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jo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材建设、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方面入手,对“教学做一体化”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做一体化” 既提高了学生的PLC的工程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是实现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PLC;教学做一体化
  《PLC应用技术》课程是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能课程,也是数控技术、锂电制造等专业的重要专业技能课程。PLC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职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如何让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本课程组教师围绕这一课题,积极探索与实践,在PLC课程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教学做一体化”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开发
  在PLC课程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应有一本适用的教材。课程组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基本思路,遵循知识够用, 强化技能培养的原则,在教材内容的开发与编排上跳出了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PLC教材模式,编写了《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安装调试》校本教材。该教材的编写是校企联合完成的,通过对宜春六和电子公司、宜春大有科技公司等企业的PLC技术应用情况的调研,针对PLC岗位的职业需求,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以培养PLC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了模块化课程结构,设计为5个教学模块、18项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模块一“PLC的认知”——任务1认识PLC,任务2PLC接线,任务3PLC编程软件使用;模块二“基本指令的应用 ”——任务4电动机连续正转,任务5电动机正反转,任务6电动机延时启动控制,任务7洗手间冲水控制,任务8进库物品统计监控;模块三“步进顺控指令的应用 ” ——任务9运料小车控制,任务10按钮人行道交通灯控制,任务11物料分拣机构控制,模块四“功能指令的应用 ” ——任务12设备维修提醒装置,任务13电子四则运算器,任务14霓虹灯闪烁控制,任务15 4路抢答器控制,模块五“PLC工程应用 ” ——任务16液体混合装置PLC控制,任务17电容器检测分选装置PLC控制,任务18 CA6140车床PLC改造。
  教材中每一项学习任务的编排,采用“任务引入、相关知识、任务实施、操作技能考评和知识拓展”的结构,把知识点分散到每一项任务中,把知识的掌握融合到每一项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锻炼和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际工程问题的处理能力。
  二、教学组织
  PLC课程“教学做一体化”,要具备硬件和软件二方面的条件。硬件方面:一要有实训室,将上课地点从教室搬到实训室;二要有够用的、与教材配套的实训设备,最好保证2-3人每组,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搭配好,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进行分工合作,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锻炼;三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软件方面:一要建局域网;二要有与教材配套的PPT课件;三是PLC课程的课时按每周8学时设置,安排4节连上,尽量在一天内完成一项任务;四要有能胜任教学做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三、教学实施
  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普适性工作方法,在18项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科学地分阶段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任务1—3,主要是对PLC的认知阶段,采用“示范教学法”。
  任务4—6,是本课程的入门阶段,采用“四步教学法”, 即: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总结练习。引导学生逐步适应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并使学生初步掌握编程思路和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的方法步骤。
  任务7—15,是本课程的提高阶段,这些任务是PLC在自动控制中的典型应用实例。采用“三阶段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第一阶段——获取资讯:教师任务分析→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知识点的验证性实验。第二阶段——任务实施: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方案→学生进行控制系统硬件、程序设计→学生安装、调试控制系统→学生自查→教师验收→学生运行控制系统→展示交流→教师评价总结。第三阶段——拓展提高:启发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
  任务16—18是本课程的工程应用阶段,难度较大。考虑到职校学生的学情,采用“引导教学法”进行。通过本阶段学习,训练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能力。
  以任务8进库物品统计监控为例,介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任务(进库物品统计监控);(2)准备实训器材(根据学生人数需要分成若干组,每组配一台实训台、导线若干、常用电工工具一套);(3)学生在课前收集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实施过程:(“三阶段教学法”)
  第一阶段——获取资讯:(1)教师任务分析,老师为主体,进行任务讲解分析,引出完成本任务需要用到的知识点——计数器,(2)老师讲授计数器的相关知识,(3)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加深对计数器功能的理解,体会计数器与定时器的不同之处。
  第二阶段——任务实施:此阶段是学生学和做的过程。(1)学生分组制定方案:讨论控制要求,确定用哪种计数器,具体分工(2)学生设计:确定PLC输入、输出设备,列出PLC的I/O地址分配表,绘制I/O接线图,设计梯形图程序;(3)学生安装调试:PLC外部接线(按I/O接线图),程序录入(鼓励键盘录入指令表程序),程序传送,模拟调试(分析出现故障原因,学习排除故障),(4)学生自查:主要接线是否正确,(5)老师检查(6)检查正确无误,学生带电操作运行,按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操作,达到设计要求(7)各组相互展示交流,让学生体会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8)老师评价总结:一方面引导归纳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和该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展示学生优秀设计方案及程序,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最后给每一组评分(按“PLC操作技能考核标准”) ,实现学习全过程考核。在此环节,老师要巡回指导检查。第三阶段——拓展提高:提出问题“计数器能否实现计时的功能”,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出用计数器与定时器组成的定时程序。
  实践证明,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PLC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他们关注的是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知识记忆,使他们从关注“知道什么”转向“要做什么”,有效培养了职业能力。同时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5S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现场管理、人文精神等方面受到良好训练,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PLC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29
  [3] 黄中玉:PLC应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5月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336000)
其他文献
老人的城垣里面,只有岁月俯拾皆是.宛然的岁月,长亭小山,晨钟暮鼓,都是过去的事.rn爷爷待这世界很温柔.他喜欢小动物,到哪里都能找到小河沟钓鱼.姑姑说她小的时候有只黑猫,我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趋势。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提出,一些边缘学科不断产生,环境、能源、材料等综合学科的相继出现,使得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刻不容缓。  对于中学化学教师来说,在目前仍是分科教学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理科综合能力,实为当务之急。  所谓综合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现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形成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
期刊
摘要:在体育活动中,要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了解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并充分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和运动损伤后的治疗。  关键词:非体育专业 学生 运动 损伤 防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分别为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和大三学生。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与在体育教学中有过运动损伤的学生进行交谈与问卷,了解损伤性质、部位、原因与专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