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部癌40例患者双重对比超声造影的评价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setm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评价壶腹部癌的双重对比超声造影(DCUS)效果,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壶腹部癌患者的DCUS及临床资料.结果 (1)DCUS对病灶显示率和对病灶位置的判定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超声(P<0.05).(2)壶腹部癌的DCUS表现:除一例未发现病灶外,病灶多小于30 mm;100%(39/39)病灶形态均固定;64.1% (25/39)表现动脉期高或等增强,静脉期低增强;87.2% (34/39)增强均匀;95% (38/40)胆管中重度扩张.三种不同类型癌病灶的位置、是否突向十二指肠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乳头癌和壶腹癌的病灶突向十二指肠腔较胆总管下段癌更常见;而病灶大小、形态是否固定、增强水平、增强均匀性、胆管扩张程度、胰管是否扩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US是显示壶腹部癌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壶腹部癌的诊断,并有助于区分壶腹部癌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癌。

其他文献
医用生物蛋白胶是一种可降解、可吸收的生物制剂,具有封闭组织创面、减少渗出、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和防止粘连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本文就1例生物蛋白胶引起胆管壁损伤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5岁.因“突发剑突下胀痛伴巩膜黄染3d”人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放散痛,无发热,伴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大便正常.患者3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转开
期刊
随着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文献显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残余结石率低、术后复发少等优点,同时能够减少术后住院天数.目前该法已得到广大外科医师及患者的接受,成为胆总管结石首选的治疗方式[1-3].根据报道,目前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成功率在70%左右[4],亦即其失败病例高达30%.因此,解决经胆囊管探查
期刊
目的 前瞻性探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梗阻性黄疸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12例,分为A组(Ⅰ期行PTCD术,Ⅱ期行开腹手术,n=53)和B组(直接开腹手术,n=59);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和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开腹术后肝功能指标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脾破裂脾脏切除术后异位脾组织种植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脾破裂脾脏切除术后异位脾组织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2例小肠异位种植并粘连行部分小肠切除术;5例大网膜种植行大网膜部分或全部切除术;4例肠系膜种植行局部肿物切除术;盆腔异位3例行左侧输卵管并肿物切除术2例,盆腔肿物切除术1例;多发异位脾种植3例;
目的 分析IQQA-Liver系统术前规划手术方案与临床实际手术的相关性,探讨IQQA-Liver系统对精准肝切除术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完成的65例精准肝切除手术资料。使用IQQA-Liver系统分析术前增强cT图像,全面评估肝内病灶预测手术方案(Q组),包括术式、血管离断及拟切除肝体积。将上述结果与临床实际手术方案(S组)对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IQQA-Liver
期刊
目的 分析外科治疗巨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其综合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经外科治疗的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Meier方法计算生存时间,Cox回归法对15个可能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37.9%和21.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大于400μg/L、肿瘤大于12 cm、肿瘤边界是否清楚、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测压指导下脾切除加选择性断流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9月于我科因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3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门静脉测压指导下选择性断流组(n=71)和经典断流组(n =233).比较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各级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全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
目的 探讨RNAi技术体外联合抑制MDR1和MRP1基因逆转肝细胞癌多药耐药的效果.方法 建立肝细胞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分别构建MDR1和MRP1基因的shRNA的质粒载体,转染肝细胞癌多药耐药细胞株.设空白对照组、MDR1单基因抑制HepG2/MDR-1-si组、单基因抑制HepG2/MRP-1-si组、联合基因抑制HepG2/mm-si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耐药
目的 探讨胰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12例胰头部SPTP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1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28.7(11 ~43)岁.肿瘤平均直径7.5 cm(2~ 15 cm).6例肿瘤直径> 10 cm.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联合开窗引流术,2例行胰头肿瘤切除术,2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7例行胰十二指
患者,男,50岁.因间断性左上腹疼痛1周人院.入院查体:血压:159/88 mmHg(1 mmHg =0.133 kPa),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脾脏肿大至肋下3 cm,局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检查:WBC 22.1×109/L,中性粒细胞0.902,PLT 447×109/L;AFP、CEA正常;骨髓象检查无异常.CT示脾脏增大,脾脏中下极病变(图1).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