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级侧支循环对闭塞颈内动脉远端血流动力学的代偿作用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58549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EICAO)后脑动脉Ⅰ级侧支循环开放和远端血流灌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

选择EICAO患者96例为病例组,其中左侧EICAO 46例(A组)、右侧EICAO 50例(B组)和正常志愿者30名为对照组(C组)。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Ⅰ级侧支循环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率。

结果

A、B、C组左、右侧Vs、Vm、Vd、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6.046、31.027、39.283、18.614、49.658、24.992、15.035、22.069,P均<0.001),且A、B组左、右侧MCA的Vs、Vd、Vm、PI与C组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A组左侧MCA的Vs、Vd、Vm、PI较C组左侧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B组右侧Vs、Vd、Vm、PI均较C组右侧均明显降低(P均<0.01)。A、B组Ⅰ级侧支循环单纯ACOA开放率分别为26.09%、30.00%,单纯PCOA开放率分别为23.91%、36.00%,ACOA和PCOA同时开放率分别为36.96%、30.00%,A、B组中此三种血管类型的Ⅰ级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23、2.881、0.808,P值分别为0.637、0.090、0.369)。A组的MCA供血区脑梗死发病率,左侧60.87%、右侧8.70%,左侧显著高于右侧(χ2=57.165,P<0.001);B组的MCA供血区脑梗死发病率,左侧14.00%、右侧60.00%,右侧显著高于左侧(χ2=43.436,P<0.001)。

结论

EICAO患者虽然有较高的Ⅰ级侧支循环开放率,但其患侧颈内动脉远端的MCA供血区仍处于明显的低血流灌注状态,并且脑梗死发病率也较高,因此Ⅰ级侧支循环开放并不能完全降低这类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此类患者仍是发生脑梗死的高危人群。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报道1例反复以左侧剧烈胸痛为主诉的胆结石,经手术切除后确诊。总结其诊治过程经验,并复习文献,讨论其原因,供临床医生参考。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入路法肩胛上神经手术松解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与盲探法针刀松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64例,年龄20~75岁,体重45~8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单纯针刀组给予传统针刀治疗法;手术松解组在超声引导下经前入路法切断中斜角肌以及肩胛横韧带。术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及疼痛分级指数(P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腕管综合征患者40例,分为联合针刀组和倍他米松组,每组20例。联合针刀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组仅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同药,两组患者均治疗两次,每次间隔5 d。于治疗后1周、3周及1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两组VAS评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体感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情绪变化、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针刺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组采用针刺联合体感音乐疗法,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4、8周后,分别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情绪、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肾癌个体化新辅助化疗降低不良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12例肾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基因检测组102例和未行基因检测组110例。基因检测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过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进行药敏试验,并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未行基因检测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效果、预后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性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入院24 h内持续静脉滴注生长抑素,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测定两组患者治疗期
目的评价应用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治疗铂类耐药的复发性卵巢癌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82例对铂类耐药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实验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病情稳定和病情进展),无进展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