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外科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镇痛效果,探讨其合理使用剂量及加用镇静药物的情况。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外科术后(除外神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12~72 h的重症患者60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舒芬太尼、芬太尼进行镇痛治疗,每组300例。两组患者初始镇痛剂量分别为舒芬太尼5 μg/h、芬太尼50 μg/h,并调整镇痛药物剂量;镇痛目标为术后疼痛评分(Prince-Henry评分)0~1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1~0分。如果患者出现躁动,则分别给予负荷剂量舒芬太尼5 μg或芬太尼50 μg,5 min后症状无改善则静脉推注丙泊酚1 mg/kg。观察两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加用丙泊酚的比例及剂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使用舒芬太尼镇痛患者维持镇痛目标的平均剂量为(0.07±0.02)μg·kg-1·h-1,使用芬太尼者平均剂量为(0.67±0.12)μg·kg-1·h-1;两组患者均在夜间加用丙泊酚40~60 mg/h,且舒芬太尼组加用丙泊酚比例略低于芬太尼组(25.7%比2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80岁患者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的平均镇痛剂量较70~79岁、60~69岁和<60岁者小,但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分别有11例(3.7%)和21例(7.0%)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69);两组患者镇痛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一例因躁动意外拔管。
结论使用(0.07±0.02)μg·kg-1·h-1较小剂量舒芬太尼即可实现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满意镇痛,但需要加用40~60 mg/h小剂量丙泊酚以改善焦虑、睡眠的患者比例稍低于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