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环保意识渗透
  在新世纪的今天,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永恒主题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责无旁贷地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因为环保教育恐怕是覆盖面最广、预防性强、最能奏效的一种环保措施。
  1. 在课文学习中渗透环保教育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在朗读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登上地球之巅》、《大自然的语言》、《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在语文活动中渗透环保内容
  热爱大自然的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的自觉性。活动形式可以有:资料查询和阅读;实地考察和调查;宣传和设计,如节约水、电、纸的宣传口号的设计、小区绿化环境设计等。并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在自然的怀抱中,还可以让孩子们学着种树种花甚至种庄稼,以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大自然恩赐。在这些开放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4. 在练习课中渗透环保意识
  为使环境教育落实到实处,教师要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将环境教育的理念渗透其中,切忌捆绑的生拉硬扯。在教学初中语文第三册孙犁《芦花荡》时,我曾设计这样一道题目: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种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这样的美,我们要从我做起保护好它,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而不是一味地单调地念“环保经”。
  5. 在辩论课中加强环境教育
  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让学会体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美景。曾经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与自然有着亲密无间的感情,可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扩大了对自然财富的索取,于是葱葱郁郁的山川成了光秃秃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河流成了污浊难闻的臭水。那吐着浓烟的工厂、漫天飞舞的黄沙,耗尽了血泪的江河,告诫了我们地球已不再美丽。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辩论题《科技与环境》让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环保意识真正在学生心中生了根开了花,结出了丰硕之果。
  6. 在写作训练中有机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來。倘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
  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坚持长期有效的渗透,必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3-06-26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考化学实验题是学生最难把握,最容易失分的题型。如何有效地引导、培养、强化、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解题能力,已成为高中化学复习中的难点。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分析课本实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训练和讲评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化学实验复习中提高学生解实验题能力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考复习;化学实验;应对策略  化学实验题最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表达、探究等各方
期刊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参与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并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这些作品文质兼美、脍炙人口,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有着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和强烈的审美价值。六朝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深
期刊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传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量的积累,习于死记硬背的认识习惯和“海绵式”的思维方式,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靠死记硬背去获得学业和职业上的保障。这种体制教育下的政治课老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脱离实际,空调说教,教师只顾抓升学率,学生陷入题海中,哪里谈得上创新精神和能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朱棣文教授严肃地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能力差,创新精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难度较大,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表达能力,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智力,两年来我找到了一些规律。我把说话训练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加大说话训练的密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尝试:(1)以字引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2)以词引句,培养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3)以句引段,培养学生说几句连贯的话。(4)以图引文,培养学生展开想象说话。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的着重培养“精英”专业人才的教学观,转变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教学,而且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提倡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应试教育的阴影长期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重教轻学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束缚着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无法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忽视对学生个体语言行为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课标积极倡导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是通过小组学习和任务型活动的合作学习、互助性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形成合作意识和行为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
期刊
【摘 要】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导向,使中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更适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一个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人们所具有的价值观也就不尽相同。一个
期刊
高一学生往往不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而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不少学生感觉学习越来越困难,信心越学越差,甚至导致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有些过去的尖子生变为现在的后进生。而且高一教师普遍觉得现在的学生基础薄弱,许多重要知识欠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当等。为此,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1. 初高中數学成绩分化的基本原因  (1)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
期刊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體验。从这里可以看出,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人文关怀,是我们语文课的灵魂。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思想;渗透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在关心自己生存状态的前提下,去关注大众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