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对高18F-FDG摄取肝细胞肝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疗效评价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jdxy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高18F-FDG摄取的原发性HCC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证实、且18F-FDG代谢增高的原发性HCC,经TACE治疗后行PET/CT复查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为40~75(平均58.1)岁.患者均在治疗后1~2个月行肝脏局部18F-FDG PET/CT复查,观察病灶治疗后18F-FDG的代谢变化.将病灶区的FDG SUVmax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者定义为病理性的FDG代谢.以PET/CT复查后随访(临床症状、AFP、PET/CT检查结果)3个月结果为标准,计算复查对残留肿瘤组织的诊断效能,并采用x2检验分析PET/CT与AFP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24例中有9例呈FDG代谢减低区(相对于正常肝实质而言),提示无残留肿瘤组织;11例仍呈FDG代谢增高,但代谢活性较治疗前降低,提示残留肿瘤组织;2例FDG代谢等同于正常肝组织,但随访证实为肿瘤残留;1例病灶FDG代谢活性较治疗前增高,提示病情进展;1例由于高密度碘油的过度衰减校正导致假阳性.18F-FDG PET/CT评价原发性HCC TACE治疗后残留病灶的灵敏度及准确性分别为100% (14/14)、95.8% (23/24),与单独以血清AFP为评价指标的灵敏度(71.4%,10/14)及准确性(70.8%,17/2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和4.18,均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摄取18 F-FDG的原发性HCC患者的TACE治疗疗效评价有较大价值,可提供残留病灶的准确位置,为临床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99Tcm体内标记RBC法,探讨Hawkeye VG型SPECT/CT融合显像在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确诊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资料,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10~ 76岁.采用体内标记法标记RBC,剖腹探查术前静脉注射99TcmO4-洗脱液370 MBq后即刻行下腹部平面显像,随后在同一床位行SPECT和CT扫描,并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分析图像,进行
目的探讨药理剂量维生素C体外杀灭流感病毒A/CA/7/09 (H1N12009)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流感病毒A/CA/7/09感染人类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NHBE)后,立即或8 h后分别加入2.5~20 mmol/L维生素C、维生素C+过氧化氢酶和不含维生素C的NHBE培养基,或直接在流感病毒A/CA/7/09中分别加入上述培养基。培养4~12 h后,分别收集培养基上清液,通过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估计,全球非法药物滥用者达3.5%~7.0%,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1].
期刊
作为胃癌大国,我国的胃癌病例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早期胃癌比例低、进展期胃癌多见的特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被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诱因,且我国Hp感染率高达50%,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而根除Hp时广泛应用抗生素可加剧菌株耐药性,因此不加选择地通过根除Hp预防胃癌仍存在争议。Hp抗体分型检测可以根据Hp是否存在毒力因子将Hp分型,从
目的探讨分析细节管理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并降低风险事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买断、分配“口粮田”、“划地养人”和实施“人人有其塘”,实质上是土地使用权者(企业),凭借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在经济上实现价值再分配而进行的一次土地使用权流转.“完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