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小猴背后的绝境重生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l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8年9月16日,汉斯·雷在德国汉堡出生,幼时的他对动物和绘画就有着浓厚的兴趣。1906年5月16日,玛格丽特·伊丽莎白·华尔斯坦也在汉堡出生。这两个人,正是日后风靡全美的动画《好奇的乔治》的创作者——犹太卡通插画家雷氏夫妇。
  爱情的来临,是巧合,亦是天意。一天,汉斯前去拜访玛格丽特的父亲,在其府上偶然撞到了从楼梯扶手上滑下的顽皮女孩儿玛格丽特,一瞬间的怦然心动注定了二人的携手一生。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渐熄,汉斯前往巴西为当地马戏团绘制图画材料。然而,在巴西的日子是孤独的,正当汉斯在里约热内卢忙于打理家庭生意时,竟发现玛格丽特也为躲避纳粹而来到了巴西。日益滋长的爱情一触即发,终于在1935年8月16日,两人喜结连理,开始了携手一生的艺术之旅。
  汉斯和玛格丽特到欧洲度蜜月,风情万种的巴黎让他们决定定居于此。在这里,汉斯找到了一份报纸漫画师的工作。事实上,汉斯未接受过正规的美术培训,但早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他就在汉堡当地参与海报的设计与制版。而妻子玛格丽特则属于专业人士,早年曾就读于著名艺术学府包豪斯学院,主修美术与摄影。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她先后在德国和英国的广告公司及摄影棚工作过。
  在巴黎期间,雷氏夫妇一直自己创作漫画,内容多是关于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当年前往巴西穿越亚马逊密林时,汉斯就曾对岸边丛林中活泼的猴子颇有兴趣。加之婚后,热爱动物的雷氏夫妇养了两只狨猴当宠物,它们也成为日后创作小猴儿乔治的灵感来源。一天,机遇终于降临,一位出版商看中了雷氏夫妇的漫画。于是1939年初,夫妇二人合作的第一本漫画书《塞西莉和九只猴子的故事》出版,由汉斯负责插画,玛格丽特进行故事创作。书中最有趣的人物是好奇的小猴飞飞,雷氏夫妇二人对飞飞情有独钟,决定将飞飞的故事延续下去,而飞飞正是日后名声大噪的卡通小猴儿“好奇的乔治”的原型。
  说起“好奇的乔治”这个名字,上世纪中期的孩子们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只古灵精怪的小猴儿,顽皮淘气爱闯祸,是许多冒险故事的主角。但也许没有人知道,若不是雷氏夫妇在绝境中的坚韧与勇气,这只可爱的小猴儿或许永远无法和世人见面。
  1939年,“二战”爆发,纳粹士兵开始大规模屠杀犹太人,一时间,恐慌、绝望、鲜血与痛苦弥漫所有犹太人之间。1940年6月的一天,距离纳粹举兵进入巴黎只剩几个小时的时间,闪电战迫在眉睫。生死关头,雷氏夫妇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争分夺秒地踏上了逃命之旅。随身带的只有少许衣物、面包、干酪,还有二人心爱的画夹,里面有五份手稿,其中就包括刚刚完成的《飞飞历险记》。
  如果说,起初是夫妇二人挽救了小猴儿的生命,那么接下来的紧要关头,小猴儿转而为二人辟出了一条生路。骑行四天之后,雷氏夫妇抵达了西班牙边境,他们卖掉了自行车,用换来的钱买了去里斯本的火车票。然而在火车上,两人浓重的德国口音引起了怀疑,随即被怀疑是间谍,受到严密的搜查。就在这时,一位官员发现了这些可爱的作品,竟陡生怜悯之心,相信既然画出的作品如此快乐单纯,那又怎会是间谍!随即决定将二人释放,允许他们出境。就这样,二人最终得以逃脱纳粹的魔掌。也许这正是为什么日后关于“好奇的乔治”的故事大都以“绝地逢生、化险为夷”作为主题。
  巴黎的生死逃亡之后,雷氏夫妇经历了长达四个月之久的漫漫旅程。从法国先后逃到西班牙、葡萄牙,后又辗转至巴西,最终于1940年秋天在美国纽约落脚。雷氏夫妇一生当中创作或配图的书超过三十部,其中大多为儿童读物,而关于“好奇的乔治”的,则一共七部。
  雷氏夫妇的作品,大都透着轻松与幽默,精巧的轮廓加上汉斯传神的水彩着色,生动的卡通形象跃然纸上。丈夫的奇思妙想加以妻子的整体构思,有趣的故事情节随即出炉。纳粹的屠杀、波兰的沦陷、法国的宣战,过往不堪的痛苦回忆一度让二人身陷绝境,但定居美国之后,希望之火重新点燃,短短一月之内,二人就已有四部作品被知名出版商霍顿·米夫林全部包下。正式出版发行后,小猴儿的名字由飞飞改为了乔治。
  《好奇的乔治》中可爱的主人公乔治,无论是做电话实验时误拨了消防局,或者被一大束气球带着飞离地面,还是企图用拖把钓鱼而不幸落水,这只淘气的小猴儿总是遇到麻烦。然而无论是起初引起麻烦的,还是最后化解麻烦的,都是它那颗永远无法满足的好奇心。雷氏夫妇在法国时诞生的第一部“淘气小猴”中就讲述了一个乔治脱险的故事,但这一系列真正以“脱险”作为主题,则是在二人穿越生死线、定居美国之后。
  故事当中,戴着黄色帽子的“救星”会出场帮助小猴儿乔治最终摆脱困境。这一角色的设计有其深刻意义,他象征着一路走来帮助过雷氏夫妇的人们,从当年西班牙的逃脱到日后在美重执画笔,对于那些曾伸手相助的人们,夫妇二人将所有感激凝聚在了这里。
  毫无疑问,《好奇的乔治》是动画史上一部不朽的杰出作品。也许大家还记得,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最爱的漫画书就是《好奇的乔治》,漫画的单纯真实应和了阿甘的天真纯洁。几十年来,这部漫画作品吸引着几代人的目光——一只充满好奇的小猴儿,离开丛林来到了人类世界,单纯的好奇心给它带来了一连串的新奇冒险。简单的线条,描绘出的是一个个单纯美好、妙趣横生的故事。《好奇的乔治》因此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漫画书,并演化成一种缅怀童真的特殊情愫。自1941年首次出版以来,《好奇的乔治》丛书先后被译成17种语言,共计出版3000多万册。
  汉斯于1977年离开了人世。时间的流逝,带不走的是艺术的永恒。1989年,妻子玛格丽特创建了“好奇的乔治基金会”,旨在资助和小猴儿乔治一样具有好奇心的孩子们,同时也资助动物保护事业、支持社区家庭建设。“好奇的乔治”不再是一只单纯的卡通小猴儿,而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与文化所崇尚的一个形象标志。1996年,玛格丽特也离开了人世。
  汉斯曾经说过:“在我还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从不创作自己不喜欢的故事。”也许正是因为这份源自肺腑的真挚,才让画笔之下简单的线条能够迸发出孩子们最欢乐的笑声。然而这欢乐背后所藏的生死逃亡、绝境重生,赋予了“好奇的乔治”更深刻的灵魂,那是汇聚了爱和希望的灵魂,也是单纯美好的精神。
其他文献
梦幻岛和现实的距离  2013年9月6日,72岁的宫崎骏召开发布会,再一次宣布退休。虽然此前他已四次做出这个决定,可事实证明他还是没能放下他的江湖;因而这一次,广布全球的粉丝都热切盼望这位动画界的盟主第五度复出。  不过无论今后会怎样,宫崎骏几十年的动画生涯、在动画界占有的超重量级地位,早已是一个难以超越的传奇。《时代周刊》评价他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并驾齐驱的竞争对手迪士尼则尊称他为“动画界的
卡尔维诺在意大利文学界是一位国宝级的作家,他那些神奇瑰丽的作品,持续冲击着纯文学的最后防线,令无数读者沉醉于文字间难以自拔,因而被众多评论家誉为 “作家们的作家”。厄普岱克称他是“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意大利符号学大师同时也是卡尔维诺的好朋友艾柯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就像宇宙间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之间。”然而就像我们以前看到的那样,卡尔维诺的名字却极少出现在文学的“正史”里,
时间过得真快,马帝·马柯能离开人世就要一年了。他留着稀疏的金色头发、戴着方形镜片、笑起来喜欢抿着嘴唇的模样仍然定格在大家的心中,唤起人们美好的回忆。2015年6月26日,这位“短信之父”因病辞世,享年63岁。他在社交网站上只发过两条信息,一条是“给我发条短信吧”,另一条为“看看你的手机,你刚才收到的短信,正是我发明的”。对于这位工程师和发明家的逝世,芬兰电信公司常务董事贾米奥-马特兰恩不无惋惜地说
辛西娅·欧芝克(Cynthia Ozick)(1928— ),一位“真正具有犹太责任感”的女作家,以鲜明的族裔写作倾向蜚声美国文坛。她以平实的笔触再现了犹太民族崎岖坎坷的历史,并对犹太大屠杀所造成的精神创伤格外关注。其作品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并荣获“迈克尔·瑞短篇小说终身成就奖”“欧·亨利小说奖”“犹太文学杰出贡献奖”等重要奖项,欧芝克本人也被誉为“犹太精神的维护者”“犹太传统代言人”和“
晚上11点左右,詹尼斯像往常一样把车开出了校门。詹尼斯是一家夜校的老师,每天晚上都是在10点半结束教学任务。  这些年来,詹尼斯一直走同一条路线回家。今晚的天气很糟,不但刮着大风,还下着雪,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很少。  詹尼斯碰到过很多想搭便车的路人,热心的詹尼斯从来没有拒绝过他们。她的家人担心她碰上居心不良的人,让她不要再这样做了。每次,詹尼斯都笑着答应家人,然而每次在路上看到有人朝她招手,她就忍不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一生与遭禁相伴,人们知道劳伦斯多半缘于他那部出版伊始便因“黄过左拉”而遭禁的长篇小说《虹》和被誉为“邪恶里程碑”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然而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在世界文学史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据统计,在英语语言中,劳伦斯是除莎士比亚之外被研究得最多的一位作家。他一生撰写了11部长篇小说 (其中一部是与L. M.斯金娜合著
最近《自然遗传学》期刊(Nature Genetics)公布的由英国桑格研究所取得的一项人类基因工程研究成果让半数的西欧男人在遗传学上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项研究发现,一半的西欧男人的基因来自4000年前 “青铜时代”的一个国王,他繁衍的后代精英贵族遍布整个欧洲,而他自己也极可能是这片大陆上最早的统治者之一,并且用由强有力的精英进行统治的等级社会来替代新石器时代的平等主义。金属的运用、带轮交通工具
米哈依尔·努埃曼(1889—1988)是阿拉伯旅美派文学的旗手,阿拉伯现代复兴运动的先驱,与纪伯伦并称为近代黎巴嫩文坛双子星。1978年,努埃曼获赠最高国家勋章——黎巴嫩杉树勋章。历经一个世纪的时代变迁,他创作了情感真挚的诗行、意味深长的小说、慷慨激昂的文学评论等,留给后人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他著作等身,目前被译成中文的却很少。热情洋溢、蕴蓄哲理的《先知》使纪伯伦享誉全球,而这位在阿拉伯世界享有盛
众所周知,伽利略·伽利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做出了许多科学贡献。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文让我们对他印象深刻。然而在这些光辉形象的背后,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一生却非常依恋他的长女玛利亚·切莱斯特修女。  在17世纪,整个欧洲都盛行学者独身的风气,伽利略也不例外。然而,他有一位稳定的情妇——玛丽娜·甘巴,这也是公开的秘密
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圣经·新约》  绝不流下卑微的泪水  2014年8月9日,18岁的黑人青年布朗被一名白人警察连击数枪身亡,涉案警察却并未遭到起诉。该消息登上新闻后,引发了一系列骚乱事件。此后,愤慨民众在纽约时代广场发起抗议游行,呼吁“公正平等”。美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均以“悲剧”作为该事件的关键字。无独有偶,2015年4月27日,一场因非洲裔青年“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