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2.4《关于中印边界问题》(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入K272.3中印边界冲突
《中图法》在“D82中国外交”类下单独编列了专指类目“D823边界问题”[21],《词表》更是将“中印边界问题”对应在“D823边界问题”[22]类下。因此,作为典型边界问题的著作——《关于中印边界问题》,毫无疑义应归入D823。
3.3 下列实例不宜采用分散归类
3.3.1徐达深总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第一卷:崛起与奋进——共和国诞生之初:1949~1956》(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入K271改造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是一部实录体的大事记”[23]。全套共分5卷10册,包括:第一卷:崛起与奋进——共和国诞生之初.上:1949~1952、下:1953~1956;第二卷:曲折与发展——探索道路的艰辛.上:1957~1961、下:1962~1965;第三卷:内乱与抗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上:1966~1971、下:1972~1976、第四卷:改革与巨变——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上:1977~1983、中:1984~1988、下:1989~1992;第五卷:文献与研究。全面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1992年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辉煌成就,及其曲折发展的历程。该部著作虽为分卷册出版,但内容连贯,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依照“多卷书均应集中分类,并依全书的整体内容为归类的依据。”[24](具有多卷书特点的丛书亦同)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的各卷册应都集中归入K270.5。反之,如果按分卷内容分散归类,不仅违背多卷书集中归类的规定,而且还会将这套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多卷册著作弄得支离破碎,给藏书组织、目录管理和检索利用带来诸多不便。
3.3.2王年一著《1949~1989年的中国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入K273 “文革”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取消没有类目名称的“D652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并入该类);王洪模著《1949~1989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入K274改革时期(1976年10月~)(取消没有类目名称的“D653 1976年10月~1978年12月”和“D654 1979年1月~”并入该类)
4卷本的《1949~1989年的中国》,包括:林蕴晖等编著《1949~1989年的中国.1,凯歌行进的时期》;丛进著《1949~1989年的中国.2,曲折发展的岁月》;王年一著《1949~1989年的中国.3,大动乱的年代》;王洪模著《1949~1989年的中国.4,改革开放的历程》。忠实记录了新中国40年的发展历程。该套书虽属分卷出版,且无整套总主编,但该套书主题单一,内容联系密切,又有一个共同的总书名,因而,无论是《凯歌行进的时期》,还是《曲折发展的岁月》,抑或是《大动乱的年代》和《改革开放的历程》,都应按全书内容的整体学科性质,集中归入K27。《凯歌行进的时期》入K271、《曲折发展的岁月》入K272、《大动乱的年代》入K273、《改革开放的历程》入K274,只能作为各卷的分析类号。
四、修订建议
从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文献的出版实际情况看,属于通论性的著作,无论从品种数量,还是形式类型,都明显高于专论某一时期或阶段的著作。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深入,视野的开拓,以某一时期、阶段或专题史为对象的研究,也是成果迭出,“国史研究的学术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25]因此,以公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分期划分为依据,在现有的“K27”类目下增扩相应子目,以满足日益丰富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著作归类的细化复分需要,无疑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间跨度较长,可依据龚育之的划分:“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第二个阶段是从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到20世纪末;第三个阶段是从21世纪开始。”[26],再进一步细化。增扩后的“K27”类目设置如下: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总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著作入此。
K271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1949~1956年)总论建国初期的著作入此。总论20世纪50年代的著作入此。
K272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总论20世纪60年代的著作入此。
K273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的徘徊时期(1966~1978年)总论20世纪70年代的著作入此。
K27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总论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著作入此。
K274.1 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阶段(1978~1992年)总论20世纪80年代的著作入此。
K274.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92~2000年)总论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入此。
K27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1年~)总论21世纪的著作入此。
依据于此,凡总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著作,无论是单卷本,还是多卷本,都应首先归入“K27”,然后再根据著作的内容或形式特征,依“总论复分表”或仿“K20(中国)通史”下的相关子目予以进一步细分;凡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历史时期或阶段的著作,无论是单卷本,还是多卷本,都应归入相关历史时期或阶段类目,然后再根据文献的内容或形式特征,依“总论复分表”或仿“K20(中国)通史”下的相关子目予以进一步细分。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简编》,陈述著,入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明教材》,高平平主编,入K27-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知识问答》,陈述主编,入K27-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邓力群主编,入K27-61
《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图集:1949-1999》,中国革命博物馆编纂,入K27—64
《当代中国编年史:1949.10-2004.10》,齐鹏飞、杨凤城主编,入K270.43
《共和国历程中的100件大事》,王继兴主编,入 K270.5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国档案馆编,入 K270.63
《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金春明主编,入 K270.7
《聚焦天安门:共和国开国岁月之难忘事件》,张国星,何明著,入K271.05
《解密开国大典》,高小林、綦军编著,入K271.06
《 回首建国初: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回顾与思考》,翟昌民著,入K271.07等。
与之相对应,“通用复分表”之“五、中国时代表”中“7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类下的原子目“71-76”,也应以历史时期而不是年代为划分标准,重新修订为:
71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1949~1956年)总论建国初期的著作入此。总论20世纪50年代的著作入此。
72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总论20世纪60年代的著作入此。
73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的徘徊时期(1966~1978年)总论20世纪70年代的著作入此。
7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总论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著作入此。
741 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阶段(1978~1992年)总论20世纪80年代的著作入此。
74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92~2000年)总论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入此。
7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1年~)总论21世纪的著作入此。
这样,须“依中国时代表分”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各专门史或其他相关著作,在归类时就可依据于此,顺理成章地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时代号码”予以进一步细分。例:
《新中国经济50年:1949-1999》,曾培炎主编,入F129.7
《草创岁月:开国之初经济恢复纪实》,李志宁等著,入F129.71
《新时期文坛风云录:1978-1998》,杨志今、刘新风主编,入I209.74
《法制建设十年:1978-1988》,张庆福主编,入D929.741
《9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蔺海波著,入J809.274.2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张海棠、宋均营编著,入K820.743等。 (完)
(作者单位:天津市汉沽区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谢荫明,陈静主编.党史理论纵横谈[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357
[2] 郭德宏.结束过去 开辟未来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J].解放日报,1998.12.14
[3] 高继民.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年定性之我见[J].党史文苑,2004,(12):4
[4][8] 胡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谈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求是,1995,(4):3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6~27
[6] 丁关根.伟大的起点 历史的使命——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而作[N].人民日报,1999.01.18。
[7] 江泽民.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12.19
[9]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A].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21
[10][11][12][17][19][2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43~44,210,45~47,173,70,48
[13]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796。
[14][23] 朱天俊,李国新编著.中文工具书基础[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9~380,381
[15][16][18][24]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233,277,241,191
[20][22]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第一卷:分类号-主题词对照表(一)[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55,104~105
[25] 朱佳木.国史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教学与研究,2002,(1),23
[26] 龚育之.十三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J].中共党史研究,2002,(6):4
《中图法》在“D82中国外交”类下单独编列了专指类目“D823边界问题”[21],《词表》更是将“中印边界问题”对应在“D823边界问题”[22]类下。因此,作为典型边界问题的著作——《关于中印边界问题》,毫无疑义应归入D823。
3.3 下列实例不宜采用分散归类
3.3.1徐达深总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第一卷:崛起与奋进——共和国诞生之初:1949~1956》(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入K271改造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是一部实录体的大事记”[23]。全套共分5卷10册,包括:第一卷:崛起与奋进——共和国诞生之初.上:1949~1952、下:1953~1956;第二卷:曲折与发展——探索道路的艰辛.上:1957~1961、下:1962~1965;第三卷:内乱与抗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上:1966~1971、下:1972~1976、第四卷:改革与巨变——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上:1977~1983、中:1984~1988、下:1989~1992;第五卷:文献与研究。全面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1992年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辉煌成就,及其曲折发展的历程。该部著作虽为分卷册出版,但内容连贯,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依照“多卷书均应集中分类,并依全书的整体内容为归类的依据。”[24](具有多卷书特点的丛书亦同)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的各卷册应都集中归入K270.5。反之,如果按分卷内容分散归类,不仅违背多卷书集中归类的规定,而且还会将这套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多卷册著作弄得支离破碎,给藏书组织、目录管理和检索利用带来诸多不便。
3.3.2王年一著《1949~1989年的中国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入K273 “文革”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取消没有类目名称的“D652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并入该类);王洪模著《1949~1989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入K274改革时期(1976年10月~)(取消没有类目名称的“D653 1976年10月~1978年12月”和“D654 1979年1月~”并入该类)
4卷本的《1949~1989年的中国》,包括:林蕴晖等编著《1949~1989年的中国.1,凯歌行进的时期》;丛进著《1949~1989年的中国.2,曲折发展的岁月》;王年一著《1949~1989年的中国.3,大动乱的年代》;王洪模著《1949~1989年的中国.4,改革开放的历程》。忠实记录了新中国40年的发展历程。该套书虽属分卷出版,且无整套总主编,但该套书主题单一,内容联系密切,又有一个共同的总书名,因而,无论是《凯歌行进的时期》,还是《曲折发展的岁月》,抑或是《大动乱的年代》和《改革开放的历程》,都应按全书内容的整体学科性质,集中归入K27。《凯歌行进的时期》入K271、《曲折发展的岁月》入K272、《大动乱的年代》入K273、《改革开放的历程》入K274,只能作为各卷的分析类号。
四、修订建议
从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文献的出版实际情况看,属于通论性的著作,无论从品种数量,还是形式类型,都明显高于专论某一时期或阶段的著作。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深入,视野的开拓,以某一时期、阶段或专题史为对象的研究,也是成果迭出,“国史研究的学术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25]因此,以公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分期划分为依据,在现有的“K27”类目下增扩相应子目,以满足日益丰富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著作归类的细化复分需要,无疑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间跨度较长,可依据龚育之的划分:“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第二个阶段是从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到20世纪末;第三个阶段是从21世纪开始。”[26],再进一步细化。增扩后的“K27”类目设置如下: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总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著作入此。
K271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1949~1956年)总论建国初期的著作入此。总论20世纪50年代的著作入此。
K272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总论20世纪60年代的著作入此。
K273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的徘徊时期(1966~1978年)总论20世纪70年代的著作入此。
K27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总论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著作入此。
K274.1 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阶段(1978~1992年)总论20世纪80年代的著作入此。
K274.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92~2000年)总论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入此。
K27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1年~)总论21世纪的著作入此。
依据于此,凡总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著作,无论是单卷本,还是多卷本,都应首先归入“K27”,然后再根据著作的内容或形式特征,依“总论复分表”或仿“K20(中国)通史”下的相关子目予以进一步细分;凡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历史时期或阶段的著作,无论是单卷本,还是多卷本,都应归入相关历史时期或阶段类目,然后再根据文献的内容或形式特征,依“总论复分表”或仿“K20(中国)通史”下的相关子目予以进一步细分。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简编》,陈述著,入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明教材》,高平平主编,入K27-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知识问答》,陈述主编,入K27-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邓力群主编,入K27-61
《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图集:1949-1999》,中国革命博物馆编纂,入K27—64
《当代中国编年史:1949.10-2004.10》,齐鹏飞、杨凤城主编,入K270.43
《共和国历程中的100件大事》,王继兴主编,入 K270.5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国档案馆编,入 K270.63
《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金春明主编,入 K270.7
《聚焦天安门:共和国开国岁月之难忘事件》,张国星,何明著,入K271.05
《解密开国大典》,高小林、綦军编著,入K271.06
《 回首建国初: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回顾与思考》,翟昌民著,入K271.07等。
与之相对应,“通用复分表”之“五、中国时代表”中“7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类下的原子目“71-76”,也应以历史时期而不是年代为划分标准,重新修订为:
71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1949~1956年)总论建国初期的著作入此。总论20世纪50年代的著作入此。
72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总论20世纪60年代的著作入此。
73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的徘徊时期(1966~1978年)总论20世纪70年代的著作入此。
7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总论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著作入此。
741 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阶段(1978~1992年)总论20世纪80年代的著作入此。
74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92~2000年)总论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入此。
7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01年~)总论21世纪的著作入此。
这样,须“依中国时代表分”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各专门史或其他相关著作,在归类时就可依据于此,顺理成章地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时代号码”予以进一步细分。例:
《新中国经济50年:1949-1999》,曾培炎主编,入F129.7
《草创岁月:开国之初经济恢复纪实》,李志宁等著,入F129.71
《新时期文坛风云录:1978-1998》,杨志今、刘新风主编,入I209.74
《法制建设十年:1978-1988》,张庆福主编,入D929.741
《9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蔺海波著,入J809.274.2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张海棠、宋均营编著,入K820.743等。 (完)
(作者单位:天津市汉沽区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谢荫明,陈静主编.党史理论纵横谈[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357
[2] 郭德宏.结束过去 开辟未来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J].解放日报,1998.12.14
[3] 高继民.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年定性之我见[J].党史文苑,2004,(12):4
[4][8] 胡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谈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求是,1995,(4):3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6~27
[6] 丁关根.伟大的起点 历史的使命——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而作[N].人民日报,1999.01.18。
[7] 江泽民.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12.19
[9]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A].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21
[10][11][12][17][19][2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43~44,210,45~47,173,70,48
[13]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796。
[14][23] 朱天俊,李国新编著.中文工具书基础[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9~380,381
[15][16][18][24]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233,277,241,191
[20][22]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第一卷:分类号-主题词对照表(一)[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55,104~105
[25] 朱佳木.国史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教学与研究,2002,(1),23
[26] 龚育之.十三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J].中共党史研究,20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