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气回收装置流程优化的可行性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y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品在火车装车的过程中,蒸发损耗不仅污染环境,也是能源的极大浪费。本文针对储运火车装车系统油气回收后,进入常压储罐储存可能形成的二次蒸发损耗,进行论述,并讨论了油气不进入常压储罐,而进入低压瓦斯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油气回收流程优化 可行性
  
  
  1引言
  油品在火车装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油品蒸发现象,油品的蒸发不但造成油品损耗、资源浪费、质量下降,而且由于大量油气排入大气,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蒸发的油气对装车操作人员的身体危害非常严重,油气主要成分为丁烷、戊烷、苯、二甲苯、乙基苯等,多属致癌物质。油气被紫外线照射以后,会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毒性更大的污染物。我公司于2008年引入TL-1200型油气回收装置,已经运行5年,运行过程中发现回收的液态油气进入储罐后,会形成二次蒸发损耗。为使油气回收后能最大程度为我公司利用,减少二次蒸发损耗,产生更大的效益,现对油气回收装置流程优化的可行性做一分析。
  2 我公司油气回收装置简介
  我公司TL-1200型油气回收装置,2008年5月开始施工建设,是汽油大鹤管配套设施,以密闭装车条件下产生的汽油油气为原料,对装车油气进行回收的环保生产装置。
  装车油气通过槽车密闭装置及相应管线,利用装车过程中槽车内产生的微正压,进入到装置的吸收塔中,利用油气回收专用吸收剂吸收油气后,将吸收剂输送至真空解析塔内,利用真空条件将被吸收剂吸收的油气解析,解析后的油气被真空泵组输送到再吸收塔内,利用汽油将纯油气冷疑液化成汽油,随汽油一起返回储罐,实现油气回收作业。
  真空解析的纯净油气,在再吸收塔内大部分液化成汽油被回收,剩余的油气再次进入吸收塔,二次被吸收剂吸收。
  
  3油气回收装置流程优化的可行性
  3.1 回收油品的性质
  根据油气回收装置解析塔后纯油气(不计入氮气、氧气)组成看,C4组份占30%,C5及C5以上组分占70%(C4组分在0℃就会形成气态、C5组分在28℃时会形成气态),这些被吸收后的油气送回罐区后,即使内浮顶储罐的内浮盘会减少一部分蒸发损耗,但由于不是密闭储罐,同时C4组分有极易挥发的特点,这部分蒸发损耗无法控制。
  3.2 流程优化
  由于回收油气易挥发的性质,进入常压非密闭储罐后,还会由于蒸发损耗损失掉。如果将这部分回收的、易挥发的组分直接引入低压瓦斯系统或是密闭储罐中,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我公司密闭储罐含有球罐,而球罐是压力容器,用于储存烃类等易挥发、高压介质,同时与低压瓦斯系統相连。回收的C4、C5组分进入球罐后,也会挥发,但由于是密闭储罐,没有损耗,只是由液相变换成气相,这部分气相可以进入低压瓦斯系统,经压缩机加压后,转换成高压瓦斯,给我公司各装置作燃料气用。
  3.3 流程优化可行性研究
  由于回收的油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我公司低压瓦斯系统要求氧含量<1%,流程优化具有以下两种可行性:
  3.3.1解析后油气不进行除氧直接进入低瓦系统可行性分析:
  根据2011、2012年我公司回收低压瓦斯总量,计算低压瓦斯平均产量3200m3/h(氧含量为0.8%),而低压瓦斯主管线DN1200共计两根,我们需要接入其中的一条管线,所以瓦斯产量按照1600m3/h计算;油气回收设计处理能力1350m3/h,其中空气含量按照75%计算(设计指标),经过吸收塔后、解析塔后,油气总量降至500m3/h,其中空气含量在25%,此时进入低瓦系统后,DN1200低压瓦斯管线内氧气含量约为1.9%(计算方法:【(500*0.25*0.21+1600*0.8%)/(1600+500)=1.9%】。
  低压瓦斯系统进入油气后,低压瓦斯中含有乙烯,乙烯的爆炸极限计算值29.9%(乙烯的爆炸极限为3.1%-32%),在爆炸极限范围内。
  此外,油气出解析塔后,压力为4kPa,而我公司低压瓦斯管网压力为10kPa,由于压力不够,油气不可能自行进入瓦斯系统。
  由于以上两点原因,解析后油气直接进入低瓦系统不可行。
  3.3.2解析后油气冷凝除氧后,进入球罐的可行性分析
  解析后油气中由于氧含量超标,不能直接进入低压瓦斯系统。需要将氧气分离后除去,除氧的方法是利用利用油气中各组分液化点不同,进行分离。
  氧气的液化点为-118℃,C4的液化点为-12℃,当气相C4液化时,氧气还是气相(由于预算关系未考虑增压设施),这时将液相C4、C5引入球罐,将气相氧排入大气,液相C4、C5进入球罐后,随着温度的升高,C4、C5由液相变成气相后,进入低压瓦斯管网,经压缩机加压后,转换成高压瓦斯。如C4、C5变成气相后压力不够,不能进入低压瓦斯管网,由于球罐的承压能力一般都>0.5MPa,气相C4、C5可以一直储存在球罐中,随着温度升高,压力变大后,也可以再排入低压瓦斯系统。
  上述方法只要在油气出解析塔后进入再吸收塔前的管线增加一个冷凝器,冷凝器的冷凝温度范围控制在-20℃,并对现有的DCS进行重新组态即可实现。
  根据以上分析,解析后的油气冷凝除氧后,进入球罐的方法是可行的。
  4总结
  综上所述,油气回收装置的投用对于保护环境、人身健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公司油气回收装置油气解析冷凝除氧后,进入球罐的方法是可行的。这种方法投资少、见效快,不仅可以减少回收油品的二次蒸发损耗,而且对于增加公司的无形效益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高君.油气回收技术浅析.《化工科技市场》2008年5期
  [2] 张建伟.我国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状况.《石油商报》,2001,19(3):21~23
  [3] 赵世健.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和技术方案的探讨.《石油商报》,2000,18(6):26~29
  [4] 赵广明,赵广耀.储运系统油气回收问题的探讨.《炼油设计》,2001年8期
  
其他文献
摘要:DCS系统是一种集散型控制系统,它产自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一种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在当今社会运用的十分平凡,本文就是对它的设计和运用进行剖析,让我们更了解它的设计原理和运用情况。  关键词:DCS系统设计 硬件 DCS组态软件系统设计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DCS厂家开始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不断开发、升级,致使DCS产品的质量、功能、控制运算速度、抗干扰能力、价格等均大大优于常规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目前市场上多数汽车的技术,浅谈比较成熟的汽车发动机点火技术以及供油方式。  关键词: 直喷;多点电喷;微机控制电子点火。       汽车产业不断的发展,而汽车的喷油方式也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经历了传统的化油器化油;单点电喷;多点电喷等阶段;直到今天技术相对成熟的最先进的直喷技术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原来汽油机的工作情况。不仅如此,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等大规模集成电路
摘要:利用饱和度探针法研究平面模型的油水运移及液流方向,对油田评价及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油田开发措施的制定提出建议。而饱和度标定实验是该方法的基础,决定了实验完成质量,本文主要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该方法的理论及应用实例进行探讨,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饱和度标定;饱和度探针法;物理模型       通常储集油气层的基质是不导电的,而岩石中水的盐浓度越大,电阻值越小。平板岩石内不同点的含水
摘要:泥浆泵是石油钻机中的配套设备,其核心部件是缸套,缸套具有储存泥浆,承受泥浆压力及配合往复式活塞完成吸、排泥浆的功能。与缸套和活塞直接接触泥浆,当活塞在缸套内作往复运动时,泥浆中所含的微小固体颗粒及酸、碱钻液对缸套内表面产生磨损与腐蚀。当磨损到一定程度,缸套内径变大,影响缸套与活塞间的密封,产生泄漏泥浆现象,吸、排泥浆的功能失效,最终使缸套报废。所以缸套是一种不可回收的一次性易损零件,缸套寿命
摘要: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鉴于电机测试及保护系统的重要性,很有必要结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进一步改造电机测试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PLC结构,电机测试平台的总体设计,然后详细阐述了PLC在电机测试及保护系统中的硬/软件应用,以期为同行业相关人士的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PLC技术;电机测试;保护系统;设计       引言:  随着IT技术、数字集成技术
摘要:针对轻烃分馏装置西塔区原有温度远传仪表为法兰式套管热电阻,因使用年限达20年以上需更换新型铠装热电阻,经研究采用加工转接头的方法将新铠装热电阻与原有法兰连接式套管实现配套连接,既达到更换新型仪表的目的又避免了拆除原有套管必须切割塔本体的危险。降低了检修工作强度也提高了原有仪表的安全性。  关键词:热电阻;精馏塔;铠装热电阻;转换活接头;       1 概述  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轻烃分馏分
摘要: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塑料厂高密度聚乙烯装置近年来在装置长周期运行方面取得突破,本文做了介绍。       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年产140kt高密度聚乙烯(HDPE)装置,有A、B两条Unipol聚合生产线,可生产36个牌号的高密度聚乙烯产品,3个牌号的中密度聚乙烯产品。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反应器运行周期明显缩短,装置开停工次数增加,对装置的产量、物耗、能耗各项指标以及经济效益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