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教育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教育在性质,目的,规模,质量上都实现了飞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这是伟大的创举,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中国教育的辉煌,作为“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在21世纪的腾飞。
其他文献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后 ,我国师范教育面临新的形势 ,既有难得的机遇 ,又有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 ,师范院校是怎样看待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体制的 ?它们对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有何认识 ?对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何看法 ?对开放师范教育一事持何态度 ?对政府在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又有何想法 ?作者就这些问题向国内部分师范院校和省级师范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了分析。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重庆市南岸区政府承办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2000年年会暨第四届学术研讨会10月23日至25日在重庆市南岸区召开。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中央教科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连秀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德育学科组成员、北京市教育工委副书记朱全俊,北京市教育督学赵振东等到会并讲话。来自全国700多所学校的代表80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届年会是一次研究成果的汇报会、交流会、展示会。总课题组从申报参评的2140项成果中,评出一等奖28
“现代基础教育科学实验技术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负责。该课题研究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了一套利用局域网、因特网技术进行资料收集的问卷调查和测验系统,并提出了资料处理的多元线性拟合的数学模型方法,建立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活动研究等多个实验室,研究成果已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的鉴定组作了鉴定。本课题研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研究提出,现代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指的是以实
过去的2000年,全校教职陨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活的精神为指导,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全面贯彻落实全教会和上教会会议精神,并根据稿等教育发展目标的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动为上海经济跨世纪发展目标服务为动力而努力工作,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工作、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后勤保障、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校二届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所确定的各项任务也已基本完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其价值在于实现学校高层次的建设。北京十一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总结继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设计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蓝图,实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北京十一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理念文化建设与具体文化建设,其中,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办学精神、学校成员的发展观和高素质标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一行9人于2004年10月12日~18日对日本进行了访问。访日期间,访问团参加了中日教育及历史问题研讨会和五个教育交流座谈会,并参观了两所学校。中日两国与会者就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认识,以及对青少年一代的战争史教育问题等进行了诚挚的交流,并对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武汉市作为创新教育研究的实验地区,在回顾近年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其核心组成部分的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提出了区域性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主导方式和操作要略,为实现武汉教育的现代化,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积极贡献。
大学文化范式在当代的转换既是大学文化内的理路“自我绽出”的结果,也是对政治、经济、文化转型所带来的“临界条件”变化的客观应答和响应“为创新而教”这一时代主题话语的现实选择,这种转换总的趋势是从过去以继承为特点的大学文化范式向现代以创新为特点的大学文化范式转换,其基本走势可以梳理为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