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CD33单链抗体的基因构建、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来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7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人CD33单链抗体(抗CD33-scFv)基因,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分泌抗人类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3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中克隆出VL和VH可变区基因,再通过重叠延伸拼接(splice-overlap extension)PCR方法在VH和VL可变区基因之间引入柔性连接肽(Gly4Ser)3,体外构建抗人CD33-scFv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表达.结果:SDS-PAGE和Westem blot分析结果表明,抗CD33-scFv在Rosetta(DE3)菌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30000,表达产物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溶解包涵体,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和体外复性过程,获得了高纯度的scFv片段.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结果证实抗CD33-scFv可与人类白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CD33结合,保留了鼠源性mAb的与CD33结合的活性.结论:重组抗人CD33-scFv基因构建与表达成功,并且通过复性得到有生物活性的scFv,为下一步针对髓系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硒酸精氨酸对D-gal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试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给硒组(L-SeArg)和高剂量给硒组(H-SeArg),通过后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建立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半监督学习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监督信息的质量对半监督聚类的结果影响很大,主动学习高质量的监督信息很有必要.提出一种纠错式主动学习成对约束的
设p为素数,ep (n)表示n中包含素数p的最大指数。主要研究函数ep (n)作用在无m次因子数列上的均值性质,并给出一个有趣的渐近公式。
研究仿缩矩阵无穷乘积的收敛问题.将文献中的仿缩矩阵概念推广,提出一致仿缩集合概念,并推导出一致仿缩集的若干的有用的性质.基于这些性质,利用Rn空间的紧致性质证明了如下
对于一类具有抛物线解、直线解和中心-焦点型奇点的三次系统,证明它以原点为中心的充要条件是其前五阶焦点量全为零.此中心条件是通过不变代数曲线构造积分因子或对称原理得
为了简化大型行(列)酉对称矩阵的极分解,研究了酉对称矩阵的性质,获得了一些新的结果,给出了酉对称矩阵的极分解和广义逆的公式,它们可极大地减少行(列)酉对称矩阵的极分解的
西南石油大学气田开发与注气学术方向的科学研究以天然气为特色,它是“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加拿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和中国石油天然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针对金融、保险等领域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隐Brown运动驱动的Poisson过程模型,通过概率变换并利用鞅论方法等工具,证明了对模型中某些参数所提出的两类估计量的强相合性,用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