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问题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虽然玉米这一农作物在我国栽培种植范围很广,但栽培管理效率仍然是困扰玉米产量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从选地整地、选种播种和播种后管理3个方面,探讨了玉米种植过程中栽培管理的技术性问题,希望对提高我国玉米种植业整体效益有所裨益。
  关键词 玉米;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02
  玉米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粮食的重要来源渠道,事关国内民生事业的发展走向。但传统种植方式的滞后同玉米种植业现代化发展存在明显差距,非常有必要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玉米种植业整体效益质量。
  1 选地整地
  首先,进行选地整地工作,这直接关系到下步播种效果,是广大玉米种植户所应首要重视的程序。玉米在我国适宜栽培种植的土地类型很多,如平地、山地、洼地等都可以,对地形等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要尽量选择酸碱适度的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最终玉米产量。如果地块连续几年种植的都是玉米,则土壤中同玉米生产相关的各种养分基本都损失殆尽,则应采取换茬种植或套种方式[1]。例如,玉米同土豆进行间种,可以有效防止土壤发生板结,提高土壤的松软度;玉米同豆类进行间种,可以有效发挥出豆类特有的固氮效应,为玉米的生长提高更多营养物质,这些都应是种植户充分考虑的地方。
  其次,要对土地进行翻地松土工序。有效整地能够使土地保持足够湿度和软度,帮助玉米更好地吸收养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我国逐步普及,各种现代机械化农具帮助下可以使整地变得更加容易且规范,受到广大玉米种植户的欢迎,特别适于很多劳动力短缺的农村地区推广。一般情况下,应将翻地的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太浅或太深都会影响翻地效果,损害玉米生长状况。另外,机械化整地还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各种腐烂植物,使其充分腐败分解后变成土壤中肥力来源,并将杂草籽深翻到土下,抑制了后期田地内杂草的滋生。但要注意的是,整地会使土壤水分蒸发过度,土地会变得干旱,特别是土层深处的水分被蒸发,为此,整地时必须辅以及时的浇水,还要将整地后变得高低不平的土地尽量,为后续播种工序创造良好的条件。
  2 选种播种
  要根据当地玉米种植习惯和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种子,确定种子类型后要及时进行挑选,并将挑选后的种子晾晒数日,之后为尽量在源头上控制玉米病虫害发生,还要将种子同适当农药进行搀和搅拌处理[2]。当然,广大种植户也可直接购买已处理好的玉米种子,购买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播种,节约人力成本。需强调的是,当前,因种子问题导致害农坑农、作物减产绝产事件在我国屡见不鲜,这主要是有些不作为种子企业一味考虑降低成本谋取不法利益,对种子的晾晒、购买、加工、存储和销售等环节不加以严格监控,导致不合格种子流入了市场,这是监管部门所应重要管理的地方。
  选种完毕后就可以展开播种,播种时机要充分考虑种子品相、种植习惯和当时气候天气等要素。播种时间上,最早时间应选择在当地温度基本稳定在10 ℃以上时开始播种,最晚时间也应确保玉米采收时的温度保持在18 ℃以上。根据实际种植经验可知,平原地带的播种时间选择在3月底-4月初进行,山区地区的播种时间选择在4月上中旬进行,高原地区的播种时间选择在4月底-5月初进行。如果进行地膜栽培,可适当将播种时间提早约10 d即可。一般每667 m2地可播种4 000株左右即可,行距控制在35 cm左右,株距控制在30 cm,每个穴内播3粒种子,实际测算,每667 m2大约只需2 kg种子即可完成播种。播种时要施好底肥,为种子初始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
  3 播种后管理
  玉米播种后的田间管理可按其生长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每个时期的田间管理都有其独特技术和要求。
  玉米良好的苗期管理可以使其幼苗更加强壮整齐,假茎呈现扁平状,植株呈矮状,叶片的颜色更为鲜绿,植株根系更为发达。为此,必须待其出苗后适时开展查苗补苗,以防过密的幼苗相互间抢夺有限的养分。在补苗时应根据缺苗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只缺3~4片叶,可采取直接播撒种子方式补苗;如果缺少5~6片叶,可采用移苗补栽方式补苗。补苗后,每个穴内幼苗都可以实现均衡性生长。定苗后,要根据玉米具体长势开展追肥中耕;同时,做好病虫害相关防治工作[3]。施肥时,可采取开沟施肥法,足够施以氮磷钾等肥料,确保施肥整体效果,要注意开沟距离不能过远或过近,距离植株约为15~20 cm为宜。施肥后就应注重病虫害防治,如蓟马、蚜虫、地老虎等都是这一阶段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玉米穗期是玉米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这一阶段良好的管理可以使玉米秆更加强壮,穗长得更大,玉米粒结的更多。为此,在这一阶段应加强攻穗肥的施肥,以地表施肥或穴施为主要方式,根据玉米长势适当提高氮肥施肥量。同时,保证足够的灌溉水源,使植株不缺水,保持土壤良好的湿润程度,这对北方干旱地区尤为重要。应做好除苗除草工作,以便使其他植株可以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养分。另外,这一阶段玉米的病虫害比较多,如玉米螟就是常见的一类虫害,为此,可采取将配比后的颗粒剂撒在玉米心叶内的方法实现对虫害的消杀,此外,叶锈病、玉米斑病等也是这一阶段常见的病害。
  玉米花粒期管理的目的是养根保叶,尽量减小玉米早衰或叶子贪青等现象发生,使叶子绿色状态持续时间更长,确保后期获得良好的粒重与结实率。为此,要合理施好粒肥并做好排灌排涝、隔行去雄等工作,同时保持田间良好的透光通风性,既能使养分得以充分利用,还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玉米雄穗抽丝时可进行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提高土壤营养物质供给量。隔行去雄时要采取人工授粉,帮助玉米更好地结实。另外,对玉米田内经常出现的虫害和鼠害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必要时可采取喷洒农药的治理方式。对这一时期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可以采取喷洒康普6号或磷酸二氢钾的方式进行防治。
  当玉米茎叶变得黄色、苞叶变得枯白、籽粒变得较硬且色泽较好时就应适时进行收获,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提倡机械化收获方式,这样可以尽量减小浪费,同时节约了人力成本。
  4 结语
  虽然玉米在我国栽培种植历史非常悠久,但为实现丰产丰收,就必须高度重视在玉米栽培种植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其科学技术含量,着力普及现代玉米种植科学技术,着力提升集约化生产水平,才能真正使玉米这一农作物成为帮助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杨丽娟.浅谈玉米种植过程的管理技术问题[J].中国农业信息,2013(3).
  [2]孙会东.玉米种植过程的管理技术问题分析[J].北京农业,2015(6).
  [3]苗冬梅.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J].北京农业,2015(5).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1环比蔬菜产地价、零售价均表现平稳,批发价小幅上涨。与全国同期同品种蔬菜均价比较:产地均价、批发均价、零售均价分别低于全国均价3.71%、15.37%、6.20%  第50周(2016-12-05—2016-12-11)重点监测的22个地产蔬菜品种平均价格为3.15元/kg。环比下滑1.91%,表现平稳;与前四周比,下滑3.04%,表现略跌;与去年同期比(以下简“同比”),上浮21.52%,表现大
主要对碳酸二甲酯生产装置所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危险性分析,确定生产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点和危险源。
摘 要 林业是我国重要资源,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林业执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应提出完善策略,不断完善林业综合执法体系,加强执法人员的执法能能力,促进林业事业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 林业;综合执法体系;突出问题;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34  随着
针对目前实施的多数停车诱导系统可变信息板动态车位信息显示较单调的现状,探讨了以模糊控制方法来进行信息警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停车场当前空位数、当前驶入率与驶出率、信
摘 要 为确保农作物粮食持续增产,促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持续增收,必须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基于此,围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的加强这一主题,从积极建立和完善种子经营备案的制度、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制度、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种子经营保证制度、农作物新品种试验以及示范科学管理、种子经营档案管理制度、种子标签管理、技术和售后服务、检查、监督及通报制度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促进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