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CAP患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某院2018年第四季度CAP门诊患儿病例,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与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10998例儿科门诊CAP患儿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前三位的分别是阿奇霉素、头孢地嗪、头孢替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494例,其中两种药物联合493例,有1例是三种药物联合使用,频次最高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头孢替唑+阿奇霉素;抗菌药物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4671例(96.39%),通过口服
【机 构】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CAP患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某院2018年第四季度CAP门诊患儿病例,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与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10998例儿科门诊CAP患儿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前三位的分别是阿奇霉素、头孢地嗪、头孢替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494例,其中两种药物联合493例,有1例是三种药物联合使用,频次最高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头孢替唑+阿奇霉素;抗菌药物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4671例(96.39%),通过口服给药的175例(3.61%);不合理使用情况为用药频次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和无指征用药.结论:该院CAP门诊患儿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规范医师用药行为,提高CAP患儿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B7-H3(sB7-H3)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清sB7-H3及GM-CSF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75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实践,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万古霉素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治疗的75例重症监护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疾病分布、病原学检查、万古霉素使用情况、血药浓度、治疗转归及药品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重症监护室患儿中,64例(85.33%)为早产儿,疾病分布以败血症最多(55例,73.33%),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送检率100%,阳性检出率为52.00% (39/75)
目的:了解我院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患儿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早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患儿共372例,年龄(1.5±0.5)岁,均于入院时经无菌吸痰管吸取气管深部痰液,送检验科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培养病原菌阳性率48.7%(181/372),检出病原菌27种,包括G-菌16种、G+菌6种、真菌5种.G-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目的:通过调查13家医疗机构儿科门急诊常用中成药说明书及信息标注情况,分析儿科常用中成药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根据13家医疗机构儿科常用的340种中成药信息,对功能主治、剂型、辅料、含毒性药物、儿童用法用量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0种中成药中,31.76%为儿童专用药.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使用最多,且以口服剂型居多.明确标注辅料信息的中成药构成比为46.18%;含毒性成分中成药为34.12%.用法用量按儿童年龄段明确标注的占31.76%.结论:儿科常用中成药说明书存在儿童
目的:建立青霉素V钾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适用性试验.结果:本品需氧菌总数计数可采用薄膜过滤法冲洗800 mL,将膜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平板(每200 mL含1000万单位青霉素酶)依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可采用常规法依法检查;质控菌大肠埃希菌可采用薄膜过滤法冲洗500 mL依法检查.结论:青霉素V钾片对试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采用薄膜过滤法、中和法联用可消除其抑菌作用,客观地反映药物中微生物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