炸机等武器装备。
三是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以联合训练形式在菲律宾保持1500人左右的常驻军,以军舰访问、训练和维修等形式在新加坡、印尼保持军事准入。此外,美还计划在澳大利亚北部设立3个大型联合训练中心,鼓励澳在亚太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其次,美国为保证顺利实施其改造伊斯兰世界的“大中东计划”,继续扩大中东地区的驻军规模,同时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
在中东地区,美国现有驻伊拉克美军11.4万人,驻科威特约2万余人。美国计划在伊拉克南部、北部、中部和西部建4个永久性军事基地,常驻一支一定规模的军队。并将部分驻军撤出沙特,移师伊拉克和科威特,逐步形成以伊拉克和科威特为中心的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格局。在中亚地区,目前美国有5个军事基地和驻军2000余人。美计划在中亚增强军事存在,美国正加紧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磋商,谋求在中亚增建军事基地。
军力调整的原因和意图
总的来看,美国此次大规模调整全球驻军是基于其全球安全利益——特别是反恐战争和能源需求,此外还有其它的原因和意图:
第一,美国是为了适应“9.1”事件后国际安全变化的新形势,集中力量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日本一著名教授指出,美军军力调整的最大目的是实施以今后10年为期的全球战争。“9.11”事件后,美国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了美国的头号威胁。此次大规模军力调整,就是应对这一最大安全威胁的重大举措。在2004年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美国将国际恐怖主义、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明确视为美国主要的现实威胁。该报告认为美国面临的敌人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这些敌人既有国家,也有非国家实体和个人,而且不惧怕美国传统的威胁手段。因此,美国需要改变其冷战时期大规模、重装备、常驻型、集中部署的态势,逐步转型为小型、轻装、分散机动的部署,变“静态防御”为“动态防御”,通过新的威慑手段和作战方式,有效应对各种恐怖主义威胁。
第二,提高军队快速反应能力,推进新军事变革,加快美军向快速、高效、机动灵活的信息化军队转型。
进行新军事变革,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是美国近年来军事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强硬派人物拉姆斯菲尔德出任布什政府国防部长后,加紧推动军事转型,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建军方针,力图通过创新作战理论,优化部队结构,研发新军事装备和调整军事部署,提高快速反应和持续作战能力,将美军建设成小型、轻便、能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的军队,以实现他声称的要建立一种“在必须的地点、必须的时间以最大的灵活性和最大的敏捷性部署决定性 部队的能力”。这次美国调整军事部署可以说是美军实现转型的一部分,意在通过调整部署,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对作战地区灵活进入的能力。
第三,力求世界霸权地位,加大对战略要地的控制力度。
美此次部署调整是强化军事优势,谋求全球霸权的重要步骤。在2004年《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美军认为未来战场的空间更为复杂。美军既要在国内参与本土防御,又要在从西半球经非洲、中东直至亚洲的“不稳定弧形地带”作战。美意在通过此次部署调整,减少对传统盟国的依赖,加强对欧洲、东北亚、东亚、中东“四个关键地区”的控制。借机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巩固其霸权地位。通过加强中东的军事存在,谋求长期驻军东亚,力图在“不稳定弧形地带”建立更多的“行动点”,有效应对来自恐怖主义和“邪恶国家”的威胁。通过完善关岛等地的军事部署,加强对世界战略岛屿的控制,实现欧亚驻军的相互呼应和战略连接,进一步控制欧亚大陆,为谋求世界霸权创造更加有利的战略环境。
第四,确保世界油气资源为己所用是美进行全球军力调整另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油气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其每天消耗原油已超过两千万桶,比欧洲加前苏联或日本加中国还多。可以说,现在世界上每生产七桶石油,便有一桶运往美国。近年来,美国已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除了从中东进口原油外,美在西欧、俄罗斯、非洲、中亚等地进口或正在开采石油,确保世界各地油气田、运输线路等的安全已提上日程。有学者指出,美军正逐渐转变为在全球执行保护石油任务的军队,越来越多的美国士兵将致力于保护海外油田、输油管道、炼油厂和油轮运输线。更有学者认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是美国此次海外重新布防的主要目的。今后美军将对海湾地区的油田、中亚诸国、马六甲海峡等油田和战略要地投入更多的兵力。但美国伸手过多,也不免带来更多麻烦。例如作为新产油区的中亚诸国是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聚集的地区,美军的大量进驻势必激化中亚地区的反美情绪,给本地区安全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军力调整造成的影响
美国全球军力调整涉及的范围广,改革的力度大,目前还处于调整的初始阶段,但它将对全球安全乃至亚太等地区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美国全球军力调整将对世界安全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全球军事调整在欧洲地区可以说是对盟国关系调整的一部分。即为了调整同老盟国关系,同时结交新盟友。但美国的这一目的未必能如愿以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控制全球战略要地和抢占石油等战略资源。因此,为拓展自己的国际生存空间和争取主要能源石油等的持续供应,传统的欧洲盟国对美的离心力将不断增大,今年以来欧盟英法德三个核心国与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明显分歧就是例证。新盟友在美国的进逼下与美国的矛盾也会增加。另外,美国的军力调整,战略重点放在美认为“不稳定弧形地带”上,短期内对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在美国的强兵之下,恐怖活动可能会有所收敛,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反而会加剧地区内部的矛盾,进而引发更多的地区动荡。这一点在中亚地区将表现的十分突出。
其次,美国力图实现战略中心东移至亚太地区,这将使亚太地区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美国提升日本在其亚太战略中的地位,驻韩美军南撤,增兵关岛并更新军事装备,这难免会在亚太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而且,在这一地区还存在着朝鲜半岛核问题和台海危机问题,一旦无论哪一个问题走向激化,就难免没有美国的军事介入。而美国的军事介入将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更难以解决。
再次,美国全球军力调整,“重视弧形地带”将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潜在的压力。美重新调整的驻军将主要部署在从中东、高加索、中亚、南亚、东南亚到朝鲜半岛的“弧形地带”上。美国认为这一“弧形地带”是产生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重灾区”,美国本土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这里。从地图上看,“弧形地带”基本上绕了大半个中国,美军的这种部署将对中国的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与日本的领土争端以及南中国海问题等造成不小的麻烦。
美国进行全球战略调整,挥师东向,战略重心移至亚太,其意图还有拉拢亚太盟国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美国这一险恶用心能否达到,关键是看美国能否同亚太盟国在战略利益和政治利益上达成一致。对于大多数亚太国家来说,包括美国的铁杆盟国日本在内,共同的战略利益和政治利益是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环境,而不是维护美国所谓的在亚太的战略利益。在处理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上,都保持一定距离,期望借助美国来制衡中国,但又不完全同美国一边反对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既不得罪美国,也不得罪中国。
美国一相情愿地认为,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是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历史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在冷战期间美国参与的亚太地区的两场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是以美国的失败而结束。亚太政策的简单化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美国把以反恐为名,遏制中国作为其亚太政策的支柱,那么其亚太政策避免不了再度失败的危险。
现阶段,美国将军事战略重心移至亚太,已成定势。我国应尽最大努力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并积极构筑对我有利的战略态势,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安全合作,增进互信,增加军事透明度,使亚太国家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此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军事调整的影响。我应保持高度警惕,在现阶段,我国应加快我海军现代化的进程,在发展我军的“杀手锏”核动力驱逐舰方面跃上一个新台阶,以应对台海可能出现的军事危机。美国也有学者指出了这一点,称“中国正在集中力量发展潜艇力量,中国的最当务之急的目标就是封锁台湾”。尽管如此,充分利用现在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增强我国国防威慑力,对营造和平环境,加快和平发展,保持亚太地区稳定,乃至遏制“台独”势力,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都有重大的现实性意义。
(责任编辑:肖冰燕)
2004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为了适应2l世纪未来战争的需要,美国决定在未来10年内将6~7万军人及其家属从驻欧亚两洲的军事基地撤至本土。由此,美国拉开了新一轮全球军力调整。美军此次大规模调整,是美国适应“9.11”事件后新的国际反恐形势,发展新型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全球军事态势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军力调整的态势
此次美国进行的全球军力调整才刚刚起步,具体调整到什么程度目前尚不得而知。就当前的态势来看,缩减海外驻军规模,兼顾欧洲,确保亚太,加强战略要地及对美全球战略利益构成重大威胁地区的军事存在是这次战略调整的主要特点。目前美军力调整的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国将实现战略重心从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在军力部署上将逐步缩减在欧洲的驻军规模,优化欧洲驻军结构。相应地在亚太地区,进一步加强驻西太平洋美军的规模和数量,逐步形成日本和关岛两大军事指挥中心。

“9.11”事件后,美国认为美国本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亚太地区。而在后冷战时期,传统的欧洲地区已没有了前苏联的军事威胁,俄罗斯又奉行亲欧洲政策,欧洲已不需要在军事上“照顾”过多。在2000年5月30日美军公布的《2020联合设想》中强调,美在亚太地区的驻军规模维持在10万人,至少在今后20年内,美国不会削减在亚太地区的驻军,并力争谋求更多的军事基地。从近期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调整将注重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凸显日本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驻日美军的作用。随着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的扩张和美日安保体制的加强,日本在美亚太军事战略布局中日显重要。目前,日本已居于美亚太军事同盟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国已准备将亚太联合作战司令部迁至日本。在海军方面,美已把驻夏威夷海军司令部的大部分职能转移到新设立的驻日美军三泽基地,由该基地负责从西太平洋、印度洋直至海湾地区整个亚洲区域的海上警戒和空中侦察。在陆军方面,美已决定将美陆军第一军司令部从华盛顿州迁到日本的座间营地。美日还正在秘密磋商联合成立反导作战司令部,该司令部一旦成立,美日军队联合作战的机制就将很快形成,日本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前沿的作战司令部。另外,美削减和调整驻韩美军,驻韩美军南移200多公里,超出了朝鲜军队火炮的射程;继续强化驻日美军的指挥和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其维护日本安全和美国远东利益的功能以及作为中继基地向中东海湾地区派遣部队的功能。目前驻日美军有5.7万人,今后美国将增加驻军数量,对海陆空力量实现重组,以保持美军有足够的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
二是加强关岛海空力量,把关岛构建成西太平洋地区美军海空力量投送中心。在美亚太军力调整中,关岛将成为在西太平洋最前沿的本土军事基地。关岛在美亚太军力部署三线体系中居于中间的核心位置,因此,强化关岛的战略功既可为在驻日韩和印度洋的美军提供强大的军力支持又可将第三线以夏威夷为中心基地群的战略威慑明显前移,形成以关岛为核心的有机体系。因此,美国加强了对关岛的军事部署。截止2004年7月,美已在关岛部署64枚空射巡航导弹,2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6架B一52H型战略轰炸机,兵力达3600余人。2005年1月,关岛接收第三艘美国核攻击潜艇——“休斯敦”号。据美国海军的有关人士提供的消息,美国将在关岛集中部署10艘攻击型核潜艇。此外,美军还计划增加1个战斗机联队和空中加油机以及B一2隐形轰炸机等武器装备。
三是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以联合训练形式在菲律宾保持1500人左右的常驻军,以军舰访问、训练和维修等形式在新加坡、印尼保持军事准入。此外,美还计划在澳大利亚北部设立3个大型联合训练中心,鼓励澳在亚太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其次,美国为保证顺利实施其改造伊斯兰世界的“大中东计划”,继续扩大中东地区的驻军规模,同时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
在中东地区,美国现有驻伊拉克美军11.4万人,驻科威特约2万余人。美国计划在伊拉克南部、北部、中部和西部建4个永久性军事基地,常驻一支一定规模的军队。并将部分驻军撤出沙特,移师伊拉克和科威特,逐步形成以伊拉克和科威特为中心的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格局。在中亚地区,目前美国有5个军事基地和驻军2000余人。美计划在中亚增强军事存在,美国正加紧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磋商,谋求在中亚增建军事基地。
军力调整的原因和意图
总的来看,美国此次大规模调整全球驻军是基于其全球安全利益——特别是反恐战争和能源需求,此外还有其它的原因和意图:
第一,美国是为了适应“9.1”事件后国际安全变化的新形势,集中力量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日本一著名教授指出,美军军力调整的最大目的是实施以今后10年为期的全球战争。“9.11”事件后,美国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了美国的头号威胁。此次大规模军力调整,就是应对这一最大安全威胁的重大举措。在2004年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美国将国际恐怖主义、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明确视为美国主要的现实威胁。该报告认为美国面临的敌人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这些敌人既有国家,也有非国家实体和个人,而且不惧怕美国传统的威胁手段。因此,美国需要改变其冷战时期大规模、重装备、常驻型、集中部署的态势,逐步转型为小型、轻装、分散机动的部署,变“静态防御”为“动态防御”,通过新的威慑手段和作战方式,有效应对各种恐怖主义威胁。
第二,提高军队快速反应能力,推进新军事变革,加快美军向快速、高效、机动灵活的信息化军队转型。
进行新军事变革,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是美国近年来军事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强硬派人物拉姆斯菲尔德出任布什政府国防部长后,加紧推动军事转型,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建军方针,力图通过创新作战理论,优化部队结构,研发新军事装备和调整军事部署,提高快速反应和持续作战能力,将美军建设成小型、轻便、能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的军队,以实现他声称的要建立一种“在必须的地点、必须的时间以最大的灵活性和最大的敏捷性部署决定性 部队的能力”。这次美国调整军事部署可以说是美军实现转型的一部分,意在通过调整部署,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对作战地区灵活进入的能力。
第三,力求世界霸权地位,加大对战略要地的控制力度。
美此次部署调整是强化军事优势,谋求全球霸权的重要步骤。在2004年《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美军认为未来战场的空间更为复杂。美军既要在国内参与本土防御,又要在从西半球经非洲、中东直至亚洲的“不稳定弧形地带”作战。美意在通过此次部署调整,减少对传统盟国的依赖,加强对欧洲、东北亚、东亚、中东“四个关键地区”的控制。借机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巩固其霸权地位。通过加强中东的军事存在,谋求长期驻军东亚,力图在“不稳定弧形地带”建立更多的“行动点”,有效应对来自恐怖主义和“邪恶国家”的威胁。通过完善关岛等地的军事部署,加强对世界战略岛屿的控制,实现欧亚驻军的相互呼应和战略连接,进一步控制欧亚大陆,为谋求世界霸权创造更加有利的战略环境。
第四,确保世界油气资源为己所用是美进行全球军力调整另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油气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其每天消耗原油已超过两千万桶,比欧洲加前苏联或日本加中国还多。可以说,现在世界上每生产七桶石油,便有一桶运往美国。近年来,美国已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除了从中东进口原油外,美在西欧、俄罗斯、非洲、中亚等地进口或正在开采石油,确保世界各地油气田、运输线路等的安全已提上日程。有学者指出,美军正逐渐转变为在全球执行保护石油任务的军队,越来越多的美国士兵将致力于保护海外油田、输油管道、炼油厂和油轮运输线。更有学者认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是美国此次海外重新布防的主要目的。今后美军将对海湾地区的油田、中亚诸国、马六甲海峡等油田和战略要地投入更多的兵力。但美国伸手过多,也不免带来更多麻烦。例如作为新产油区的中亚诸国是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聚集的地区,美军的大量进驻势必激化中亚地区的反美情绪,给本地区安全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军力调整造成的影响
美国全球军力调整涉及的范围广,改革的力度大,目前还处于调整的初始阶段,但它将对全球安全乃至亚太等地区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美国全球军力调整将对世界安全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全球军事调整在欧洲地区可以说是对盟国关系调整的一部分。即为了调整同老盟国关系,同时结交新盟友。但美国的这一目的未必能如愿以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控制全球战略要地和抢占石油等战略资源。因此,为拓展自己的国际生存空间和争取主要能源石油等的持续供应,传统的欧洲盟国对美的离心力将不断增大,今年以来欧盟英法德三个核心国与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明显分歧就是例证。新盟友在美国的进逼下与美国的矛盾也会增加。另外,美国的军力调整,战略重点放在美认为“不稳定弧形地带”上,短期内对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在美国的强兵之下,恐怖活动可能会有所收敛,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反而会加剧地区内部的矛盾,进而引发更多的地区动荡。这一点在中亚地区将表现的十分突出。
其次,美国力图实现战略中心东移至亚太地区,这将使亚太地区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美国提升日本在其亚太战略中的地位,驻韩美军南撤,增兵关岛并更新军事装备,这难免会在亚太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而且,在这一地区还存在着朝鲜半岛核问题和台海危机问题,一旦无论哪一个问题走向激化,就难免没有美国的军事介入。而美国的军事介入将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更难以解决。
再次,美国全球军力调整,“重视弧形地带”将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潜在的压力。美重新调整的驻军将主要部署在从中东、高加索、中亚、南亚、东南亚到朝鲜半岛的“弧形地带”上。美国认为这一“弧形地带”是产生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重灾区”,美国本土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这里。从地图上看,“弧形地带”基本上绕了大半个中国,美军的这种部署将对中国的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与日本的领土争端以及南中国海问题等造成不小的麻烦。
美国进行全球战略调整,挥师东向,战略重心移至亚太,其意图还有拉拢亚太盟国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美国这一险恶用心能否达到,关键是看美国能否同亚太盟国在战略利益和政治利益上达成一致。对于大多数亚太国家来说,包括美国的铁杆盟国日本在内,共同的战略利益和政治利益是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环境,而不是维护美国所谓的在亚太的战略利益。在处理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上,都保持一定距离,期望借助美国来制衡中国,但又不完全同美国一边反对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既不得罪美国,也不得罪中国。
美国一相情愿地认为,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是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历史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在冷战期间美国参与的亚太地区的两场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是以美国的失败而结束。亚太政策的简单化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美国把以反恐为名,遏制中国作为其亚太政策的支柱,那么其亚太政策避免不了再度失败的危险。
现阶段,美国将军事战略重心移至亚太,已成定势。我国应尽最大努力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并积极构筑对我有利的战略态势,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安全合作,增进互信,增加军事透明度,使亚太国家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此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军事调整的影响。我应保持高度警惕,在现阶段,我国应加快我海军现代化的进程,在发展我军的“杀手锏”核动力驱逐舰方面跃上一个新台阶,以应对台海可能出现的军事危机。美国也有学者指出了这一点,称“中国正在集中力量发展潜艇力量,中国的最当务之急的目标就是封锁台湾”。尽管如此,充分利用现在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增强我国国防威慑力,对营造和平环境,加快和平发展,保持亚太地区稳定,乃至遏制“台独”势力,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都有重大的现实性意义。
(责任编辑:肖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