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书香校园 夯实文化底蕴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因此,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在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倡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多记美文佳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深入挖掘,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使学生读有阵地
  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首先必须有服务意识,考虑让孩子们在哪些地方读书的问题,也就是课外阅读阵地建设的问题。我们觉得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阅读阵地的建设;另一方面,就我校当前硬件条件而言,更应深入挖掘,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使其为学生课外阅读发挥应有的作用。
  1.让校园环境浸润书香
  一是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全校36个班级根据教研室统一安排组织了书香教室的创建活动,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保证每个学生手头有课外书籍,真正做到学生随手拿到书,随时有书读。二是让每一面墙壁蕴含书香。我们利用校园的长廊、过道、楼梯口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以及我们学校最具特色的书法作品。三是让每一处景点馥郁书香。早在1995年8月,校园精致化建设工程就已经全面启动。1996年,我们建假山鱼池,象征着浸润生命的理 念。2001年,我们给校园风景命名,开启文化生态的航程。2002年建校史室,浓缩风云历史,展示锦绣前程。2006年,我们设立书法展示窗,既让学生在走廊楼阁间欣赏唐宋诗词,又体现了我校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2.让学校图书飘溢书香
  我们学校图书室简陋,缺乏快速借阅的设备,无法满足2000多名学生的借阅需求。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图书室送书上门,一月一个批次连同图书流通卡一起送到各个班级,再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第二种办法是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八个书友队,每队7~8个成员。各个书友队根据小队成员的喜好共同读一本书,读完后与其他书友队互换阅读。第三种办法是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提供1~2本书,定期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工作,使班级书架常换常新。
  3.让电子网络丰富书香
  首先我们加大了硬件投资。2006年8月,学校为每个教室添置价值15000元的多媒体设备,真正给师生带来了便利。其次学校构建校园读书网,设立了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2012年,学校及时在校园网上发掘电子读书信息,把老师、学生、家长推荐的好书不断补充,按类归并,既方便师生查找学习,又丰富了图书的种类与数量。
  二、因地制宜,坚持开设阅读课程,使学生读有时间
  1.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计划
  学校每星期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列入课表,并要求语文教师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为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教导处规定语文教师尽量减少机械式的作业,每天的语文作业必须有一项是课外阅读,不同的年级有不同阅读量的要求,真正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孩子,使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
  2.课外阅读列入校本课程
  结合南通市重点资助课题《江海文化背景下的校本作文教材建设研究》,我校进行了校本阅读与表达的探索,汇编与学生年龄适合的江海文化课外读物。目前,我们已完成1~6年级单册材料的汇编,全部挂上校园网。课例《大桥,心中的梦》就是我们尝试的校本阅读的教学展示。
  3.课外阅读列入课余生活
  学校设周一、周三、周五中午为练字时间,周二、周四中午为读书时间。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学校的写字教学特色,又多方面地培养了学生阅读积累的好习惯。每到午休,轻柔的音乐在校园上空流淌,全校36个班级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或静心写字,或自主阅读。2000多名师生的校园,到处弥漫着翰墨之香。
  三、反复论证,悉心编排阅读篇目,使学生读有内容
  1.读中外经典名著
  经典书籍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我们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了学生较感兴趣的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等。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出较长时段、较宽领域的典型化生活场景,从中易于领悟人生的真谛、生活的酸甜苦辣。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来讲,这些作品涉及众多的生活场景描写,运用了丰富的语汇,能体现出作家作品的风格,可以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所以经典书籍是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主要资源。
  2.读配套书籍
  语文老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需要推荐,形式上有两种:一是在课前推荐,一般是和教科书有相通之处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为学生学习课文作好铺垫。二是课后推荐,一般是整本的书籍。比如,学完四年级《生命桥》等课文后推荐阅读《斑羚飞渡》;五年级上学期学完第二单元有关昆虫的课文以后,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六年级学完《牛郎织女》可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等,引导学生及时把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3.读古代诗词
  古诗文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多读古诗文既培养了语感,又逐步积累了文言知识,不断丰富语言材料,对学生学好语文和提高写作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把《小学生必背七 十首古诗》和与教材紧密联系的诗词穿插在各年级,指导学生领略古代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
  4.读流行作品
  在读书问题上,我们倡导传世经典与流行作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每学期初,语文教师应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罗列出丰富的书目供学生挑选,尤其是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时代新著、流行佳作。我们推出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以及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哈利波特》《木偶奇遇记》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四、课题引领,充分发挥教师作用,使学生读有指导
  1.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读员
  导读主要是在学生阅读一本书的开始,老师向全班学生隆重推荐这本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接着引导学生从封面、作者、目录、主要人物、故事内涵的介绍入手,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地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逐渐对推荐书目产生浓厚的兴趣,直至爱不释手。
  2.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
  我们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课外书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引导:一是摘录与积累。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一些精彩片段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圈圈点点,不知不觉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二是背诵与随想。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把摘录下来的词句及片段有选择地背诵,还要求每读完一本书要写下读书笔记。三是精读与略读。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其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精彩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3.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点拨者
  我们利用阅读推进课和汇报交流课引导点拨学生学会思考,不应只停留在“读”上,而应在设疑善问、熟读精思、理解感悟方面下工夫。我们分年级专门组织了“如何做好读书笔记”的专题讲座。一段时间后,选择部分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展示和表彰。在此基础上,每学期开展主题阅读研究课的教研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之后的讨论交流,学会欣赏文章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明晰是非与善恶,深刻地理解生活。
  五、周密策划,有效开展读书活动,使学生读有兴趣
  1.以个人为单位参与阅读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演讲会、故事会、设计读书格言、手抄报竞赛、知识竞赛、现场作文比赛,让一大批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促进个性的最优化发展,保证教学面向全体的原则。各年级师生热情高涨,都积极投身到活动之中,在全校掀起了争当读书之星的高潮。
  2.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活动
  学期初,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主题读物,并制定好读书计划。学期中,根据各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兼顾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要求各年级自主开展不同形式并具有一定特色的读书学习活动。学期末,对读书活动总结评比,相关成绩为“书香班级”“十星级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
  3.以学期为单位搭建平台
  我们学校在每年的五月举办一年一度的读书节。迄今为止,已经举办过16届读书节。每次读书节,集中展示时间为两周,设计十多个读书活动板块。师生参与率100%,产生“十佳朗诵能手”“十佳小作家”“十佳故事大王”“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博士”等特长生。这样的读书节,既培养了一批读书能手,又推动了学校整体的读书活动。
  回顾我们走过的推进阅读之路,经历了一个由懵懂起步到理性向前,由零乱无序到规范系统的发展过程,这一切表明了我们走“大语文”教学之路的坚强决心。实践使我们的课外阅读渐入佳境,研究引领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让我们风雨兼程,一起为引领孩子们走上一条幸福的阅读之路而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浙江省依托教育机器人应用试点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就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机器人教育生态体系作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生态;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23-0034-04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
摘要:因时而异,优化Premiere字幕制作的流程,提高视频字幕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在熟悉Premiere的Title Design基础上,掌握多种基于Premiere制作的字幕工具,并且融会贯通,将这种制作理念运用到影片制作的整个过程中。  关键词:Premiere 字幕 制作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78-03    在电视
三角与平面向量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难度不大,是同学们在高考中得分的重要题型,现在,就让我们结合各地最新试题,一起来解读三角与向量考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目送》龙应台 著  龙应台是台湾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及作家。《目送》收录了龙应台74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和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可以说,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2.《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袁腾飞 著  “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用幽默风趣的方式重新诠释历史,将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段落
补课  老师:从今天起,我给你补课,你以后不要再玩扑克了。  学生:好的。  老师:十加三等于多少?  学生:K。  霹雳星:★★★    名字  有个人遇到一对双胞胎小朋友,他问其中一个:“你叫什么名字?”  小朋友说:“我叫‘第一’。”  “那你一定是哥哥喽。”  小朋友说:“不,我是弟弟。”  “你是弟弟,名字叫‘第一’,那你哥哥叫什么呢?”  “我哥哥叫‘并列’!”  霹雳星:★★    
【摘要】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发展不一,主要表现在个体与个体之间、整体与整体之间的差距,其原因是受自身主观和客观、家庭教育、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前两个原因本文给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最后一个原因本文以《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一课为例,分析和探讨如何在课堂实践中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关键词】几何直观 发展不一 小学生 案例分析  一、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发展不一的现状  “几何直
一些老师将自然角设置得过分美观精致,却不停提醒幼儿“眼睛看,手不碰”,剥夺了幼儿与自然角的互动与交流。如果想让自然角重新“活过来”,那么把自然角还给孩子是关键。  首先,可以让幼儿参与布置和领养,亲身体验与自然的联结。用市场上购买的成品绿植来布置自然角,就是再美,孩子们也没有参与感和投入兴趣。在创建之初,我们不妨广泛征求和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和建议,多问问“你们想要种什么”“养什么”“栽什么”,共同商
面对就业问题,数学能力仍然停留在各类毕业生的软实力上。若想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工作,该专业的毕业生就有必要培养一定的非数学的专业技能。    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是所有科学和技术知识的核心。该专业属于基础型专业,就业面较宽。由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联系紧密,以它为依托的相近专业比较多,因而接受数学专业的严格训练的优点是:报考该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回旋余地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
1  追悼会结束后,我拦住母亲生前的刘秘书,说我想去巴洛卡村和母亲告个别。刘秘书说,这恐怕不行。地震后,去巴洛卡的路已经被山石堵死。我说,母亲的追悼会,该来的人都来了,就母亲没来,看着空空的灵柩,我心里也是空的。刘秘书看了看我,思忖片刻说,听说去乃日山的路是通的,乃日山的垭口和巴洛卡村隔江相望。我请示一下,你等我通知。  在刚刚结束的追悼会上,市政府专门安排刘秘书发了言。刘秘书详尽叙述了地震发生时
概率统计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分值基本稳定在20分左右。然而,该类问题灵活性强,对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而错误率也极高。下面以常见的几类概率统计易错试题为例,帮助同学们纠错追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