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影对当代青少年的情感教育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电影《阿甘正传》首次登上大荧幕与万千观众见面。当时,该片的公映立即引起了广大影迷和电影爱好者的强烈反响和共鸣。该片以二战结束之初的美国为背景,介绍了阿甘从出生到成长,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由于他先天智障,智商只有75,因此常常显得孤独不合群。幸好他碰到了人生中的两位贵人,他的妈妈以及同学珍妮。妈妈对于阿甘的未来一直都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还常常鼓励阿甘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未来。同学珍妮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女孩,他不仅没有看不起阿甘,还和他成为了好朋友,给了他种种鼓励。[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部电影,谈一谈电影对于青少年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 认知世界
  电影往往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某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经由电影知悉大众的审美取向以及喜闻乐见的事物。所以,电影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娱乐载体,研究电影能够令你知晓某一段历史的细节,某一地域的人文,以及某一种独有的时代精神。《阿甘正传》的时代背景时二战结束之初,故事的发生地在美国。它以一个智商仅为75的美国年轻人遭遇,串联起了整个美国在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一个诚实、执着的美国年轻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创造出种种奇迹的故事。在这部影片当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经历。青少年经由这部电影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时代,一个不一样的国度。不仅拓宽了自己的人文视野,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电影中对于主人公积极向前的精神作了极为精准的刻画,对于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二、 点亮希望
  人能够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首先得勇敢拥抱自己的希望。通过电影,我们以一种非常具体的方式向青少年们展现故事当中的主人公在追求梦想的时候是怎样做的,从而给青少年们追求希望和梦想的道路指明了方向。《阿甘正传》的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这一时期,美国主流社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阿甘作為一个有智力残疾的年轻人出现在人们眼前。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秉持着自己性格当中一贯的坚持、执着、真诚和信用。虽然周围的世界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阿甘坚持了自己要坚持的东西,并且在最终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这一段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青少年可以由此看到希望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同时,坚持自己优良的品行,坚持自己的梦想又是多么重要。它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股勇于向前的动力。
  三、 审视自我
  自省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通过自我审视,一个人能够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不断改进,不断进步。在青少年时期,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通过电影的故事和情感,能够引导青少年对比自身的状况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认知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电影当中的台词以及生活化的场景和故事,有时候会令观众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自己的境界。故事当中的主人公智商看起来有缺陷,但是品行和人格却非常优秀。面对周遭复杂的环境,阿甘没有陷入迷茫,而是坚持自我,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人生的逆袭。这种结果令每一位见证了这个故事的观众受到鼓舞,同时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它告诉人们,面对逆境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置,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信念、逆流而上。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只有明确地认识自我,然后坚持自我,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到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 爱的启迪
  爱是生活中的指引、人向前的灯塔。它能给人停留的港湾,也能给人向前探索的动力。在青少年时期,我们通过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用爱去拥抱这个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部电影中,充沛的情感令观众产生极大的共鸣,从而产生思考,做出行动。在《阿甘正传》这部影片中,爱的主题贯穿始终,因为阿甘内心充满执着的爱,使得他克服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得以成为自己人生的创造者。
  在影片开头,首先讲述了母子之间的爱。在少年时代,由于阿甘在智力上的缺陷,周围的人都对他存在偏见,但是阿甘的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其他所有的孩子一样,都是正常的,理所当然,他也应该和其他的孩子上一样的学校。母亲的这种观念由爱而生,因为这种爱,她坚信阿甘可以做到。她时常教育阿甘,别人能够做到的你也一样可以做到,这给了阿甘莫大的鼓舞和信念。
  在本片中,战友之间的爱同样令人动容。阿甘有一名战友,他的名字叫巴布。巴布和阿甘在一起总能触动观众的笑点,他们之间的行为和玩笑总是令人忍俊不禁。但是在其背后却是两人深厚的友谊。阿甘与巴布曾在战争中约定,等战争一结束,两人就回到家乡开一家捕虾公司,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事与愿违,巴布却在战争中不幸遇难,不能实现当初的愿望。但是阿甘并没有忘记这件事,战争一结束,阿甘就回到家乡开了一家捕虾公司,公司以他们二人的名字共同命名。并且阿甘还利用公司的收入来接济战友巴布的家人,继续践行着当初二人的承诺。看到这里着实令人感叹阿甘与战友之间深厚的友谊,这种爱不仅深厚,而且跨越时间,凝聚着阿甘的信念和执着。这些对于青少年、对于友情的理解以及教育都是很好的教材。故事当中还出现了另一名战友——丹中尉。丹中尉曾在战火中受伤,阿甘作为丹中尉的下属,在枪林弹雨中将丹中尉救了出来。但是,因为丹中尉在战火中腿部严重受伤,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开始变得愤世嫉俗,颓废不堪。看到这一切,阿甘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丹中尉,他木讷但却信念坚定,充满温情。最后,丹中尉终于被阿甘感动,加入到了阿甘的捕虾队伍当中。[2]
  在这部影片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她是阿甘学生时代的玩伴,也是他后期人生当中的友人。她给他温暖,亦教会他勇敢。从学生时代开始,两人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珍妮与其他同学的态度不同,她处处帮助他、保护他,这给阿甘的少年时代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战场上的阿甘也没忘记在战争间隙和珍妮互通书信,互相关心和问候。每当珍妮遇到危险,阿甘总是奋不顾身冲到前面保护珍妮。在阿甘的整个人生里,珍妮几乎成了阿甘人生当中的一个符号,挥之不去。但是有时候,珍妮又会在阿甘猝不及防的时候突然离去,带来无限惆怅。现在看来,这部影片对于爱的诠释贯穿始终。阿甘的所有行动里几乎都是爱的不同形式,执着、坚持、仁慈。阿甘的母亲对阿甘永不放弃,毫无保留的爱,为阿甘建立了自信。阿甘对于母亲也非常孝顺,这对于今天的青少年都是一种很好的亲情教育。关于友情,这部影片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真谛。友情就是以爱为前提,维系终身的一份坚持和信任。在爱情方面,阿甘和珍妮对于爱情的那种信念和无私令人动容,属于哪个时代的那种朴素令我们向往。这些内容对于处在情感懵懂期的青少年是非常好的引导。   五、 树立信仰
  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黄金时期。通过合理的方法对青少年开展关于信仰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珍妮是阿甘少年时代的伙伴,她曾在阿甘遭到欺负的时候对他大声喊:“快跑!”从此,阿甘因为跑躲开了坏同学的欺负,因为跑进入了大学,因为跑在战场上保住了性命,最后又因为跑赢得了人生。在这个过程中,阿甘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不断坚持,树立起了不断向前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带领着阿甘不断奔跑最终跑赢了人生。这样的内容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3]因为青少年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以及情感处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看法,这样的内容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引导和借鉴,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产生思考。这些行为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都非常重要。
  六、 抗压能力
  青少年正处于心智的成长期,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需要经历许多此前未经历过的挫折和困难。所以,对于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对于提高其抗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命是一场未知的旅行,本片对于人生的不可预知性作了一个说明和阐释,因为人生无法规划和预知,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展开,成功亦或挫折都是你必须去经历的。阿甘正是在这样的人生信条中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成就了自己,同时也影响了别人。他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他凭借着这股信念,不断走过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转。
  现在的青少年正处在心智的成长阶段,在学习很成长过程中注定会经历许多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困难。许多孩子因为无法承受挫折而丧失信心,产生挫败感,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对于这样普遍的情况,开展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青少年在影片中看到阿甘的那种不屈不挠,不断坚持信念,最终得到属于自己成功的时候,一定会得到激励,从而产生出對于挫折和困难的抗压能力。老师和家长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这种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部电影所能带来的社会效应常常是无法预估的。这种凝聚了美学与教育意义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大家的喜爱,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对于电影也都情有独钟。所以,通过电影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避免因说教带来的逆反心理,令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从而在青少年时期,引导孩子们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陈琼.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J].智富时代,2015(1):191.
  [2]方敏.简单的头脑,不平凡的人生:评电影《阿甘正传》[J].电影评介,2014(13):36-37.
  [3]余鸿康.论当代青春电影的道德价值取向对青少年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5(7):128.
其他文献
摘要 法国电影《乡巴佬雅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孩子成长为英雄,最终带领村民们推翻贵族压迫的故事。通过对影片内容的解读,结合对镜头语言、色彩运用等的分析,揭示这部电影文化和艺术上的内涵。  关键词 《乡巴佬雅克》成长 矛盾 斗争 胜利    法国电影《乡巴佬雅克》讲述了在十九世纪法国的一个小山村。男孩雅克的父亲被贵族迫害致死,母亲也悲愤而亡。经历了一系列生与死的考验,雅克成长为一名勇敢的青年,最终带领
[摘要] 《色·戒》是一个关于一个人寻找自我的故事,女主人公王佳芝为了成为特工假装自己是另外一个人,但没想到最后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影片把王佳芝这个人形象放在2 0世纪30、40年代旧上海社会环境当中。从学生到爱国学生,从爱国学生到“麦太太”然后到汉奸易先生的情妇,她的身份是不断游移于“他者”话语之中。李安在叙事中遵从“所有的人不过是一个人”原则技巧。他把王佳芝作为一个人,一个女人来叙述,叙述在她
[摘要] 《南极大冒险》是一部动物题材的影片,但是在动物造型上具有与其他同类影片不同的特点,从角色设置、动物性格刻画、色彩对比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影片独到的造型特色。在马尔库塞的社会学理论视野里,影片申的拯救行动以及南极空间都具有深刻的隐喻意味。  [关键词] 造型 被拯救 隐喻社会空间    影片《南极大冒险》取材于1957年日本南极探险队的真实故事。1983年,日本曾经以之为原型拍摄了《南
迪尔凯姆认为,空间具有社会性,其是由社会组织起来的,空间组织中带有社会组织的缩影。[1]电影影像空间是社会真实空间的艺术表现,所体现的是客观世界里各种交错复杂的关系,大致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一种叙事空间,是电影利用声音画面创造出来的艺术空间和视觉、听觉环境。“电影空间的设置是为内容服务的。”[2]电影的银幕空间不仅是一个单独的物质空间,而且是一个与影片剧情相融合的
[摘要]在承担童年看护角色过程中,中外动画电影流淌着截然不同的血统,展示着作风迥异的性格。外国动画电影出于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与关爱,表现出更多的想象力、趣味性和幽默感;中国动画电影则强调思想性,并具有继承民族题材、艺术传统的显著特点。因此,如何借鉴外国动画电影的先进经验,更加关注人性内涵,走出一条秉承传统与突出原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以及营造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生态,都十分值得业内人士进行更为深入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性别意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她以鲜明自觉的性别意识构筑了独特的女性书写风景。她既不认同长久以来以男性为中心的写作,也不趋同男性化的写作惯例。她以女性的书写策略构筑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话语模式,与男性文化符号系统遥遥抗衡,使真正的女性写作成为现实,  [关键词]张爱玲 性别意识 书写策略 细节描述    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张爱
摘要 从影视广告娱乐化的作用过程入手,运用多元视角对此进行审视和关照,广告娱乐化的作用过程就是通过广告符号进行视觉说服的过程。  关键词 消费文化 视觉说服 符号 广告文化    所谓广告娱乐化就是借助具有娱乐性的故事内容或娱乐形式使消费者在主动参与中接受广告传播的商品或服务信息的内容,在实现传播广告信息内容的同时使受众获得娱乐的感官享受。目前这种趋势在影视广告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综观世界四大广告节
【摘 要】歌唱教学是小学生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教学形式,是培养儿童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针对音乐游戏的特点,从音乐游戏的设计、开展等方面,阐述了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和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强化对音乐游戏的认识,并通过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提高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
[摘要] 从小说到电影,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多经典的剧目,《呼啸山庄》的改编也是其中的经典。从《呼啸山庄》的小说中所得到的对人性的认识,与从电影版《呼啸山庄》中所表达的对情感的体验和把握,都看到了两者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从小说中,读者认识了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特点,从电影中,观众又感受到了希斯克利夫的不同的另一面,都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却在文学到电影的转换过程中,收获了不同价值和感受。 
摘要 影片《硬汉》讲述了一个为救人而导致大脑智障的老三除暴安良的英雄故事。老三是一个智障者,在老三身上,不仅承载了当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且,影片通过对老三形象的塑造也凸显了其人文价值:即关注弱势群体、找寻平民英雄、彰显硬汉精神。  关键词 《硬汉》 平民英雄 人文价值    目前,“大陆电影可以划分为三片彼此分离的美学景观:第一片是主旋律影片景观。第二片是艺术片景观,第三片是娱乐片景观,应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