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处理冲突、化解情绪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由于不是独生,我也常常觉得父母是偏心的,比如经常地被批评:运动能力差、走路慢、小心眼啊等等。这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缺点,在父母多次的重复和比较中,让我觉得自己的缺点是那么不可原谅;而且在被迫接受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得忍受父母对另一个孩子在相同方面的赞美,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折磨。为什么总要进行对比呢?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大人有大人的评价标准,大人之间随便说说是无所谓的,一旦正式地評价孩子的时候,孩子便会非常在意。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用自伤的方式来发泄或者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我不敢,看不得血,不能忍受去想象那种疼痛;还因为觉得没有那个必要,因为精神的痛苦是需要精神来弥补的,用肉体的疼痛无法抵消精神的折磨;还因为发泄的方式有很多,不知道还可以有这样的发泄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有阿Q的精神,总能够在其他的方面发现自己的长处或者得到别人的赞美,即使没有旁人认同,但是觉得未来总是有希望可以做得更好的。
  所以,我没有选择这样处理,大多数人也都没有选择这样面对挫折或者不公平。实际上,不公平是随处可见的,如果仅仅由于在家里不公平就要这么极端,遇到在学校里面的不公平、社会里的不公平,那岂不是要舍弃性命去反抗?这样的信念在心理学上叫作“不合理的信念”。父母生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对孩子好,为什么一定要对每个孩子公平?关键是我们自身怎么看待这种“不公平”,怎么去应对这种“不公平”。
  中学阶段学生的情绪的确具有这种极端的、爆发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才特别需要引导和教育。学生这种极端行为背后存在着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媒体的、家庭教育的、社会舆论的、同辈吸引的,其中很多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难以控制的。但是既然问题已然存在,就得想办法去解决。
  这个案例看上去是生命教育的问题,实质上却是冲突处理技能和情绪管理的问题。在面对与他人的冲突时,学生如何处理冲突、化解情绪?
  首先,让他们知道一些冲突处理的方式和原则。冲突处理的时候我们常常提到“四不”原则:不逃避、不遗忘、不责备、不委曲求全。
  然后,学会辨别处理方式的优与劣。哪些方式是合适的、积极的,哪些方式是不适合的、不积极的;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如何看待这种情绪,发泄这种情绪,怎样的情绪发泄是对他人、对自己有害的,怎样的发泄是正面积极的。如果他们具备这样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有了辨别能力,再碰到问题的时候,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
  最后,更换不合适的行为。如果在生活中再次碰到冲突,如果不能及时更换惯用的不好的处理方式,可以请同学们,请老师帮忙监督。当然,一个行为本身积极的、阳光的学生,在看到别人以不合理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至少不会盲目地模仿,能力高的学生甚至还能够进行劝解,帮助同学进行调控。
  本案例中老师了解原因,联系家长,在事先与家长沟通好情况之后,让孩子们和家长面谈,不再逃避各自的问题,对于学生打开心结不无裨益;包括由个案拓展,组织全班学习正确处理情绪的相关教育活动,让孩子学会积极正确地发泄不良情绪,学会寻求帮助解决自身问题,这些措施的出发点都是不错的。
  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运用的时间、场合、对象,都需要充分考虑,且老师在干预家庭矛盾和冲突时,对于自身工作的界限和所能做的事情要有清醒的认识,切不可干预过多。而且,青少年的心理教育问题,本身涉及心理学教育领域的很多专业知识,班主任若遇到此类较为严重的突发性问题,也应及时咨询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以获得更准确、更专业的知识帮助。
其他文献
“爱一个人,好像突然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  这原是描述恋爱时的一种心情,我第一次看到后,心潮涌动,想到的却只是儿子。  是的,儿子是我的软肋,我的铠甲。自从做了母亲,我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敏感脆弱,我也变得比任何时候都勇敢坚强,从此有个生命全心全意依赖我了,而我也决意尽一切力量给他爱与呵护。  儿子出生没两个月,已经非常敏感地能够分辨出母乳和奶粉的区别,拒绝吃任何品牌的奶粉。那一阶段,为保证供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更多的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物理课堂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遗憾的是,在开展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陷入了一些的误区.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使物理课堂成为生本课堂.  一、只缘身在此山中——探究学  习误区多  1.探究学习仅是教学方式,不是教学内容  有的初中物理教师对于探究学习的开展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探究学习的开展仅仅是为了完成科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