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香甜美腊八粥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sw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腊梅初放,锅中粥香。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我国不少地区,家家都要熬制香甜的“腊八粥”。在北京,腊八粥又名“八宝粥”,因为它是用八种谷类及果料熬成的。
  每年腊八这一天,为什么要吃“腊八粥”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给地主放牛,常常断炊,饥肠辘辘。有一次,他在一间小屋内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他眼睛一亮,心想:抓个老鼠充饥吧。于是,伸手掏了下去。一摸,却是个老鼠的“粮仓”。掏出来的有大米、豆子、粟米、红枣,五谷杂粮样样都有。于是,他把这些粮食煮了一锅粥,喝起来感到比什么吃食都香。后来,朱元璋得了天下,当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觉得平淡乏味,想换换口味。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从老鼠洞掏粮煮粥的事来,于是传命御厨以各色五谷杂粮煮粥进食。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吃后大悦,因此就将粥赐名为“腊八粥”。这不过只是民间一种传说而已。其实,腊八粥原是寺院的一种节令吃食。《东京梦华录》中有如下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沸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十二月八日乃是释迦佛成道之日。寺院做法会时,皆效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程式,取清新谷果制粥供神,以示虔诚。于是,人们便以节令加吃食的传统命名法,称此粥为”腊八粥”。
  腊八粥不仅味道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所以颇为人们喜食。明代,腊八粥已成为皇帝赏给大臣的一种吃食,到了清代,腊八粥便已成为人皆喜食的一种节令家庭小吃。清道光皇帝还作《腊八粥诗》一首,云:“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疏纷纷聚,共尝佳品达妙门,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当时,北京的腊八粥,以雍和宫的为最好。因为雍和宫原来是雍正的府邸、雍正继帝位后,按例原住府邸改为寺院。而每年一到腊八,雍和宫熬腊八粥时要以熬制的粥品送往宫中。因此,宫廷还“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其粥锅之大可容数石米。“北京民间”人家杂诸豆米为粥,其果实如榛粟菱芡之类,争奇斗胜,有多至数十种,皆渍染朱碧色,糖霜亦如之……或以枣泥堆作寿星八仙之类。”用以互相馈送。
  腊八粥的传统制法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屑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刻粥熟矣。”(天明前熬粥,传是释迦成佛的时刻,以此纪念佛祖。)今日,如果您想在家熬出味道可口的腊八粥,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原料:大米、小米、江米、核桃仁、杏仁、栗子、红枣、青丝、红丝、红糖、白糖、花生仁、瓜子仁、桂花等。
  做法:先将诸米泡好,以清水淘洗干净,放入锅中(最好以砂锅或铜锅,其次用铝锅,忌铁锅),要按米谷之易烂不易烂,先后分别下锅,否则生熟不能一致。加水后置旺火上,然后要随熬随搅,防止锅底粘糊。熬时可稍放食碱,熬至米欲伸腰、略开花时,改用文火慢慢熄制,待粥汁稠浓时即成。再将预先切成不同形状的果料及糖拌入粥内,最后将青、红丝,瓜子仁,核桃仁,杏仁、花生仁撒于粥面上,即可成为色味香形俱全的腊八粥。北京习俗,往往将熬好的粥冻好后每日取食,直至春节将尽。
其他文献
湖北鄂州市鄂城老街的市井小吃同周围的县市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无非是油果绞条、馒头包子、面条米粉之类。真正说得上有点特别的,笔者只能列举出下面几种。    绞条    绞条是当地俗称,外地人管叫它麻花。浸油绞条同一般绞条的制作方法起初完全相同,也是用水和面,然后加上适量的苏打、碱、明矾、食盐、糖,再用油搓成条绞成花,放进油锅里炸。据说做浸油绞条的关键就在这油炸上。炸时要在热油锅边放一只冷油锅,绞条放
嵊州地处浙江东部,属绍兴市北靠杭州,东邻宁波,早在秦汉时就建县称剡,是一座已经拥有2150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嵊州自古以来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美誉,秀美的景色点缀着这座古城,使其好似一位清丽婉约的少女,引得无数文人墨客青睐有加。“书圣”王羲之爱慕剡中山水,而晚年隐居终老金庭,谢灵运李白杜甫,朱熹,陆游、戴逵等历代文人。也都多次来嵊州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佳句和访剡遗迹。吸引我们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