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女子500m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量化特征研究

来源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b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讨世界优秀女子500m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问题,以个案研究法,对2008年荷兰短距离世锦赛两名优秀女子运动员比赛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李相花入第一弯道速度较快,利用弯道加速能力一般,珍妮沃夫有意控制入第一弯道速度,弯道中加速较大,入弯道速度节奏可能是影响弯道加速能力的重要因素;(2)两次滑跑的稳定性是最终决胜的关键性因素,珍妮沃夫两次滑跑成绩稳定性优于李相花;(3)两名运动员保持高速滑行的距离较长,且全程滑跑速度平稳无过大波动起伏;(4)虽然在个别环节速度节奏存在差异,但两名运动员全程速度曲线的总体趋势较一致,表明优秀运动员的速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5)“一拼到底”的滑跑策略可能不是一种最佳选择,适当控制进弯道速度和出弯道后稍作调整再进行直道加速,可能更有利于创造优异成绩。
  关键词:速度滑冰;女子运动员;速度节奏;量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5-0001-07
  全程速度变化的量化特征是运动员速度节奏的基本反映,对计时类运动项目有重大影响,众多学者对速度节奏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涵盖速度节奏的分类,速度节奏的内涵等。认为速度节奏的不同是造成运动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优秀运动员的速度节奏变化是一种战术选择,也是一种竞赛能力。将全程人为的分为若干段落,分析各段落的平均速度、百分速度及其与总成绩的关系是进行速度节奏研究的常用方法,500m速度滑冰是我国优势项目,在历届冬奥会都有上佳表现,也是2014年冬奥会力争有所突破的重点项目。在该项目上我国目前具有集团优势,于静、王北星和张虹等选手均具有冲击实力。国外主要对手是加拿大珍妮沃尔夫和韩国李相花。在此背景下,从速度节奏的角度对国外两名竞争对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通过对国外优秀运动员速度节奏变化特征的分析,揭示她们全程滑跑的规律和特点。这对归纳总结项目制胜规律和深入了解对手,以及根据对手特点制定滑跑策略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统计数据来源于2008年荷兰Heerenveen短距离世锦赛,该冰场是世界第一个数字化冰场,每单圈400m设13个测速点,最后lOOm测速点与前lOOm相同,全程共计18个测速点。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荷兰短距离世锦赛国外优秀速滑运动员珍妮沃夫和李相花内外道两次滑跑的分段数据和比赛成绩。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速度”、“速度节奏”、“直道速度”、“弯道速度”和“速度量化特征”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网和其它中外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速度节奏对速度滑冰项目的影响及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2调查法 就速度节奏问题与国内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和训练学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现场观察不同运动员的滑跑表现,并进行归纳总结。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对获取的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绘制图表。
  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选择珍妮沃夫和李相花来进行分析,理由是:一、选择的对象必须是国际顶级选手并在此次比赛中有优异的表现。二、在未来的国际大赛中是我们的主要对手。珍妮沃夫是前世界纪录保持者,是2006-2013赛季各类世界大赛500m项目最有力竞争者,也是于静和王北星多年来的主要对手,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获得银牌。尽管近两年来因年纪的增长其竞技水平有所下降,但在2012年短距离世锦赛第一轮中仍以第一名(37.35s)的超高水准证明她在该项目仍然具有雄厚的实力,在未来的比赛中仍是我们的主要对手。她在荷兰世锦赛中表现惊人,是唯一一位滑进38s大关的选手,其比赛数据极具研究价值。韩国名将李相花是现世界纪录保持着,在过去的几年中,成绩一直紧随珍妮沃夫和王北星,在2010年冬奥会之前的国际大赛中鲜有突出表现。大家一致认为温哥华女子500m速滑金牌是珍妮沃夫和王北星之间的争夺,但结果却是李相花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举夺魁,成功荣膺奥运桂冠。在随后的世界大赛上表现也极为抢眼,因其年纪较轻,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将是我国在该项目上的主要对手。荷兰世锦赛她两轮总成绩排名第二,紧随珍妮沃夫,表现出较高的竞技状态。
  2.1外道滑跑速度节奏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珍妮沃夫的成绩是37.64s,李相花的成绩是38.27s,两者相差0.63s,差距显而易见。在前100m各分段内,珍妮沃夫的速度水平都远远大于李相花。表2显示,前半程对应各点的百分速度也同样大于李相花,说明珍妮沃夫不仅绝对速度占优,且加速节奏也比李相花快。李相花只在112m人第一弯道分段处实现速度反超,对应的百分速度也大于珍妮沃夫,表明李相花在人第一弯道前的这一阶段加速较快。尽管第一弯道是外道,直弯道技术的转换难度比内道略小,但像李相花这样在入弯道前大幅度加速对直弯道的顺利衔接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表1显示,珍妮沃夫在第一弯道的前半程不仅实现平稳过渡而且利用弯道离心作用大幅加速,在160m分段处速度和百分速度反超李相花,绝对速度和百分速度分别提高了0.61m/s和4.11%,而李相花只提高了0.32m/s和2.09%。珍妮沃夫最突出的特点是有着极强的爆发力,其前lOOm的加速能力可以与优秀男子选手相媲美。尽管如此,为了滑好弯道她在入弯道前速度还是有所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顺利的进入弯道、安全平稳的完成直弯转换。
  两名运动员在第一弯道后半程都利用弯道有利条件实现了大幅增速,珍妮沃夫在出第一弯道时速度上升到了个体最大速度的99%以上。从整体进出第一弯道的速度和百分速度来看,珍妮沃夫第一弯道增速1.42m/s和9.5%,李相花是0.99m/s和8.67%,由此可见,珍妮沃夫第一弯道比李相花滑的合理有效。李相花在人第一弯道前的积极加速明显属于节奏过快,过高的人弯道速度给技术转换带来难度,影响了弯道中的加速能力。   出第一弯道进入第二直道后,两位运动员都在直道进行了加速,并在入第二弯道时达到了个体最大速度,其中珍妮沃夫是14.95m/s,李相花是14.85m/s,最大速度能力差别不大。换内道进入第二弯道后,珍妮沃夫整个弯道都在持续降速,李相花在前半程降速较大后半程略有弥补。在高速滑进中外道换内道进入第二弯道时降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降速的幅度是我们应该予以关注的重点。如果掌握好人弯道速度是可以在第二弯道阶段控制降速幅度的。出第二弯道后,两名运动员在第三直道的开始阶段有不同的速度表现,珍妮沃夫是利用弯道惯性加速后调整,李相花是出弯道即刻调整,然后再次加速冲刺。分析认为出弯道后应利用弯道惯性维持速度,然后通过一个弯直复步调整,然后再次加速冲刺。这不仅能缓解下肢持续性紧张,而且有利于完成弯道到直道的技术转换,以此观点来看,珍妮沃夫似乎滑的合理一些。
  图1是两位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两位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差别不大,但珍妮沃夫在全程绝大多数速度点都大于李相花,无疑这是造成两人运动成绩差异的主要因素。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李相花在人第一弯道点速度曲线的斜率比珍妮沃夫大,而入弯道后速度曲线走势平缓,表明速度上升较慢。二、珍妮沃夫在出第二弯道后利用弯道惯性进行了加速,而李相花出现了减速。两名运动员虽然在个别环节的速度变化方面存在差异,但全程速度曲线的总体趋势较一致,表明优秀运动员的速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表3和表4分别是两位运动员分段时间和百分时间表。从表3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珍妮沃夫在各分段都用时更少,说明其优势不是在某个阶段而是贯穿全程,这也是为什么其运动成绩大幅领先的原因所在。另一个突出特征是珍妮沃夫在前100m就领先了0.31s,占据全程优势的一半,反应其具有超强的起动加速能力。表4显示第一弯道前的各分段百分时间都是珍妮沃夫更小,第一弯道后李相花更小,说明珍妮沃夫的前半程滑得相对更快,但李相花后程有缩小差距的趋势。
  2.2内道滑跑速度节奏特征
  表5和表6分别是珍妮沃夫和李相花内道的分段速度和百分速度表。从表5可以看到,珍妮沃夫在内道时再次滑出了优异的运动成绩37.60s,高出李相花0.86s之多,显示出超常竞技水平。两表显示,珍妮沃夫从起跑就再次展示出惊人的加速能力,在前100m各分段,不论是绝对速度还是百分速度都比李相花大,说明其加速能力优于李相花。与外道时相同,李相花在112m分段处速度和百分速度反超珍妮沃夫,说明她在人第一弯道的准备阶段加速较积极。而珍妮沃夫在入第一弯道前的准备阶段速度有明显的调整。在100~112m间珍妮沃夫速度只提升了0.36m/s,而李相花提升高达0.91m/s。百分速度显示珍妮沃夫只提升了2.41%,是最大速度的88.56%,李相花提升了6.2%,达到最大速度的92.1%。前面说过,过大的人弯道速度会给直弯道技术转换带来较大的困难,不利于弯道提速,尤其是在内道时更是如此,李相花在100-112m分段加速节奏偏快。
  人第一弯道后,虽然两位运动员在弯道前半程都实现了加速,但珍妮沃夫的增速幅度远大于李相花。弯道是有利于提频加速的关键区域,珍妮沃夫顺应了场地的特殊要求,在人弯道前主动调整速度节奏,准确顺利进弯道后再利用弯道有利条件大幅加速。李相花在百分速度高达92.10%的情况下仍能在弯道前半程实现加速,体现出超强的弯道控制能力和自信心。两运动员在弯道的后半程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加速趋势,在出弯道时珍妮沃夫达到了个体最大速度的96.66%,李相花也达到96.39%。结合表5和6可以看到,第一弯道的后半程仍然是珍妮沃夫的绝对速度水平和百分速度提升的多,且出第一弯道时的百分速度更大。文章认为,李相花没必要在进弯道阶段过分加速,在顺利完成直弯技术过渡后,再利用弯道加速更为合理,这不仅可以防止意外失误,而且也符合弯道滑跑的力学原理。
  出第一弯道后,两位运动员在第二直道前半程加速幅度都较大,其中珍妮沃夫达到了个体最大速度100%,李相花达到最大速度的99%以上。在第二直道的后半程,珍妮沃夫始终保持高速滑行,李相花则继续加速,两位运动员都以极高的速度进入第二弯道。人第二弯道后,尽管两位运动员的速度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但都维持了较高的滑行速度,在整个第二弯道期间始终将速度保持在最高速度的99%以上,这是很难得的。在第三直道的开始阶段两位运动员再次表现出不同的速度特征,珍妮沃夫是出弯道后稍作调整,然后再次加速冲刺,而李相花则是出弯道后利用惯性继续维持高速滑行,并努力维持至终点。
  图2是两位选手内道全程速度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曲线在两个地方有交叉,一是进第一弯道时,二是出第二弯道后。珍妮沃夫在全程绝大多数段落的速度值都大于李相花,通过分析两条速度曲线,可以看出:一、除两处交叉外,两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两名运动员全程速度曲线尽管有一定的波动,但幅度较小,表明全程速度较平稳;三、两名运动员都以较大的个体最大速度滑行了较长距离(以个体最大速度的99%以上滑行了5个段落),后两点是顶级选手的突出特征。
  2.3个体内外道速度节奏变化特征
  图3是珍妮沃夫内外道全程速度曲线对比图。外道成绩是37.64s,内道成绩是37.60s,内外道成绩仅相差0.04s,表明两次滑跑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前100m各分段,速度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个测速点有3个点基本重合,说明不论内外道,前100m的速度节奏基本相同。在第一弯道3个测速点上,内道速度值都小于外道,但整个速度曲线的走势仍然一致。研究分析认为,内道时珍妮沃夫在人弯道前的加速节奏小于外道,这可能是为了更准确顺利的进人弯道,说明道次不同对其人第一弯道的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在整个第一弯道过程中,内外道速度都有增加,但内道速度始终没有超过外道,其原因可能是:一、进弯道的速度本来就小;二、内道曲率大不便于大幅加速;三、外道距离更长,加速距离也更长。在进入第二直道后,外道时因本身就已达到极高的速度水平所以尽量维持高速滑行,内道时在第二直道前半程仍有加速过程,在入第二弯道处内外道速度值基本持平。人第二弯道后,内道换外道保持了极高的滑行速度,而外道换内道被迫降速。入第三直道时,内道数据显示首先出现降速,然后提速并努力维持至终点,外道是先增速再降速然后努力维持至终点,内外速度在后3个测速点再次基本持平。尽管珍妮沃夫内外道速度曲线在部分环节出现微小差异,但分析认为,这是为了适应场地特殊要求而主动做出的调整。珍妮沃夫内外道速度曲线在达到高峰后波动均较小,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反映出,除了具有超强爆发力和最高速度能力外,全程速度的稳定性和合理性是其获取优异成绩的又一关键因素。
  图4是李相花内外道全程速度曲线变化图。她的内外道成绩分别是38.46s和38.27s,内外道相差0.19s,与珍妮沃夫有一定差距。从图4可以看出,内外道数据从起跑到第一弯道中间基本相同,说明内外道起跑并没给该阶段的滑跑节奏带来影响。从第一弯道后半程到人第二弯道的三个分段,内道的速度值都明显小于外道。分析认为李相花滑跑节奏存在三个问题:一、内道半径曲率小直弯转换难度大,以较快的速度进内弯道会给直弯衔接带来困难,从而影响后续弯道加速能力;二、外道起跑第二直道阶段后程加速过快致使第二弯道大幅减速;三、由外道人第三直道时加速过大,给后续体能分配带来困难,致使后续阶段大幅降速。无论内外道,运动员在第二弯道经过连续的快速蹬冰,下肢必然高度紧张和疲劳,且经过30多秒的极限滑行后下肢供能物质几乎消耗殆尽,若在出弯道即刻加速,势必使下肢疲劳进一步加深,从而导致后续冲刺无力。如果在出弯道时利用弯道惯性维持速度,用一个复步主动放松调整,顺利完成弯直技术转换后再加速冲刺效果可能会更好。
  3.结论
  (1)从百分速度角度,李相花人第一弯道速度较快,利用弯道加速能力表现一般,这可能是由于速度过快给直弯转换带来难度造成的,珍妮沃夫最大速度能力很强,但人第一弯道速度有明显控制倾向,弯道中后程加速幅度较大,综合分析高水平运动员的这一表现,研究认为,入弯道速度节奏可能是影响弯道加速能力的重要因素。
  (2)500m项目两次滑跑的稳定性是最终决胜的关键性因素,珍妮沃夫两次滑跑成绩稳定性优于李相花。全程以个体最大速度滑行较长距离,即速度的保持能力和途中滑跑速度平稳无过大波动起伏是优秀运动员的明显特征。
  (3)虽然全程滑跑在个别段落速度节奏存在差异,但两名运动员全程速度曲线的总体趋势较一致,表明优秀运动员的速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全程滑跑速度节奏变化规律来看,过去所认为的“一拼到底”的滑跑策略不是一种最佳选择。适当控制进弯道速度和出弯道后稍作调整再进行直道加速,可能更有利于创造优异成绩。
其他文献
证明了一类奇型Dirac特征值问题的谱为纯连续的,无特征值。
玻璃幕墙结构在灾害性荷载作用下,常常发生破坏和脱落,研究了与玻璃幕墙相关的荷载效应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为合理,科学地选择作用玻璃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提供了依据,文中还介绍了由作
运用NAA技术,对宋代汝瓷着色元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得到了30种着色元素,最后发现铁是汝瓷的着色主元素。证明了考古界“汝瓷以铁为着色主元素”的说法。
北京承办2022年冬奥会,给中国滑雪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而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的容量。本文借助改进的生态足迹评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运动后,大鼠T淋巴细胞活性、NK细胞毒活性、IL-1和IL-2活性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的方法,按性别将SD大鼠(雄性30只,雌性30只)随机分成雄性对照组(N=10),雄性中等负荷运动组(N=10),雄性力竭运动组(N=10);雌性对照组(N=10),雌性中等负荷运动组(N=10),雌性力竭运动组(N=10)。取材后,测定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性、NK细胞毒活性和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东北体育院校冰雪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冰雪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冰雪专业人才模式提出“1+N”的初步构想,从人
为了解武汉市健身人群消化器官的亚健康状况,使用人体能量监测仪对508例 健身人群进行测试,重点分析消化器官的能量得分情况,计算亚健康检出率,并使用 SPSS22.0对比不同性别
2012年11月9—11日,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论坛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整体回顾与深入思考,关注当下、聚焦实践,研究呈现出鲜明的问
摘要: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导致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坐位时间的延长以及体力活动的不足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Exercise is Medi-cine”(运动是良医)理念,本研究在此背景下提出“太极拳是脊柱健康良医”的研究观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太极拳运动健脊机理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在行功走势中进行符合脊柱运动规律的多维运动形式,进
摘要:体育不是国家软实力,而体育在国际赛事尤其奥运竞技中,争优胜,夺冠军,升国旗,奏国歌,特别是体育明星的名人效应,却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以有效助力。我国体育,应当以助提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体育;提升;国家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3-0001-08  我国体育学者已经在“体育软实力”领域做了很多研究,