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NLR、MHR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预测效能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gr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的影响,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 DCM患者172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76例)及冠状动脉正常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彩超结果和血清学指标,计算两组患者的NLR、MHR并进行比较.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并赋值,采用Logistic向前逐步选择法分析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MHR对DCM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效能.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MHR均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和HDL-C均低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NLR、MHR是DCM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NLR预测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95%CI:0.641~0.796),取截断值为2.127时,NLR预测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度为91.40%、特异度为44.00%.MHR预测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AUC为0.709(95%CI:0.629~0.789),取截断值为0.605时,MHR预测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度为55.70%、特异度为76.90%.NLR联合MHR预测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AUC为0.778(95%CI:0.709~0.848),取截断值为-0.380时,NLR联合MHR预测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度为71.40%、特异度为72.50%.结论 外周血NLR、MHR是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检测外周血NLR、MHR可用于D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且二者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甲醇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 对1例首诊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甲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胸闷、憋气1d后症状加重伴嗜睡、视物模糊7 h入院,入院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约0.3 mv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积极改善心功能、稳定生命体征等治疗后,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回落至基线,但患者仍存在不明原因的顽固代谢性酸中毒、嗜睡、视物模糊.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甲醇成分81.8 mg%,明确诊断为甲醇中毒,予标准剂量连续性血液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效果.方法 69例PSC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OSF-3磁刺激仪进行rTMS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连线测验(TMT)评定患者执行能力,以画钟试验(CDT)评定患者视空间能力,以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6、TNF-α.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