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小学数学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体验是心理感知的一部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心理学,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阐述了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心理学 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心理学主要分析和了解人们内心的想法,以便更好地引导人们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行。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就是简单的数字组合,除了数字计算,还是数字计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单一呆板,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恶心理,以至于放弃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心理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是针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思维意识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能极大限度地挖掘人们潜意识里的积极思想,从而使人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心理学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能力,使人们以愉悦的心情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天。小学数学最大的教学缺陷就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高,学习态度消极。鉴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二、运用心理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自控能力非常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基本是待在教室中,不太了解外界的信息,教师成为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在课堂上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好奇、爱玩的特性,开展数字小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彻底改观,爱上数学。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能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在积极、轻松地氛围中学习,极大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在积极的环境下,人们能有效地去完成事情;反之,在消极的环境下,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会变得非常低。如在一个宿舍里出现了一位“学霸”,那么这个宿舍的其他学生都会向“学霸”的方向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果一个宿舍里出现了一位“学渣”,那么这个宿舍的其他学生都会向“学渣”的方向发展,消极对待学习。因此,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有效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给学生营造愉快、乐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
  三、结语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的存在是为了使人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理学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因此,把心理学科学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让小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转变学生的消极心理,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唐云霞.运用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14,(10).
  [4]冯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逸夫小学)
其他文献
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核心议题,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学会关心”小学生德育系列化活动的实施与研究》这一课题,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从1998年立项为市级德育课题以来,经历了近二十年的研究与探索,而且这个过程一直是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实践与发展的。  从1998年起,我校以“学会关心”为中心,通过德育活动主题的完善、德育模式的创新、德育平台
对于实验室仪器来说,期间核查是极其重要的,它能保证检测的可靠性。通过简单地分析期间核查的目的,来对材料试验机期间核查方法做简要的概述,针对不同的对象,选取不同的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